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國際金融副院長:把控流動性應對人民幣貶值壓力

  來源:國際商報

  “目前,雖面臨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大趨勢沒有改變。”7月15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長丁劍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2018國際貨幣論壇上指出,當前,外部國家貨幣急劇貶值和貨幣危機的波及效應、輿論對新時期人民幣匯率參照物和衡量標準的“固有思維”和貿易逆差及外匯儲備減少導致的外匯佔款下降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如果對市場流動性把握得當,可以有效化解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

  丁劍平認為,要通過自貿試驗區資本账戶監管資本抽逃,通過“人民幣資金池”讓企業獲得流動性。同時,在貨幣政策太空壓縮的情況下,要及時推出結構性(定向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拳來確保企業流動性和經濟增長。

  多方影響

  今年,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跌外,阿根廷比索巴西雷亞爾墨西哥比索、俄羅斯盧布土耳其裡拉等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匯率均出現大幅貶值。伴隨市場利率大幅攀升,新一輪貨幣危機將大概率爆發。

  但需要注意的是,“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具有較高的避險價值”。丁劍平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有效匯率(EER)數據分析,作為指數貨幣的人民幣目前仍處於升值通道。與中國其他貿易夥伴的貨幣相比,人民幣屬於強勢貨幣,它與同樣作為指數貨幣的美元和日元一樣,即便出現短暫貶值,2~3年內也會重返升值通道。例如,2015年人民幣貶值,而兩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升至較高水準。但對於這波美元匯率升值是基於美元加息拉動的分析報導並未到位,中國投資者若仍將美元視為衡量資產價值的標準,此類報導只會加大市場恐懼情緒。

  當前,亟須防控外匯儲備下跌、外債增加、淨外儲減少等影響匯市的不穩定因素。今年前5個月,中國在投資和貿易領域的外匯收入有限,截至5月份的淨外匯儲備約為1.9兆美元,比2013年2.96兆美元的峰值減少了近30%,且80%以上的外匯儲備淨值是外資企業擁有的。在目前中國3.12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外債水準約1.8兆美元,可用的外匯儲備不足五成。其中美元儲備是人民幣發行的重要信用基礎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同時,中國的基礎貨幣發行很大程度上(70%)是用外匯佔款來實現的。外匯佔款佔到央行釋放流動性的比例最高時達80%以上,目前也在60%左右。2018年是公司債的償還高峰期,中國的債務率高達260%。僅4月份,全國違約債券涉及的金額就達130億元,市場流動性收緊。

  綜合把控

  “應對人民幣貶值壓力,需要確保實體經濟不因流動性短缺而喪失活力,可以從監管和充分利用‘外資’兩個方面來確保流動性。”丁劍平強調,對“流動性”把握得當就不會引發貨幣危機。

  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以美元對外負債的比重在降低,提升了對人民幣貶值衝擊的調控能力。丁劍平指出,目前,中國在不斷推進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同時,對包括自貿試驗區账戶在內的各種資本流動和資本账戶監管實施嚴格管理。同時,隨著貿易戰的持久化,中國貿易方向將會轉變,外資企業參照人民幣的權重可能會增大。這些因素都有利於有效保證流動性。

  貿易戰會引發全球通脹預期,加息幅度擴大預期也會提前。中國央行在博鼇亞洲論壇上表示要進入緊縮周期的10天后宣布降準,恰說明了單獨依靠貨幣政策效應的“捉襟見肘”。通過貨幣政策確保各類企業流動性的太空受到擠壓,中國迫切需要推出結構性(定向性)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組合拳。

  丁劍平表示,為提高市場流動性,一方面需要推進“負債型”人民幣國際化來改變利用“外資”的傳統思維,通過中國進口博覽會等活動推進非居民開立人民幣账戶,開辟增加流動性的新管道;另一方面,需要財政手段進行積極配合,擴大融資管道,降低稅收負擔,增加風險保障。具體而言,擴大出口企業,尤其是高技術企業、中小型和成長型企業包括研發融資和出口融資在內的融資管道;增加研發支出抵扣,擴大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降低企業融資稅收成本,擴大出口退稅範圍,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創新企業出口信貸保險種類,降低保險費率,增加出口信貸保險的覆蓋範圍。上述措施的落實都需要促進國內金融體制改革,完善中小企業的征信大數據,發展和完善國內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