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媽親手毀了我年薪50萬的offer”

| 01

前幾天,有個讀者小雨給我留言,說她6年前畢業時,本來留在北京,在一家私企律師事務所當助理,她當時的夢想,是未來當一個大律師。

她父母覺得這工作很不穩定,也不體面,一個人北漂日子太苦,死活讓她回老家。

經不住父母的苦勸,小雨最終放棄了律所的工作,回到老家,在一家事業部門過上朝九晚五,穩定規律的生活。

但漸漸她變得不開心,因為部門裡的那些幹了十多年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們,每天談的盡是家長裡短的事,她一點都沒興趣。

他們拿著固定的工資,對工作敷衍應付,每個人都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小雨感覺壓抑,沉悶,一想到自己日後也會變成“油膩大媽”,就感覺恐懼至極。而最近的一次同學聚會,更讓她對自己選擇回到老家的決定,後悔不已。

小雨說:“當年留在北京打拚,一起入行的同學,從律所的助理做起,後來通過司考,取得律師證,獨立辦案,現在剛剛跳槽到知名律所,年薪已達50萬。”

“看到別人的職業發展風生水起,而我的生活卻猶如一潭死水,我媽當年非要讓我回老家,這不是親手斷送了我的前程嗎,我要是不聽他們的就好了,真不知道我未來在哪裡。”

講完她的故事,小雨發來一個無奈又尷尬的表情。

小雨的鬱鬱寡歡,並不僅僅因為昔日同學的事業成功,自己卻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事業部門當科員;更重要的是,她被迫放棄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放棄了人生中最喜歡的事情,而親手推動這一切的人——偏偏是她的父母。

那麽,問題來了,年輕人在擇業,轉行這些重大決策上,到底要不要聽從父母的意見呢?

| 02為什麽會聽父母的?

我們之所以會聽父母的話,通常因為如下幾點:

第一,很多人有個誤區,不聽父母的話,就是不對或者不孝順,甚至會覺得自己大逆不道。

小雨就是這種情況,她是獨生女,覺得自己是父母唯一的依靠,她很害怕看到因為彼此意見不一,而導致關係鬧僵,父母也是為自己好。

第二,自己沒方向,沒目標,知識經驗儲備不夠,只好聽父母的。

這種人從小自主性就很差,凡事依賴父母。畢業的時候,對自己未來沒有任何規劃和想法,也沒有做調研和考查,將擇業這種決定主動交給父母,明顯具有“巨嬰”的特徵。

第三,父母過於強勢,不管孩子興趣如何,樂不樂意,逼迫孩子順從他們的意志。

這種情況常見於父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手中掌握權力或資源,強行子女按照自己規劃好的路線發展,如果子女有不同意見,則會以斷絕關係和停止生活費等相要挾。

第四,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如果符合父母對孩子的規劃,父母能給出很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比如父母從事教師工作,孩子未來也想在教育領域發展,父母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在行業的多年經驗,洞察甚至人脈關係,給到孩子中肯的建議,並協助孩子找到最適合的崗位。

以上四種情況,只有最後一種是比較理智和合理的,其他情形仔細琢磨下來,你不由自主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還真的不能就這麽聽父母的。”

父母無法代替你,去過你的人生;無法代替你,去承擔命運帶來的種種挑戰和困境;更無法代替你,去實現你的人生理想。

這一切,難道不是在你自己的手心裡嗎?

| 03父母的局限性

父母一輩因為時代大背景,生長環境和人生閱歷所處的不同,必然帶有時代和認知的局限性,包括老師和親友前輩,都存在這樣的認識局限。

他們在擇業找工作方面,價值觀大多仍停留在他們畢業和就業的那個年代,和現在職場的遊戲規則不可同日而語。

比如,他們是不是都說考公務員比進企業好,體制內比體制外好,去大城市風險太高,壓力太大,收入不穩定?還會說你們去所謂的公司工作,根本就是臨時工,隨時會被開除?

他們這麽想沒有錯,因為在他麽那個年代,找個像樣的工作,無外乎是去政府和事業部門,謀個差事,比如公務員,科員,老師,醫生,而那些給人打工,乾個體的營生,都是不務正業,既不體面,又不穩定。

他們就算是讓你考研,也不過是為了讓你畢業後當老師,考公務員是讓你進體制內,過上旱澇保收“鐵飯碗”的日子。

他們通常不會考慮最前沿的就業方向和趨勢,比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不僅因為他們不了解,也沒興趣了解這些,更因為最新的東西往往意味著不穩定,而這才是作為父母最為懼怕和排斥的。

然而2018年的今天,技術和創新顛覆著社會,也改變著人的認知,這其中唯一不變的其實就是變化本身。哪裡還有真正的“穩定”,哪裡還有所謂的“鐵飯碗”工作?

公務員體制改革,將要打破鐵飯碗,教師實行“競爭上崗”,而以阿里,騰訊為首的民營互聯網巨頭,躋身世界五百強,二、三十年期間,巨大的變化在悄然發生,而且變化越來越快。

鄭淵潔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道出真諦:“真正的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是一輩子走到哪兒都有飯吃。”

大部分父母或長輩在給你出建議時,都不由自主打上自己經驗和閱歷的烙印,卻極易忽略外部大環境的變化,以及你本人的興趣,需求和想法。

尤其是,如果有些家長自己在部門都混得很差,一塌糊塗,那麽他們給到你的,也很少是有建設性的建議,更多的是教訓而已。

當然,在擇業上,“不聽父母的話”或許太過絕對,那些跟自己在同行業,或者在行業做的非常出色的父母,他們的建議就非常有借鑒意義,要仔細了解,分析和研究。

在擇業這個重大決策上,父母很難提供有價值的建議,過於聽從就很可能耽誤自己的發展前途。

你必須要把這個責任抗在自己的肩上,以極其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和未來。

| 04該如何選擇?

因為周圍的朋友和你生活的圈層一樣,認知相差不多,你向他們谘詢和討要建議,多半會無功而返。

所以在開始外部尋求幫助前,你首先得明白這樣一點:

人生所有決定的起點,在於你自己。

你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你未來想成為什麽樣的人,你想要什麽樣的生活,你願意為哪些事情付出長久的時間,精力和努力......

很多人因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沒有方向,沒有主見,盲目聽從父母和長輩的建議,從而做出了讓自己後悔終生的決定,好像小雨一樣。

當你清楚自己的訴求後,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然後從外部收集資訊,並爭取找到那些和你目標一致的、成功的業內人士,或者優秀的生涯規劃師,向他們學習,交流和請教。

你會從他們那裡獲得一手的、最新的資訊,並據此為自己制定一份靠譜的、務實的職業規劃。

比如在小雨的case中,她的目標其實很明確,當大律師,那麽當然要跟已經是大律師的人了解未來成長的路徑,比如她的職業規劃,要從執業資格和經驗積累兩方面入手準備。

從律所助理做起,就是很好的一個起步,在逐步了解這個行業的同時,準備資格考試,拿執照,並跟隨“司機們”出庭,見代理人,寫訴狀等等,不斷積累實戰經驗。

她的同學之所以在畢業5年後實現年薪50萬,就是初衷未改,沿著這個發展方向一路奔跑,而小雨則因為聽從父母,過早放棄了自己的選擇和理想,後悔不已。

當你想轉行到新行業或新領域,道理亦然。

深度剖析自己的訴求,明確自己未來的路線,得到專業人士的指點和幫助,在務實的職業規劃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行業、崗位選擇,會大大提高職業成功的概率。

| 05搏一回青春無悔

不管你是為了孝順父母放棄理想,還是在強勢父母壓力之下無奈就范,或是把自己的一切交給父母做決定,只為了圖省心,在最終決定前,你一定要捫心自問:

你是否甘心接受他們為你安排好的命運?

你是否能承擔可能因此而帶來的未來一生的落寞、無趣甚至痛苦?

如果有一天,真的對父母替你做的決定後悔了,你該怎麽辦?

而當你對上述任何一個問題,在推演後都無法面對和承受時,那就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孤身上路,奮力拚搏吧。

決定了出發,就不要再給自己後退和反悔的機會,有時自斷後路更會讓我們拚盡全力。

年輕,就是要拚一個春夏秋冬,搏一回青春無悔。

寫在後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