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代生命“擺渡人”:時光年輪中體悟生命之重

祝土根。 王剛 攝

中新網杭州4月5日電 題:三代生命“擺渡人”:時光年輪中體悟生命之重

作者 張斌 汪子鑫 周悅磊

背負部分人的“有色眼鏡”,他們予逝者以尊嚴,誠摯告別每一個生命;心懷對生命的敬畏,他們予生者以慰藉,給記憶留存細節與溫度。

他們是杭州殯儀館的三代“擺渡人”,他們的入館工作時間從1985年跨越至2019年,近35年光景,他們在不同崗位收獲著不同感受與經歷,有人曾試圖離開,卻最終選擇堅守……時光年輪向前,特殊的職業經歷,讓他們比常人更懂得“珍惜生命”這四個字的分量。

李文龍。 王剛 攝

職業選擇:從“被動”到“主動”

“當時這裡環境很差,夏天沒空調,冬天沒暖氣,煤灰滿天飛。”祝土根還記得自己30多年前剛到杭州殯儀館工作時看到的場景。1985年入館擔任遺體化妝師的他,將於今年9月正式退休。

在祝土根初入職的年代,殯葬行業發展不算完善。如他所描述,殯儀館給人的感受“很糟糕”,這在無形中形成一堵殯儀館與社會的“隔離牆”。

彼時,農村戶口的祝土根為留在城市工作“被動”地走入“牆內”。這一選擇很快引發“連鎖反應”:進城工作那年春節,祝土根走了20余公里路給舅舅拜年,舅舅得知他的職業後竟不允許他留下過夜休息。

“回家路上我想,他作為一個舅舅都這樣不理解我,真讓人灰心。但時間長了就覺得,每個工作都要有人來做嘛。”2011年,祝土根作為外援力量前往溫州,為“7·23”溫州動車事故遇難者修複遺容,這成為老祝職業生涯最感歎的事。

“我們在10多天時間裡,用最好的技術修複了數十具遺體,慰藉了家屬的情緒。”為促成逝者與生者間最後一次體面的重逢,祝土根帶著親人的不解堅持了近35年。

面對不解,擁有14年殯葬工作經歷的杭州殯儀館司儀李豔紅選擇隱瞞自己的職業。

“除了不跟高中同學和家裡面的朋友說,就連女兒對我工作的認識也是模糊的,從她幼兒園開始,我在學生父母信息那欄一直填‘民政局下屬部門’,就是怕她因為我工作的關係被同學疏遠。”李豔紅說。

事實上,隨著社會環境更加包容,杭州殯儀館的新一代“擺渡人”已經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這份職業。

“人的思想都往前走,我們年輕人思想比較開放,這方面沒那麽忌諱。我覺得從事殯葬行業又沒偷沒搶,沒什麽好忌諱。”今年23歲的退伍軍人李文龍主動選擇進入杭州殯儀館擔任禮賓,這也得到了父母和朋友的支持。

李豔紅。 王剛 攝

生命觀:時光年輪中體悟生命之重

“我們部門負責護送逝者到告別廳,大家都是‘90後’的男生,讓壓抑的工作環境更熱鬧了,也算部門的一道風景線。”曾經歷過叛逆期的李文龍說,少時的自己非常調皮,常在學校打架,現在看來,這些不成熟的行為源於自己當時對生命的漠視。

“我想對現在的年輕人說,做事要考慮一下他人,特別是家人的感受,要更懂事一些。”李文龍告訴記者,以前沒特意想過生命的意義。來殯儀館工作後,他感覺自己比原來更加珍惜生命,更珍惜自己的家人。

在李文龍的前輩李豔紅看來,對於生命的珍惜,是隨著入職時間的積累,職業本身賦予的“自然而然”的效果。

“我們每天都會感受生命的無常,見到傷心的家屬,自然而然比其他行業的人沉穩、成熟。”多年來,李豔紅曾看到輕易放棄生命的年輕逝者,也曾眼見不顧身體忙於工作的青年逝者,“任何事都沒自己的生命重要,活著的人要更珍惜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我現在的感覺。”

“我前兩天抱孫子啦,還是雙胞胎!”說起新生命的到來,祝土根難掩心中喜悅。不難理解,“擺渡人”對待生命的獨特情愫,往往源於他們在崗位上所體悟的生死之道,這也讓他們的人生態度更為通透豁達。

三代“擺渡人”的故事跨越30余年,這些年,他們的工作環境在變、職業觀在變、生命觀在變。正如祝土根說“生命只有一次,沒有來世,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一樣,面對死亡,人們不應僅為生命的逝去嗟歎,更該在生命的無常中,把握確定的當下。(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