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三星重倉折疊屏手機,但真能改變手機行業嗎?

劃重點:

文/石頭

2019年2月24日,在巴塞隆納MWC科技盛宴開始之前,華為率先發布了一款被命名為Mate X的折疊屏手機。

這是繼三星在發布Galaxy Fold不久後,全球確定即將發售的第二款折疊屏手機。專題:折疊屏手機大戰一觸即發>>

和三星的Galaxy Fold不同,華為的Mate X使用了螢幕外折的設計方案,而這一方案在目前爆出的折疊屏手機設計方案中也被小米公司進行了采納。

截至2019年2月26日,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中,除卻蘋果公司外,三星、華為、OPPO和vivo四家廠商均已明確推出折疊屏手機的設計方案。

作為一種並不成熟的技術實驗,折疊屏手機為何會被眾多品牌相續跟風?

兩大手機巨頭——華為和三星共同押注下,折疊屏的設計方案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手機外觀的新浪潮?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普通人,距離真正好用的折疊屏手機,還有多遠?

1、創新焦慮與手機產業的死亡循環

折疊屏手機的相續跟風和被媒體的集體“炒作”背後,更多的反應了手機行業的一種創新焦慮。

從2017年開始,隨著iPhone X在瀏海屏的“倒退式創新”,整個市場的各類異形屏設計可以用一片狼藉來形容。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在異形屏手機流行後,2018年Q3共出貨3.5億部,同比下降6.0%,這是全球智能手機供應商從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連續四個季度的同比下降。

其中中國市場的第五和第四大手機品牌:小米和蘋果,更是分別下滑15%和17%。

據一位手機行業的渠道方介紹,手機市場出現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2017年後,手機處理器性能產生巨大飛躍,讓新舊手機的差異化體驗正在逐漸消失;二是今天的手機外觀正在走入無效創新的死胡同。

對於第一個原因,蘋果公司的市場境遇或許更能說明問題所在。

跟據研究公司 Flurry Analytics在去年的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蘋果手機最多的活躍型號是iPhone7系列,其次是iPhone6s系列,僅兩者的用戶數量就佔據了蘋果手機所有活躍用戶中的46.5%。

而蘋果公司為了“刺激”老用戶更快的更替新手機,還在去年被證實會在系統更新中啟用限制老型號手機CPU的“違規”做法。

雖然事後,蘋果公司以半價更換電池為“福利”進行了道歉上的搪塞,但全球手機巨頭不惜破壞商業道德也要“脅迫”老用戶更替手機背後,也足見今天手機創新所面臨的真實“窘境”。

至於第二個原因,雖然在2017年出現了許多異形屏的創新,但整體而言,這些所謂的創新並未改變手機外觀設計的同質化,也沒有真正的打動消費者。

2018年8月,在魅族的一次發布上,李楠曾放出一張去年國產手機的外觀設計圖,然後不失時機的調侃了一下千篇一律的真實現狀。

缺乏有效創新以及處理器性能過剩背後,目前手機消費者選擇長期持有一款手機的用戶比重正在越來越多。

這一結果背後,直接導致手機消費頻次降低,並將整個行業引入一種手機越來越貴,而用戶越來越不買的“死亡循環”當中。

其內在邏輯在於:因為手機消費頻次下降,手機產業鏈的零組件供應者,為了保持利潤便會縮減產能,而零組件供給減少又會迫使新手機成本上升,所以今年的小米9已經在入門版本觸及到了3000元的歷史最高價位(別和我說2999是兩千多)。

經濟學中有個規律,如果某樣商品的價格越高,人們在該商品壞掉前更換同類商品的意願也就越小。

儘管這一循環還未正式爆發,但逐年上升的硬體成本背後,這一規律的存在已經讓手機下遊玩家開始加速死亡,並為無效創新的困境感到無限焦慮。

這樣的特殊背景下,折疊屏手機的設計語言使得缺乏有效創新的手機市場眼前一亮。

假如,折疊屏手機可以成為推動用戶換機的新需求,相對於5G網絡直到2023年才會普及的速度而言,折疊屏便有一定的可能性成為手機產業走出“死亡循環”的最大福音。

所以各大廠商紛紛布局折疊屏手機背後,既是對創新無效的掙扎,也是對未來布局的佔位。只是,折疊屏手機能否普及的真實境遇,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這般美好。

2、折疊屏手機的技術之殤

2019年,儘管開年伊始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手機廠商就發布了各自的折疊屏手機,其中三星更是計劃在今年生產100萬部Galaxy Fold,華為也隨即指出Mate X將在年中上市。

但根據華為在Mate X上比三星Galaxy Fold高出一部小米9的定價策略來看,華為目前可能並不具備大規模量產Mate X的能力。

從基礎配置而言,三星Galaxy Fold擁有比Mate X更好的處理器,ARM和ROM的空間也更大。所以,基於三星和華為在折疊屏手機上潛在用戶重合度,華為的Mate X在今年極有可能只是一款類似谷歌眼鏡一樣PPT產品。

我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有三個:

一是:如果華為的螢幕供應商可以量產折疊屏,基於硬體生產的規模效益(走量越多,成本越低),華為一定會在定價上選擇和三星的Galaxy Fold看齊,並盡自己的最大所可能性擴大銷量,但華為沒有這樣做。

二是:因為華為在Mate X上面配備了一塊全新尺寸的螢幕,如果該尺寸的螢幕市場佔有率越高,其系統面對軟體服務時專向定製的話語權也便越大。

但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華為卻偏偏有意選擇了產品“定價過高”的策略。

三是:根據數據調研機構IHS Markit預測,全球可折疊OLED面板2019年的出貨量僅有140萬片。

而三星目前控制著全球OLED手機螢幕的93%產能,年產1億片,對比之下中國所有OLED螢幕的生產廠商,其全年的產能目前僅有500萬片。

所以,全球可折疊OLED面板,三星自己最少擁有130萬片的產能,而剩下的10萬片則由LG和全球的其他的OLED生產商共同瓜分。

基於上述事實,我認為華為發布Mate X背後,一方面似乎有意通過Mate X的高額定價來控制銷量,另一方面則更多展示了自己在手機產業中的強大影響力,並憑借這種影響力及時跟上了三星在手機外觀的創新速度。

但在目前情況下,三星作為全球最強手機供應鏈巨頭,華為目前能做到的也僅僅只是試產上的跟隨。

至於小米、oppo和vivo等宣稱要發布折疊屏手機的其他品牌,則更多是在借助其他人的技術支持下,做出比華為Mate X更小規模的試產。

另外,根據IHS Markit的預測,全球可折疊OLED面板儘管在2025年的產量可以達到5050萬片,但這一數據和2018年全球手機14.5億部的出貨量相比,依然微不足道。

所以即便到了2025年,可折疊屏手機的市場出貨率也不會超過全球手機出貨量的3%。

這也代表著,在未來六年內,可折疊屏手機的數量雖然會逐漸增多,但會如同三星當年對曲面屏技術的絕對把控,一直存在於三星自家的高端機型中。

另外,據KIPO報導稱,折疊屏要想實現量產,除卻螢幕產能的限制外,三星為創造更好的折疊屏手機,相關應用專利數量最多的是鉸鏈和封裝技術。

其次是驅動IC方面,由於可折疊屏手機有普通手機和平板兩種狀態,其作業系統、用戶界面和應用程序需要進行專門的優化,在折疊和翻開時都能夠自動進行轉化。

所以,可折疊屏手機的生產和設計,將涉及到手機生產系統中一系列的變動,而不僅僅只是加個可折疊的螢幕。

這些困難的存在,也將製約可折疊設備的普及。

3、折疊屏手機的未來

從MWC現場看到的華為Mate X和三星Galaxy Fold的真機感受,折疊屏手機都外觀雖然驚豔,但受製於機身的厚度和稀缺的應用匹配,以及一萬三起售的價格,目前還遠遠談不上實用。

在OLED可折疊屏全球產量十分有限的當下,三星和華為對可折疊設備紛紛跟進背後,兩大巨頭的商業布局或許才剛剛開始。

就三星而言,Galaxy Fold或許是三星對全球手機硬體產業進一步整合的證明,而Mate X則是華為布局5G雲計算平台的起點。

這種推測和兩大手機巨頭所擁有的資源優勢有關。

其中三星的優勢在手機核心零組件的把控能力,而華為的優勢則在於5G網絡建設背後,對雲計算市場的入局。

據悉,目前在三星在OLED螢幕上年產1億片,佔據全球OLED手機螢幕市場的93%。

根據Digitimes 一份新的報告顯示,三星在去年依然投資 68 億美元用以提升 OLED 顯示屏產能。並預計到 2019 年,三星將把 AMOLED 顯示屏出貨量提升到 5.6 億片。

所以,三星推出Galaxy Fold可折疊設備背後,是對手機產業供應整合的創新。

簡單來說,基於三星在OLED螢幕市場的地位,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要想買到最具性價比的可折疊屏手機設備,大概能夠提供這種設備的手機品牌,全球只有三星一家。

而基於自身可以量產的事實,三星在發布Galaxy Fold後,還特意介紹了從谷歌專門定製的Galaxy Fold特殊操作互動界面,儼然已經為Galaxy Fold的推出做好了充分準備。

和三星的優勢不同,華為作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手機業務對三星的跟進或是對5G時代下雲計算市場的布局。

據悉,2018年11月,華為在3GPP第1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主推的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標準。

隨後,華為開始頻頻發布自己的5G芯片,並在2019年1月繼麒麟、巴龍、昇騰後,推出了面向自家商用的雲計算業務處理器鯤鵬920(Kunpeng 920)。

從鯤鵬920開始,也標誌著華為正式進軍5G時代的雲計算市場。

雲計算除卻華為在積極布局外,目前微軟、谷歌和蘋果都已進入這一領域。

雲計算服務被眾多巨頭一起進軍的原因,據一位網友發帖介紹:由於5G時代下網絡延遲速度降低和數據傳輸速度的大幅增加,所以雲計算可能會將作業系統帶入“雲端時代”。

簡單來說,未來的手機將很少在手機本地運行某一程序,而是提供數據傳輸實現在雲端的實時響應。

以陰陽師為例,假如網速可以達到1Gb/s,我們只需要使用華為雲服務便能實現實時的線上操作,遊戲的運行和加速也由性能更強大的華為雲來完成,手機徹底失去了下載到本地運行的必要性。

而那時,因為雲計算對手機處理器的減負,可能未來的手機電池只需要2000毫安就能高強度使用24小時。更小的電池,也意味著更博的機身。折疊屏手機的未來,或許在雲計算的加持下,即便三層折疊也會變成只有不到8mm的樣子。

2015年12月,微博認證華為高級工程師@Starry_wang曾透露,華為已經在全球布局下一代移動產品的能力,其中,手機OS早在2012年就已開始預研,只不過“現在不是拿出來的時機”。

如果華為的手機OS基於5G網絡下的雲計算定製,在華為手機目前擁有全球近20%的市場份額下,手機市場的所有用戶都將有可能成為華為5G時代雲計算的平移用戶。

這種綁定,就像蘋果手機和IOS的關係,只是正如那位工程師所言“現在還不是時候”。

所以,華為跟進三星折疊屏手機設計背後,既是對手機市場進行技術實力的展示,也是通過手機市場綁定5G時代雲計算的布局。

這種長遠目光下的取捨,“於理於利”華為都擁有和三星跟進的理由。

結語:

假如華為目前的手機市場最後是為5G時代下雲計算的OS系統做鋪墊。

從三星和華為的折疊屏手機出發,三星所要達成的是一個獨家“外觀”特權的目標,而華為所要達成的則是一個利用5G網絡貫穿手機線上生態的更大布局。

華為雲的未來需要面對當下雲計算市場的谷歌、微軟和蘋果等國際一線巨頭,而Mate X只是這種宏觀目標下的冰山一角,所以,同樣的折疊屏手機背後,Galaxy Fold和Mate X所承載的企業願景卻完全不同。

不過,作為一名消費者,只要技術仍在進步,對折疊屏手機抱有體驗期待的我們需要的只是等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