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雲的慈善事業,背後是巨富們的聲望社交

在好些公開場合,馬雲都說過想跟比爾·蓋茨比拚誰更早退休。

1955年出生的蓋茨雖然於2008年宣布了退休,但直到2014年蓋茨才真正卸任微軟董事長一職,也就是說,他完全退下來時是59歲。

明年的9月10日,是馬雲55周歲生日,他將退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在這個“退休年輕化”的比賽上,馬雲贏了。

— 01 —

“ 退休不是為了頤養天年,投身公益是大佬共識 ”

“我不希望死在辦公室,我想死在沙灘上。”馬雲多次說過這句“享受人生”的話。

但他也說:“大家知道我是閑不住的人”。

對於他自己未來的發展,在教師節當天的公開信裡,他隻提到希望“回歸教育”,同時補充一句“世界那麽大,趁我還年輕,很多事想試試,萬一實現了呢?!”

明年卸任董事局主席後,馬雲還會繼續擔任馬雲公益基金創始人、阿里巴巴脫貧基金主席,以及聯合國青年創業和小企業特別顧問等公益慈善類工作職務。

不少富豪和名人“在原工作職務上退休“後,都會專注花時間在自己的慈善基金會上,“富而優則善”是大佬們不變的潮流。

例如,比爾·蓋茨創辦的以他和妻子名字命名的“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並於2008年將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捐到這一基金會。

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

連2015年才三十出頭的祖克柏,當他第二個女兒出生時,即宣布在未來會捐出自己99%的Facebook股票,來進行慈善事業。

馬雲自己也曾說過:50歲之前賺錢,50歲之後做公益。

接下來,像其他“退而不休”的大佬一樣,馬雲也會滿世界地為慈善公益而“奔波”。如今,慈善是終極大Boss的最優選擇。

今年3月,90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但他還會全心投入“李嘉誠基金會”的工作——在慈善公益方面,李超人仍未退休,並一直將基金會視為其“第三個兒子”。

除了跟比爾·蓋茨比拚誰更早“商業退休”外,馬雲還應該跟李嘉誠比拚誰更晚“慈善退休”。

— 02 —

“ 首善甘當活雷鋒背後,無可取代的聲望系統 ”

2014年6月,比爾· 蓋茨在推特上發了一條消息:“在北京與阿里巴巴Jack Ma談論慈善事業——一次很棒的會談。”

彼時,馬雲和阿里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一起捐出阿里巴巴2%的總股本成立公益基金——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單筆破百億元的捐助。

當然,按照阿里巴巴今天的股價來計算,這支公益基金的價值已經超過570億元。

後來,馬雲和蔡崇信幾次減持股份,投入公益基金。

根據馬雲公益基金會網站介紹,該基金會“源於馬雲先生的教師經歷與對教育的情懷,基金會重點關注教育發展領域,尤其是作為中國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鄉村教育。”

自2018年起,馬雲鄉村教育計劃將集中在832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國家級扶貧縣及浙江省開展。

除了馬雲公益基金會,馬雲還在環保、女性創業、中小企業發展等多個領域都參與公益工作。

如果要梳理一遍馬雲所有的公益工作,估計得花上好些時間。

人們可能會問:像馬雲一樣的有錢人為什麽這麽熱愛“為人民服務”呢?

除了有錢人,在生物界有一種鶇鶥(dōng méi)鳥也很喜歡為群體服務。可以通過它們熱衷善舉的原因,類比地窺見一下富豪們博愛的“撒幣”心態。

這種鶇鶥鳥群內部很少發生打鬥,如果真有對社會地位的爭鬥,那麽就是爭奪的為其他鳥服務的權力。

對,就是真心爭著當活雷鋒,每隻鶇鶥鳥都大公無私,例如為大家放哨、為幼鳥覓食,等等。倘若某隻鳥阻撓“首善鳥”行善,首善鳥就會攻擊它——勿以善小而不為,誰也阻擋不了我做好事。

不求人人為我,只求我為人人——圖的是啥呢?

鳥類學家的理論分析是,鶇鶥鳥群內部形成了一個聲望系統。為群體做好事,你會積累聲望。而聲望有兩個好處,第一是獲得更好的交配機會,第二是獲得安全。

雖然不能一一對應,但聲望系統的理論似乎也在解釋著人類社會裡的富人慈善公益行為。

持續的“聲望收入”,讓馬雲、比爾·蓋茨們在“榮休”之後繼續成為網紅,而且更受人尊重,比退休前更長袖善舞。

只要聲望日隆,退不退休又有什麽問題?

— 03 —

“ 名人的慈善影響力和富者恆富的馬太效應”

1997年,戴安娜王妃死於車禍。為了紀念她,有人決定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

在基金會的籌備期間,運營者還沒想明白這個基金會到底應該做什麽,但此時他們就已經收到了10億英鎊的捐款。

人們基本上是一聽戴安娜這個名字就掏錢了,因為他們聯想到的是美麗善良而親民的王妃形象,也因為戴安娜生前就是一位積極參與公益慈善的愛心人士。

美麗善良的平民王妃——戴安娜

你看,聲望能夠帶來幾乎“法力無邊”的好處。以致於不僅僅馬雲,實際上,中國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慈善事業。不過,中國目前的慈善公益體量跟歐美國家還是比不了。

據統計,90%的美國人每年都有捐款,年捐款總額達到美國GDP的2%,而且其中70%都是個人捐款。

這應該就是“達則兼濟天下”了吧。不過,富得流油的美國救助了有需要的窮人了麽?這個世界上最缺錢的應該是非洲那些窮人,可美國人給全球窮人的捐款還不到捐款總數的13%。

這些錢都捐到哪裡去了呢?事實上,大部分是給了宗教團體和教育機構。而這些教育機構主要是著名大學——無論教會還是名校,它們都非常有錢,而且還都不用交稅。

捐贈導致“富者恆富”的馬太效應被強化,背後是美國有錢人的攀比心態。你想想,當一個人一年捐出去的錢比一個土豪一輩子掙的錢還多時,不僅兩個人的境界高下立判,而且財富水準多寡也就在不言中了。

在現在的美國,當一個人還需要通過愛馬仕的皮帶、布加迪威龍的汽車或者一架私人飛機炫富時,說明他對財富的信心依然不足,對財富的理解更是不上等級。

低調而富可敵國的富豪們,常常是大學的大捐贈者。不僅美國如此,李嘉誠也是數十年來一直對汕頭大學持續資金支持。

遍布多所學校的逸夫樓均為邵逸夫先生捐贈

上述這些海外慈善文化以及現狀,會對全身心投入公益的馬雲老師有多大的影響呢?

在《巨富:全球超級新貴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沒落》這本書會給出一些線索,從而或可窺見馬雲及其富豪朋友們的慈善動向。該書獲評《金融時報》2012年度佳圖書,亦登入當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作者克里斯蒂婭·弗裡蘭(Chrystia Freeland,中文名“方慧蘭”),於2017年1月出任加拿大外交部長。

— 04 —

“ 擠進慈善社交圈才是成為超級富豪的敲門磚 ”

根據《巨富》的觀點,佔全球人口不到0.1%的超級富豪,不但跟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不一樣,跟上一代的富豪也完全不同。但是“他們互相之間”幾乎是一樣的。

克里斯蒂婭?弗裡蘭(Chrystia Freeland)書籍 《巨富》

該書援引統計說,大約40%的巨富是在美國,有40%是在中國,剩下的20%在俄羅斯、印度等國家。

不過,對這些巨富而言,說他們是“哪國人”意義不大,因為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遠遠超過他們跟本國人的相似之處。

《巨富》作者方慧蘭認為,巨富們很強調道德和社會責任,而且是全球公民。無論在歐美,還是中國、印度,亦或在非洲,儘管這些地方的平均生活水準相差很大,但是對巨富們來說,他們在這些地方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基本上是一樣的。

他們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大城市開展工作,乾完全一樣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巨富們自己就是一個國家。

當巨富的生意已經全球化,他們的身份認同自然也是全球化的。同時,他們的利益遍布全球,那麽他們也就關心全球的每個國家的事情——於是,他們也胸懷全球的慈善事業。

去年烏鎮互聯網大會“東興飯局”獨缺馬雲,而兩個月後馬雲宴請多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國王、首相、總統、總理級別等國際知名人士。

馬爸爸去哪了?

可以想見,一年裡有300天是“空中飛人”的馬雲,相當符合《巨富》裡描述的超級富豪的人物特徵,那麽,他接下來做的慈善事業,與其他巨富的慈善舉措越來越一致,也讓他跟其他巨富走得越來越近。

在巨富的圈子裡,慈善公益具有社交功能——這跟靈長類動物“理毛”的道理是相似的。

例如,當猩猩身上長滿了毛,如果不經常梳理,就會因為很髒、長寄生蟲而感到難受。但是,每隻猩猩都只能梳理自己正面的毛,後背的毛是夠不著的,必須得與同伴互相理毛。

但是,猩猩們互相理毛並不僅僅是為了搞衛生。動物學家發現,猩猩理毛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實際需要,其實一隻猩猩只要用0.1%的時間就能理好毛,可是有些猩猩的理毛時間達到了17%。

還有,猩猩給其他猩猩理毛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給自己理毛的時間。

於此,理毛可視作一種群體內的慈善行為。

理毛時間和什麽有關係呢?動物學家發現,理毛時間長短跟這種猩猩身材的大小根本沒關係,只是與猩猩族群的社交圈大小有關。

社交圈越大,用在理毛上的時間就越長。理毛是一種社交行為——允許對方給自己理毛,這就是把後背暴露給對方,這個動作代表信任。

對於創業夥伴來說,重要的是“一起扛過槍”;對於巨富高朋而言,重要的是“一起做過慈善”,因為只有不斷釋放自己的善意,才能鞏固其他名人對自己的持續信任。

這樣一來,以慈善聲望為紐帶的巨富社交網絡逐漸得以構建。

悔創阿里的傑克馬,應該不怕後悔做慈善吧?

文 |駱海濤

圖片 | 來自網絡

編輯 | 和星星

排版 | 明雅

LOGO | 侯揚

視覺 | 迢迢

下午茶 | 盧老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