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者:推動島內反獨促統,大陸有5大優勢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面對日益緊張的兩岸關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鴻志日前表示,大陸可利用“五大優勢”推動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的發展。

圖自港媒

據港媒4月12日報導,王鴻志日前參加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中華複興與當代台胞青年責任”研討會,與會期間,王鴻志就促進台灣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發展問題發表觀點,他認為,台灣問題的解決,是兩岸綜合實力的較量,根本上取決於大陸自身發展進步,而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發展進步,他強調要深刻認識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以及導致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發展在短期及中長期形成的不同模式。

王鴻志主要從中國國際戰略環境與促進台灣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發展之間的關係分析,他表示,要深刻認識我國國際地位與所處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國家統一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更加嚴峻。

王鴻志認為,台灣問題的解決,是兩岸綜合實力的較量,根本上取決於大陸自身發展進步。大陸的發展進步從根本上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依靠我們偉大的人民、偉大的民族和偉大的民族精神,但我們的發展進步也不能自我封閉,而要更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

他表示,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發展進步,如何認識並應對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對於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王鴻志看到,在過去大陸綜合國力發展程度比較低的時期裡,島內反獨促統事業更多要依靠內生動力來推進,而現在,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相應從內生動力型向內外貫通、合力推動的階段邁進。

雖然近年來島內反獨促統的力量表面看受到了一些挫折,面臨發展的困境,王鴻志表示,但從根本上看,反獨促統的動力源頭有了強有力的保證,實現了從單方面挖潛向“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重大轉折。在反獨促統力量的內外動力源合力貫通的同時,大陸所處國際戰略環境變化產生的影響力,也會更直接投射到台灣,進而對反獨促統力量的發展產生影響。

王鴻志分析了目前中國國際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多重挑戰,一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強調對中國經濟貿易領域的反製;二是公開鼓動在政治安全領域遏製中國;三是逐漸顯露出對中國軟實力增長的擔憂。

當前,中國國際戰略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同時兩岸關係面臨的風險持續上升,王鴻志表示,中國所處國際戰略環境變化與島內反獨促統力量之間的關係,在短期及中長期會形成不同模式。

短期會形成什麽模式?王鴻志分析道,短期主要指在民進黨第一任期,即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島內“大選”。在2020年之前,執政的民進黨對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的圍堵也將達到新的高峰。而這一階段屬於困難期、奮鬥期,祖國大陸與島內有識之士、反獨促統力量的共同責任和首要任務,仍然是“堅決反對和遏製台獨”,積極防範化解台海重大風險。

而中長期模式,王鴻志指出是從2020年到2035及本世紀中葉的兩個階段,這30年將是大陸分兩步走,完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性目標。他表示在這個階段,隨著大陸實力增強,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由內生動力型向內外貫通、兩岸合力推動的模式轉變的態勢更加明顯,島內反獨促統力量之間加強整合、團結奮鬥的願望也更強烈。

如何推動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的發展?

王鴻志認為大陸可利用“五大優勢”,一是利用政治優勢,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政策底線,堅持“九二共識”,從政治上為島內反獨促統力量提供底氣;

二是落實政策優勢,通過積極作為,引導台灣同胞正確看待大陸履行承諾;

三是重視國際優勢,“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氛圍,客觀上增強了反獨促統力量在台灣社會的說服力和戰略定力;

四是堅持正向影響力,積極調整話語體系,在強調民進黨執政導致“民主赤字”的同時,也積極宣傳“中國夢”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全體中國人的夢想,宣傳“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複興的進程中來;

五是發揮地理優勢,在現階段,島內反獨促統團體可以利用金門、馬祖等離島距離大陸更近的優勢,推動這些地區在促進兩岸交流融合上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效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