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宋轉戰大半個中國、戰功累累的八字軍最後到哪兒去了?

作者:陳二虎

(一)王彥其人

說起抗金,人們自然會想到嶽飛,然而,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有一個人是不能被忘記的,這個人叫王彥,字子才,上黨(今山西長治)人。

王彥,自小喜讀兵書,練習弓馬,被其父送到京城弓馬子弟所學習。

宋徽宗親自測試這些在弓馬子弟學習的人,見王彥與眾生不同,便授予他河間尉一職,後來隨西北名將種師道兩次深入西夏,與黨項人戰鬥,立有戰功。

靖康二年,金兵大舉南下,圍攻北宋京城汴京,王彥恰閑居家中,聞知金兵入塞,奮然北上,投到北宋河北招撫使張所帳下,由於少小知名,被破格提拔為都統製,這個人就是王彥。

當年嶽飛到河北投軍,被宣撫使張所分到了王彥手下。

王彥被委以重任後,率部下白安民(包括嶽飛)等十餘將七千士卒渡河,大破金軍。

金人自入侵北宋,幾乎沒有遇到厲害的角色,還以為是宋朝主力兵馬傾巢而來,聚兵數萬,把王彥的七千人圍個水泄不通。

王彥權衡利弊,保存實力,堅壁固守,待機而動,時為王彥手下的嶽飛認為應該主動出擊,便私自帶一哨人馬迎戰,與金兵惡鬥,雖然激勵了士氣,也令王彥十分不快,最終兩個人分道揚鑣。

(二)組建八字軍

宋高宗繼位後,宗澤被任命為東京留守,前往汴京。

當時,金兵大軍屯扎於河上,金鼓喧天,乾戈映日,殘破的汴京(開封)城經歷金兵的兩次攻佔,已經是城防盡廢,盜賊蜂起,人情洶洶。

宗澤是元祐年間進士,自小倜儻豪邁,素有雄心壯志,堅決抗金的大臣。

宗澤進入開封後,嚴肅法紀,號令軍民,立刻抓捕盜賊數人正法,穩定了民心,然後親自出面安撫軍民,修繕城防,講武練兵,派出部隊擊殺金兵,並且上書宋高宗趙構回駕汴京,收安撫天下。

膽小的趙構根本就不敢回來,裝模作樣稱賞了一番。

(趙構)

當時真定、衛州與懷州等地都駐扎著金兵,虎視著汴京,隨時發起攻擊。

宗澤主動出擊,聯繫河北的宋朝將士與抗金義軍,共商禦敵大計,廣泛發動河北的民間力量,這時的王彥率部進入太行山中,在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

《宋史》記載:“金人購求彥急,彥慮變,夜寢屢遷。其部曲覺之,相率刺面,作“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無他意。”

這就是八字軍的由來。金人重金懸賞王彥的頭顱,王彥呢,還是有些擔心,應該是擔心部下生變,睡覺都睡不安穩,其部下便相邀在臉上刺了這八個字,表達忠心。

(三)八字軍抗金

王彥率領八字軍與太行山一帶的“忠義社”“紅巾軍”等抗金義軍首領結盟,相互依托形成了一支強大的抗金隊伍,多次重創金兵,英勇殺敵,得到老百姓的擁戴,兩河義軍首領梁興、傅選、劉澤、焦文通、孟德等義軍將領率所部十九寨義軍歸王彥領導,八字軍壯大到十餘萬人,結寨連營幾百裡,頗有號召力,此後河東與河北其他抗金義軍都加入八字軍行列。

王彥與駐守開封的宗澤相約,相互支援,並且積累實力,待時機成熟,收復失地,重整河山。

可惜的是剛建立的南宋政權,由黃潛善、王伯彥等奸佞小人把持朝政,阻撓王彥的抗金行動,處處打壓,趙構為了達到屈辱求和的目的,不準王彥出兵痛擊金兵,召王彥及其精銳部眾留守開封。

建炎三年,王彥率八字軍入川陝,投奔樞密院事、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麾下,出任前軍統製。

王彥率八字軍與金軍轉戰川陝,屢破金兵,收復秦州(今陝西安康)等地,還奉命與南宋叛軍、偽齊軍、流寇作戰。

抗金名將宗澤去世後,朝廷派了賣囯賊杜充接任,抗金形勢江河日下。

(四)壯志未酬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朝中主降的奸佞小人們給王彥捏造了一個所謂“軍政不肅”的罪名,於是,宋高宗下令調八字軍南歸,並解除王彥統兵的權力,改知荊南府。這讓轉戰大半個中國,屢敗金兵,一心抗金的王彥滿腔憤恨,憂慮成疾,壯志難酬,四年後鬱悶去世。

多少個世紀過去,回眸王彥彈冠濯纓、橫刀立刀,承前啟後著愛國情腸,縱橫捭闔,是那個時代的驕子,完全可以位列中興名將,但人們欠王彥一個公正,可以說,他的功績與影響不亞於嶽飛,他比嶽飛更委屈。

誰又能懂得他心中的痛?理解你的鬱悶?

長歌當哭,王彥,一面精神的旗幟。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你所不知道的殷商,不僅僅只有民間娛樂的紂王、蘇妲己和封神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做到了嗎?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