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病下取, 足底是降壓的「寶藏」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現在其發病率越來越趨於年輕化。正確的養生方法對中風的預防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兩腳劃圈,就能預防中風」。

兩腳劃圈調氣血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大部分中風病患者都有高血壓病史,足部距離心臟位置相對較遠,經常活動足踝部,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加回心血量,從而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

兩腳劃圈主要是踝關節的運動。中醫認為,踝關節為足三陽經、足三陰經和陰陽二蹺脈的通過之處,經常活動踝關節,不僅可以疏通相關經絡,還可刺激關節周圍的腧穴,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開竅醒神、補益肝腎的作用,使得肝陽上亢之氣下降,從而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

兩腳劃圈的方法

兩腳劃圈時要自然站立,旋踝時,其中一腳站立,另一隻腳旋轉,雙腳交替進行,也可取坐立或仰臥位進行,最好是站立旋踝。般,每天早晚各做1次,或隻做1次,每次15分鐘左右為宜。

《黃帝內經》上說:「病在 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於是便有了「上病下取、下病_上取」的理論。高血壓多表現為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足療,運用中醫上病下治的治療原理,對於降低血壓、改善癥狀具有良好的作用。

現代醫學證實,足底為微循環和神經末梢之所在,足浴、足底按摩等,能夠很好地改善微循環,給足底神經末梢以良性刺激。其良性刺激也通過分布在足部的穴位,先傳導到絡脈,再傳輸到經脈,最後通過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作出相應的調節反應,並能引血下行,引熱下行,引火歸元,從而起到降低血壓、抵禦病痛等作用。

足療按摩處方

按摩全足,基本反射區(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

重點反射區:大腦、垂體、額竇、三叉神經、腹腔神經叢、心、肝、脾、血壓點、失眠點、胸部淋巴結、內耳迷路、盆腔淋巴結、腹腔淋巴結。重點反射區每部位按摩10~ 20下。每日足療1次,10天為1療程。

運用足療調理高血壓時應注意:每日浴足後,自我按摩足部或與他人互相進行足部按摩。

囉霸哥溫馨箴言——其他刺激足底的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