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透視2019年度科技獎勵大會十大科創項目

本報見習記者 李正 倪楠 郭冀川

1、國產衛星準實時厘米級

精密定軌彰顯“中國精度”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縮寫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和對地觀測衛星系統是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同時,衛星精密軌道是其高水準應用的基礎。

由於國外星載GNSS接收機及精密定軌系統對我國長期封鎖,製約了我國對地觀測與導航領域的發展。

研製北斗導航和對地觀測等國產衛星準實時厘米級精密定軌系統,對於構建我國獨立自主的衛星應用生態需求意義重大。

《國產衛星準實時厘米級精密定軌系統及其重大工程應用》項目的研發工作,由武漢大學趙齊樂教授主持、武漢大學及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據介紹,該項目構建了國產衛星精密定軌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研製了相關定軌載荷設備;建立了國產衛星準實時厘米級精密定軌系統,並在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嫦娥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中取得成功應用;實現了國產衛星準實時厘米級精密定軌技術、定軌載荷設備和軟體系統的自主可控,為我國北斗系統高精度應用、對地觀測衛星高精度與高分辨率測繪遙感做出了突出貢獻。

衛星定位專家劉智星表示,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在開啟全球建設,同時也在進行增強系統的建設,未來,我們可以共同期待“中國精度”。

2、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

關鍵技術點亮“大國美”

由聯創光電控股子公司,廈門華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聯電子)主持的,《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簡稱: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華聯電子為該項目的重要完成部門,公司董事長范玉缽為主要完成人。

半導體發光二極管(LED)具有高光效、長壽命的特點,據業內專家表示,高光效、低能耗是LED照明產業永恆的話題。

據記者了解,半導體照明領域曾一度面臨電光轉化效率低、長期工作可靠性差、標準缺失等核心難題,關鍵技術也被美日等發達國家壟斷。

聯創光電方面介紹,《項目》面向半導體照明產品光電轉化效率、長期工作可靠性等核心技術難題。

從半導體照明材料、芯片、封裝、模組與應用全鏈條開展產研聯合技術突破,突破了全鏈條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LED芯片技術產業化與核心器件國產化,成果整體技術通過行業內知名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同時,項目的實施帶動了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迅速發展,項目成果可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推廣,節能效果顯著。

東興證券分析師家電行業分析師鄭閔鋼表示,伴隨著人們對照明需求的多樣化,無論是家居照明、商業照明還是專業照明領域,LED均以其穩定、連續、高效、均勻的工作狀態,多變、靈活、輕便的產品特性,以及1600萬種色彩的表現和超過5萬小時的壽命,都讓其在照明領域擁有無出其右的性能優勢。

3、國產ARJ21噴氣支線客機

承載“一帶一路”倡議

作為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噴氣支線客機工程》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工程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完成。

據了解,ARJ21噴氣支線客機的設計初衷,是以未來西部交通樞紐昆明機場作為設計的臨界條件,並用西部地區航線來檢驗其航線適應性,以保證在實現經濟效益的條件下,滿足西部的高原高溫環境要求。

ARJ21噴氣支線客機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按照中國自己的自然環境來建立設計標準的飛機,具有良好的適應高原性能和抗側風能力,特別適應我國西南地區機場起降條件和複雜航路越障要求。

長城證券國防軍工行業分析師蔡維分析認為,國產客機的研發與製造,將推動我國整體工業能力和水準的升級,帶動上下遊產業鏈的整體提升。

以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為代表的高端製造產業,將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對國家產業結構升級、促進我國航空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發展。

同時,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製造業向高端轉型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國內廣闊的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自主航空裝備產業的重要性、迫切性愈發突出,我國將更加重視對航空裝備產業發展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大力發展支線航空,這對於促進需求釋放和擴大要素流動範圍,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升中小城市通達性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4、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汽車

能源系統標準體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世春教授主持、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學、福建星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新能源汽車能源系統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該項目突破了動力電池性能實時高精度檢測、多能源總成能耗準確評測和動力電池安全量化檢測三大關鍵共性檢測技術難題,在國際上率先建立了新能源汽車能源系統設計-製造-應用全過程的檢測方法、測試流程和測試規範,從無到有構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能源系統標準體系。對於保障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提升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技術水準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研製的動力電池系統測試設備已實現規模化量產,相關測試評價技術成果在國內43家主流新能源動力電池和整車企業得到推廣應用,整個體系更是應用於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寧德時代等93家新能源汽車和電池製造企業,為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化推廣應用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為各企業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品高效、安全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電動汽車觀察家邱鎧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能源系統,在動力電池應用層面,中國產品有一定領先優勢,除特斯拉外,其他外資品牌在續航裡程、能量密度上與中國技術還有差距。未來市場競爭會聚焦安全性和下一代動力電池研發上,中國企業在應用端有規模優勢,而在前沿技術研究上,國外企業更有突破性。

5、提出中國治療理念

ACS助推醫療器械國產化

由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團隊牽頭,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樂普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門以建立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精準介入診療體系為目標,歷時11年,完成“急性冠脈綜合征精準介入診療體系建立與臨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該項目在我國首次建立基於腔內影像學技術下的ACS精準介入診療體系,為我國ACS精準介入診療提供理論基礎與臨床循證醫學證據。於波教授介紹,該項目核心理念是實現ACS患者的精準預警、精準診治,應用光學相乾斷層成像技術(OCT)及其他腔內影像學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ACS病因的臨床診斷標準及判定流程,並實現精準預測。提出了ACS斑塊侵蝕"多取出,少植入"的治療理念,開創了基於斑塊分型的ACS精準介入治療策略,這一治療策略,可使四分之一的ACS患者免於支架,減少了支架近遠期併發症,同時確立ACS初發及再發預警標準,並提出防控措施。

樂普醫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項目對危害國人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精準介入診療,提供了理論基礎與臨床循證醫學證據。研究成果被多次寫入國際權威教科書、指南及共識,有著重大的社會意義,從根本上減輕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診療負擔。在該項目的研究中,國產醫療器械的研究工作同樣得到極大地推進,相關成果不斷湧現,這也將極大助推醫療器械國產化進程,使更多國產器械成為患者的首選。

6、中醫脈絡學說指導防治

微血管病變取得三大創新

在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發生和進程中,微血管病變會極大阻礙臨床療效的提高。這是一種累及全身系統的病變,也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以嶺藥業旗下的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為第一完成部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部門共同完成,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吳以嶺說:“十多年來課題組圍繞微血管病變國際難題,依托兩項國家973計劃項目,分別從理論、機制、臨床三個方面開展研究並取得三大創新,對研究數據3.3萬多條進行分析,揭示了微血管病變複雜規律。”實驗證實,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就是治療臨床心腦血管病這些臨床重大疾病的關鍵機制,因為保護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腦、腎的微循環的組織血液灌注,從而減輕了臨床病情,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

該項目揭示出微血管病變的通絡中藥乾預機制,並採用國際公認的循證醫學研究,證實了通絡中藥可有效解決4大臨床難題。首次構建脈絡學說屬中醫藥學術研究原創成果,取得中醫藥治療血管病變重大突破,解決了急性心梗無再流、心功能不全伴室早臨床難題,填補竇緩伴室早快慢兼治藥物智力空白,明顯改善慢性心衰臨床療效,顯著提升了心、腦、糖、腎臨床重大疾病防治水準。

7、光傳輸領域核心制高點與

關鍵技術應用創新價值高

近日,信息通信領域的“超高速超長距離T比特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與工程實現”項目,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超高速超長距離T比特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與工程實現”項目圍繞國家信息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在光傳輸領域核心制高點與關鍵技術應用上實現了重要突破。提出了基於多概率分布的光子矢量整形方法;開發了國際首款多級並行信息同步、多采樣點光信號變速均衡的60GBaudODSP芯片;基於多子載波光奈奎斯特動態聚合的技術方案成功研製了實時在線的單通道T比特光傳輸系統。該項目顯著提升了我國在信息通信領域的自主創新水準、產業規模和國際競爭力,有力支撐並推動了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

電信專家馬繼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超高速超長距離T比特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與工程實現”項目,主要是解決超高速與超長距離之間的矛盾。一般來說,超高速比較好實現,但相應的傳輸距離會大幅度下降,這就失去了應用價值。這個項目從信息層面與物理層面雙管齊下,通過多進製編碼與高效率調製來解決問題,實現雙超並行,創新價值較高。

“通過這樣的技術,能夠將現有網絡資源利用到最大化,適應數據流量高速擴張的互聯網發展現實,等同於提速卻未增加成本,有利於運營商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應該說,運營商增量不增收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需要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來充分挖掘現網的資源價值,不僅可以提高效益,還能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馬繼華表示。

馬繼華認為,隨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整個社會前進的基礎設施,幾乎包括社會上的任何部門、領域或個體,都與之密切相關。新一代信息技術中,信息網絡的建設又是基礎中的基礎,建設的好壞直接關係“上層應用”的發展程度,運營商、設備商以及相關創業公司進行合作,前進的每一步都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效益。

8、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

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量產

近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舉行。由中國電力科學院研究有限公司牽頭的“青藏地區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針對青藏地區海拔高、地廣人稀、生態脆弱的特點,優化利用光伏、風電、小水電及混合儲能,在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電能質量控制、安全穩定、自主化運行和建設調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構建了適合該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顯著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的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對解決青藏無電/缺電地區供電問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該項目在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分布式發電微網系統運行控制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的支持下,項目成員開始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的控制與保護技術方面的研究。針對青藏地區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的重大需求,建立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勝介紹,該項目成果得到規模化應用,解決了我國供電難度最大的青藏地區措勤、尼瑪等7個州縣,近50萬平方公里、50多萬人口的用電問題,年供電小時數由不足3000提高到8700以上,供電可靠性達到藏中電網同等水準。

“項目攻克了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寬頻帶控制技術、100%變流器型電源供電系統故障隔離與穿越技術、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智能化自主運行技術與關鍵電氣設備便捷安裝調試方法。”王偉勝曾表示。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主要成果推廣至新疆榮和獨立供電系統、青海祁連縣光儲獨立供電系統等全國35個大容量可再生能源微電網工程,為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構建和運行提供了寶貴經驗。

新能源近些年來已經受到國家各個層面的重視,在科創板重點支持領域裡面就有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域。科創板對於新能源領域的支持,有助於該領域重要技術的發展,以及“落地量產”促進技術轉化。

9、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

光網絡技術實現三大突破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光網絡提出了高精細、高擴展、高效率、高集約、高彈性、高可靠的要求,傳統時分/波分複用技術已難以勝任,迫切需要掌握光網絡大容量彈性化新技術,但面臨著結構化製約、粗放化製約、分立化製約等瓶頸挑戰。

近期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光網絡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項目,在統一傳送、智能調控和靈活組網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業務統一傳送方面,提出了非結構化靈活帶寬的高精細高擴展統一傳送技術,突破了結構化帶寬處理製約挑戰,實現了單子架交叉容量和波分線卡速率核心技術指標的綜合提升。

資源智能調控方面,提出了多維建構資源配置的高效高集約化智能調控技術,突破了粗放化帶寬分配製約挑戰,國際上率先完成了面向數據中心業務遷移的大帶寬高動態彈性光組網實驗,推動了靈活帶寬約束下光網絡算法策略與協議機制的創新發展。

光電協同組網方面,提出了跨層多域光電協同的高彈性高可靠靈活組網技術,突破了分立化帶寬提供製約挑戰,在業界率先開通了400Gbps商用網絡,奠定了高速大容量靈活帶寬光網絡的工程化和規模化應用基礎。

電信專家馬繼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光網絡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是為了解決網絡數據增長過快但帶寬資源提前規劃不匹配造成的擁堵問題,類似針對上下班路線擁堵差異設置潮汐車道,根據數據流量進行實時的動態分配,大大提升了網絡利用效率。至於解決的方法,主要是對上行下行進行動態調整,也進行光的頻分複用,然後將這兩種“軟方法”結合“硬體網絡”進行路由管理,差不多等於是將光纖進行物理分割,劃分出動態通道。

“大容量彈性化靈活帶寬光網絡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項目提高了我國在高端光網絡設備研發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了骨乾網和城域網寬頻基礎設施的建設水準,增強了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在國家寬頻網絡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10、攻克制動系統卡脖子技術

汽車自主創新戰略再進一步

近日舉辦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車用高性能製動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丕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從企業到政策都在響應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的目標,當然作為汽車強國還要技術硬,所以也是在各個層面鼓勵發展突破。

事實上我國從各個層面都在支持科學技術的發展,資本市場層面,在科創板重點支持領域當中,也涵蓋了汽車領域所需要發展的各個細分領域。

這個獲獎項目瞄準汽車核心零組件自主創新戰略需求,針對卡脖子總成——製動系統,原創壓力限差閥芯振顫控制技術,實現了製動壓力精準快速控制;原創製動介質動態平衡技術,為製動能量高效率回收掃清了障礙;原創動態負載高精度加載技術,為高性能製動系統開發提供了關鍵實驗條件。高安全控制、高能效回收、高精度加載關鍵指標均優於國際壟斷供應商。系統解決了高安全製動與高效率回收的理論及工程難題,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化高性能製動系統產品。

“車用高性能製動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是對製動壓力高精密控制技術和機電耦合製動力控制技術進行了驗證,並將技術創新點用於不同氣壓製動控制產品的生產製作,以及在不同車型上進行系統布置、技術匹配和產品定型開發。

“國內車企在關鍵零組件等細分領域的技術目前還相對薄弱,所以更要加強發展。”曾丕權對記者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