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補貼退坡觸發行業轉捩點 新能源電機行業陣痛待解

每經編輯:祝裕

剛剛上市一年的越博動力遭遇行業轉捩點而業績突變,近日被推至風口浪尖。

4月30日,越博動力交出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同比下降45.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121萬元,同比下降77.5%;基本每股收益為0.30元,同比下滑81.25%。

對此,深交所在5月7日對越博動力下發了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淨利潤較營業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年報中披露的分季度財務指標與中報、三季報、業績快報披露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補充說明上述差異的原因,並說明是否存在需要對前期財務報表追溯調整的情形等。

5月13日越博動力回復深交所表示,2018年新能源貨車及專用車產銷量下降,主要是受政府補貼退坡的影響以及整個市場資金收緊的影響。

行業轉捩點致業績下滑

越博動力解釋稱,營業收入下降主要原因在於: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市場前景總體良好,2018 年是公司成立以來,遇到的經濟形勢最差的一年,在經濟去杠杆、消費者信心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汽車行業集體過冬。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 年,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2,780.9 萬輛和 2,808.1 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 4.2%和 2.8%,為 1990 年來,近 28 年來首次出現年度下降。

受政府補貼退坡的影響以及整個市場資金收緊的影響,2018 年新能源貨車及專用車產銷量下降。2018 年國內新能源卡車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45%,是新能源卡車市場自國家大力扶持發展以來的首次下降。以純電動物流車為主力的純電動專用車市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

事實上,不只越博動力,從新能源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 2018 年度報告情況來看,較多企業業績滑坡,成為行業的“通病”。

從已上市的 12 家電機電控上市公司披露的 2018 年年報來看:其中有 10家 2018 年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較多企業在年報中將淨利下滑的原因歸結為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導致的訂單量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競爭加劇。

應收账款普遍承壓

來自同花順i問財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在A股237家新能源汽車概念公司中,102家應收账款超過10億元,佔比達到43.04%;超過20億元的企業數量達到了51家,佔比21.52%。

應收账款數額很高的10家公司中,有7家為整車企業。其中比亞迪應收账款最高,達到492.84億元,上汽集團、宇通客車、北汽藍谷、東旭光電、濰柴動力、金龍汽車的應收账款也都達到百億規模。

新能源汽車零組件企業同樣備受困擾。華域汽車、中國動力、均勝電子為零組件企業中應收账款數額排名前三的公司,2018年末應收账款餘額也都超過了百億元。

越博動力同樣難以獨善其身。根據其招股說明書及2018年審計報告,2017年度越博動力應收账款期末餘額96235.55萬元,計提壞账準備5324.58萬元;報告期應收账款期末餘額125528.38萬元,當期計提壞账準備11584.54萬元,其中一年以內的應收账款餘額佔當年營業收入的112%。

越博動力在回復交易所問詢函中解釋:受到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延遲發放的影響,行業整體資金鏈較為緊張,受此影響下,公司下遊客戶整車廠商應收账款周轉率下降幅度均較大。公司應收账款周轉率與下遊整車廠商變動趨勢一致。

應收账款偏高主要原因系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政策調整所造成,屬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共性問題,相關客戶認可相關欠款並友好協商逐步解決,公司總體上按照账齡組合計提壞账準備是合理的、充分的。

提振業績打出組合拳

近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暖風勁吹。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交通運輸部等13部門《關於加快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除特殊區域外,純電動輕卡不得限行。5月8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於支持新能源公車推廣應用的通知》,之前廣受市場關注的新能源公車補貼新政落地,不確定因素得以消除。

雖然 2018 年嚴峻的經濟形勢短期面臨陣痛,但補貼退坡調整並不是國家不支持行業發展,而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引導,政策補貼從“普惠製”向“扶優扶強”轉變,經過大浪淘沙,行業前景會更加朝陽。

2019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繼續退坡,但同時提升了獲取補貼的技術指標門檻,進一步倒逼產業鏈放棄補貼依賴,專注於降低成本、提升技術水準而改善盈利水準,促使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車型出現在市場上,與燃油車同台競爭,將更有利於全行業的市場化、健康發展。

據了解,為了更好的應對退坡式補貼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越博動力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應對。一方面採用自主開發的多種技術方案,對已達成戰略合作的客戶進行需求深度挖掘,對已有車型進行技術改進和技術維護,對新開發車型進行需求匹配,力爭覆蓋現有客戶全部新能源車型的動力總成產品,滿足不同車型、不同路況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市場、客戶,通過推出不同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解決方案,滿足從整車廠到終端各類型客戶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市場認可度。目前公司在手合約及訂單日益增加,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保障。

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前景,中信證券認為,“後補貼時代”推動格局優化,具備市場化能力和產品競爭力的企業有望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可享受行業增長的紅利。另外,需求轉向市場驅動,好產品供給將提振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