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順風車缺席的第一個春節,人民想念它

「創業最前線」旗下「科技最前線」原創出品

作者 | 機場等船

春運返工潮接近尾聲,逃回「北上廣深」辦公大樓的白領們吐槽最多的除了過年那些家長裡短,就是計程車這件糟心事。

2019年,滴滴順風車缺席的第一個春節,想它。

去年,滴滴順風車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離開了我們,那兩起惡性案件讓滴滴的口碑陡崖式下跌。

當時群情激憤,明星、大V扎堆呼籲:「卸載滴滴,全社會受益。」

但作為一名混跡北京的「社畜」,我是迫切依賴網約車的,所以沒有卸載滴滴。

這兩起惡性案件滴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暴露出了非常多的問題。但是換另一家公司達到滴滴這樣的運力,能保證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嗎?

誰也不敢給出肯定的答案,因為任何一家公司做到滴滴的體量,供給端的運力被鎖死(另外制度和資質問題這裡不能談),問題依舊難以杜絕。

既然問題無法杜絕,那減少順風車惡性事件發生的當務之急難道不應該是「健全響應機制」和「從嚴審核」嗎?

人渣不會因為滴滴順風車的關閉而消失,只不過壟斷讓這一問題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出來。

但那些喊打喊殺,呼籲最起勁的「名人」出門“保姆車”最次也是專車,他們從來不坐順風車,才不會在乎具體問題如何能得到最優解,大字報式的辱罵永遠是最簡單的,為了呼籲而呼籲,還博得一個好人設,穩賺。

結果如大家所願,上面大棒落下,滴滴順風車業務徹底停擺。2018年9月8日至9月15日滴滴還暫停了23:00-5:00時間段的計程車、快車、優步、優享、專車、豪華車服務,進行整改和反省。

一刀切的處理方式短期看省時省力還省心,但在因噎廢食的思維模式下,取消順風車何嘗不是一種倒退?

讓需求成為「重回地下的交易」,讓中國互聯網公司過去幾年數十億補貼燒出來的共識被迫推倒重建,長期看就是“開倒車”。

先用手擦屁股,再用紙擦乾淨手。順序錯了,市場永遠髒亂差。

滴滴順風車業務停擺後新政也很快落地:

快車司機想要在夜間接單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累計接單數量要超過1000單;二、必須具備網約車駕駛員從業資格證(京人和京牌),否則系統將不予派單。

這直接導致兼職司機大幅減少,高峰時段能用以補充的靈活運力基本喪失,於是滴滴停運的第一天,網約車就「集體失靈」。

2018年9月8日晚,「AI財經社」記者在滴滴停運當晚趕到三裡屯,叫車等了半小時後即便加價也沒叫到車。

用戶叫不到車是因為沒有車嗎?等車人群旁邊就停著五六輛計程車,司機大聲吆喝著攬客,一口價,不打表。

記者等到當晚23:30,發現10公里的距離,來時打計程車50元,此時一口價200元。關鍵這些黑車連行駛軌跡都沒有,這才是最後怕的!

「無車可打」的情況在滴滴停運的幾天內,迅速從北京擴散到上海、廣州、杭州這些城市,很多人這才意識到:我們需要滴滴。

春運來了,人們才徹底傻眼。

2019年春運期間,滴滴順風車缺貨。結果各大平台補貼司機不拉單,乘客加價叫不到車,司機抽傭後賺不到錢,網約車口碑陷入螺旋下降的怪圈,三方對這場交易都不滿意。

數據顯示:

2017年春運期間,順風車共運送848萬乘客跨城出行;2018年春運期間,這一數據增長到3067萬人次,運客量相當於同期民航運力的一半,相當於春運增開了45913列8節動車組或者170388架波音737飛機。

順風車業務本可以非常高效地完成中、短距離城市間的通行問題,從而有力緩解春運壓力,但在兩起惡性事件後夭折,我們又回到了「無車可打」的起點。

滴滴在快車、優步、專車等業務後才推出的順風車業務,日常巨大運力倒逼下,已經逐漸建立起司機信用模型和出行算法,無論信息整合還是地圖規劃等方面都有絕對優勢。

而滴滴的「競爭對手們」在網約車業務上,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不僅司機少的可憐,而且操作流程不規範,用戶對司機的信用也無法評估。

沒有了滴滴,「黑車」大規模卷土重來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對普通乘客而言,這些車出了問題,更難救援、更難追責、更難曝光。

兩起惡性案件發生時,很多人說程維沒有做成順風車的初心,滴滴是個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的黑心企業。

事實上,資本助力的滴滴4年內乾掉30多家競爭對手,很多戰役的勝利不僅是資本更是用戶的選擇。一家沒有服務初心的企業,不可能最終在中國互聯網黑暗森林廝殺壯大。

我也不認同程維對於案件發生後表現出的傲慢,但從各種信息渠道就能看到程維沒有什麽背景,也並非官宦貴胄家的紈絝子弟。

他就一個普通人,大四便開始賣保險掃樓,跑大街擺攤,竄地鐵搭訕。畢業前後折騰了七、八份工作,創立滴滴就因被計程車坑過,想改變現狀。況且順風車是滴滴唯一賺錢的業務,他當然希望做好。

而且,滴滴能夠做到今天的規模,就能看出程維和普通創業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程維給自己的定位絕不是一個小老闆那麽簡單,小老闆掙錢就好了,他想實現的是自己的人生價值。

很多人不會理解某些優秀的人的選擇,那是因為衣食無憂對大眾來說很難。但對於一個很優秀的人來說,他怎麽折騰,這輩子都是衣食無憂的。

但毋庸置疑,滴滴在蒙眼狂奔的過程中輕視了「安全」,才讓隱患成為噩耗。

事後滴滴圍繞安全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大量人力陸續上線了一鍵報警、緊急聯繫人、號碼保護、行程分享、行程錄音等安全功能,補了以前落下的課,交了該交的學費。

至於說滴滴是一家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的黑心企業,那就有點胡說八道了。

作為一家估值400億美金的獨角獸,滴滴這些年一直都在虧損中堅持補貼。

前幾天,「36氪」得到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的財務數據顯示:2018全年滴滴虧損109億元,人員優化將超 2000 人。

按說,滴滴已經做到行業第一的位置,為什麽還會虧出這麽大的窟窿呢?簡單算筆账就明白了。

知乎答主@Lannister在滴滴運營數據相關回答提到:

按照滴滴2017年1800億的GMV,以及網上流傳的抽傭比例,滴滴一年靠抽傭產生的收入約在300億。2018年下半年賺錢的順風車業務關停,反而加大了公關和安全研發投入,收入會更少。

就算收入能到300億元,滴滴都花到哪了呢?

公司支出:

「36kr」之前曾曝光過一組數據:滴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達到了71億,伺服器費用達到了37億。

那一整年研發、伺服器費用、約13000員工的薪酬福利支出、公司運營公關支出,250億都打不住。

補貼支出:

2018年,滴滴日訂單量約在3000萬單,就算每筆訂單補貼一塊錢,司機對這種強度補貼感知度低,但滴滴內部流傳出的財務數據顯示整年光司機補貼就達113億。何況滴滴除了司機高峰期補貼、接單和服務獎勵,還有乘客優惠等補返活動。

如果用戶說對這個感知不強,隨便一個商圈攔下一輛計程車或叫一輛滴滴快車,同樣目的地,價差絕對在3~10元不等,甚至更多。2018全年對乘客和司機的補貼可能都超過150億元。

《商業街探案》還透漏了部分隱性補貼:

交管部門的抓車成本:2018年7月2日,新京報曾報導,北京交管一天抓了54輛“黑車”,每輛罰1萬~1.5萬,這其中絕大多數是滴滴快車。計程車的時候問過司機,這個費用滴滴會承擔。僅北京一年罰款費用可能就超2億,而全國這項成本粗略算都可能數十億元。

上面各項開支求和,這筆账算下來一定比300億多,多出來的錢就要滴滴靠吃融資老本補上,就是2018年全年虧損的109億元。

如果滴滴真是一家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的公司,大可停止補貼,也不用為提高用戶體驗投入巨資搞技術研發了,光靠抽傭拚命賺錢就行了,為什麽還要連續6年背負累計390億元人民幣的虧損?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說:“順風車才是嚴格意義上共享經濟的典型。”

我非常認同。

當下,乘高鐵/火車/大巴對人的摧殘除了整個行程時間(趕車、等車、乘車、出站)上的煎熬,還有日益惡化的乘車環境:熊孩子,腳臭,打呼嚕,外放抖音,不間斷的廣播……

順風車從一個家門口到另一個家門口,車接車送省時省力,從根本上迎合了民眾的出行需求。

無論時間成本還是金錢成本,順風車都比傳統計程車更劃算、更能體現公共價值。

也正是網約車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規範了私家車出租市場,讓市場上黑車變少;又極大的改善了傳統計程車計價器不準、不打表、任性拒載等問題,讓用戶在出行消費的過程中感受到公平和透明,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用戶隨時隨地有車可順。

所以,順風車的出現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是滴滴沒有做好。

兩起惡性案件就叫停整個順風車業務模式的推進無疑是愚昧的做法,畢竟大多數希望的是網約車變得更好更安全,而不是讓它倒閉。

2019年,伴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大環境惡化,滴滴大概率還會持續虧損,但有一大部分人期待整改後的滴滴順風車早日歸來。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