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象越來越涼快,祛濕潤肺防秋燥,請這樣吃

處暑如何養生

健脾、清熱、利濕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白開水,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功效的食物,如山藥、冬瓜、黃瓜、空心菜、藕、鮮蓮子等。

一般油膩、煎炸、辛辣的食物,以及粘滯肥膩之物,都屬於濕熱範疇。如果無節製地胡吃海塞,腸胃內的食物無法得到及時處理,就會出現口氣重、喉嚨痛等濕熱表現。


祛濕清熱後要通過健脾來治本,可吃龍眼配稀飯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滋補養氣的作用。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三個改變 巧對多事之秋

1?? 常吃養胃食物

秋季消化道疾病高發,頻繁吃肥甘厚味的食物會給脆弱的腸胃「雪上加霜」。不妨多吃些養胃食物,比如南瓜、小米、圓白菜、木瓜等。優酪乳、豆豉等發酵食物營養豐富且易消化,同樣適合此時食用。


2?? 用薯類代替部分精白米面

薯類食物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較豐富,且有研究表明,它們作為主食有利於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秋季是薯類出產旺季,可用山藥、芋頭、士豆、蕃薯等替代精白米面。


3?? 每天吃一小把堅果

俗話說「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秋季也是食用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的好時候。常吃能呵護心臟健康,獲取維生素E和多種微量元素。

但入秋後氣候日益乾燥,吃多了炒乾的堅果嗓子會不舒服,建議選擇原味生食、五香煮或微烤的口味。

早睡早起 多伸懶腰解乏

秋意漸濃,人體代謝較夏季慢,機體開始進入休整階段,常感睡意連綿,即為「秋乏」。緩解「秋乏」,除了保證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還可從飲食調理著手。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蕃茄、葡萄、梨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平時多伸懶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懶腰能適當增加對心肺的擠壓,促進心臟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


處暑可適當選擇慢跑、爬山、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泄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

按揉養生穴位助除濕

① 腋窩的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建議每天按揉或撥動2次,每次不少於36下。

② 小腿肚的承山穴,位於踮腳尖時,小腿後側肌肉隆起的尖角凹陷處,可一手扶牆,單腿站立,用另一條腿的腳面踢打承山穴,每次5~10分鐘。

③ 膝窩的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每次撥動或敲打不少於36下。


處暑吃什麼

解乏寧心神 - 百合銀耳粥


原料:

銀耳、百合、大米、冰糖。

做法:

  1. 銀耳10g、百合50g、大米100g,冰糖適量,煮粥即可。

功效:

百合:清心潤肺、滋陰寧神,可減輕心悸、煩躁和失眠等癥狀。

銀耳: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兩者一起食用正是對抗秋乏的佳品。

2

祛濕護脾胃 - 青椒拌豆腐

在暑濕將退未退的這段時間,脾胃仍為其所困,功能較弱,養生應講求平補、淡補,注意固護脾胃,防止食積。


原料:

豆腐1塊,青椒3個,香菜10克,香油、鹽、味精適量。

做法:

  1. 將豆腐用開水燙透,撈出晾涼,切小塊;

  2. 青椒用開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

  3. 將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鹽、味精等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

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尤其適合食欲不振的人。

3

潤肺健脾 - 百合鴨


原料:

鴨子、百合少許、芡實少許、薑8片、鹽依照個人口味放入。

做法:

  1. 將百合和芡實洗凈,將宰好的鴨子切塊,汆水撈起;

  2. 清水倒入燉盅煮沸,放入所有材料;

  3. 燉兩個小時,放鹽調味就完成了。

功效:

百合:味甘微苦,有清火潤肺、清心安神之用,還對秋季氣候乾燥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鴨肉:可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還兼具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息驚等功效;

以百合燉鴨,醇香清潤,又可清潤身體,非常適宜此時節食用。

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了解腸道健康,日行一善,成人達己,願天下康健無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