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短期記憶如何變為長期記憶(轉載)

解答專家:艾利森·普雷斯頓(Alison Preston),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學習與記憶中心教授

一種短期記憶轉化為一種長期記憶,需要在大腦內部發生一些改變,來保護記憶免受競爭性刺激的干擾或傷病的破壞。這種依賴於時間,藉此在我們的記憶中獲得一種永久性記錄的過程,被稱為鞏固。

記憶細胞與分子部分的鞏固,一般發生在學習過程的最初幾分鐘或幾個小時,並使一些神經元或神經元組合發生改變。系統水準的鞏固——涉及操控個體記憶處理過程的腦網路的重組,可能需要幾天乃至幾年的時間,鞏固過程要緩慢得多。

影響表述性記憶(對一般事實和特殊事件的回憶)的鞏固過程,依賴於大腦中海馬區和其他一些內側顳葉結構的功能。

在細胞水準上,記憶表現為神經元結構和功能方面的改變。一些新的突觸可能會形成,以便一些新的神經元網路進行溝通聯繫(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紐帶,神經元通過它們進行資訊交換)。現有突觸也會得到強化,以加強神經元間的聯繫。

突觸聯繫要得到鞏固,大腦海馬區需要合成一些新的RNA和蛋白質,以便將突觸傳遞中的暫時性改變轉化為突觸結構的永久性改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支配一切的大腦系統也會發生改變。首先,海馬區與新皮層(大腦的最外層)中的某些感覺加工區協同工作,形成新的記憶。在新皮層範圍內,某一事件的各個表徵根據內容,分布在多個大腦區域。例如,視覺資訊由大腦背面枕葉中的初級視覺皮層加工處理,而聽覺資訊則由大腦兩側顳葉中的初級聽覺皮層加工處理。

一旦某種記憶形成,海馬區迅速將這些分布的資訊組合成一種記憶,因而分布於各個感覺加工區的表徵起著索引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和分子水準的改變為強化這些新皮層區之間的直接聯繫提供了方便,記憶也就不再依賴於海馬區。當海馬區受傷或因神經變性障礙而受到損傷,新記憶的形成受到阻礙時,也不會影響到已鞏固的過往事件的記憶。(翻譯/詹浩)

一、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簡介

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1909),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首先,實驗者記憶100個生單詞,然後如圖所示:

時間間隔 記憶量

剛剛記憶完畢 100 %

20分鐘之後 58.2%

1小時之後 41.2%

8-9小時之後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8天后 25.4%

1個月後 21.1%

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播放GIF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1天后,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科學意義

記憶是一種高級的心理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舊聯想主義者隻從結果推論原因,沒有給予科學的解釋;艾賓浩斯則從嚴格控制原因來觀察結果,對記憶過程進行定量分析。

首先,他注意到識記材料有長有短、有難有易、有生有熟,必須嚴格加以控制。為了排除舊經驗對識記的影響,使識記材料處於同等難易的程度,他創造了一種無意義音節。

其次,在學習時間或誦讀次數以及識記間隔時間和識記方式等這些中以影響識記效果的條件都加以嚴格控制。至於主觀條件,艾賓浩斯以自己為被試,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觀條件保持一致。艾賓浩斯就是這樣從控制影響識記的因素入手,用節省法對記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定量分析。通過多年耐心細緻的實驗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1、組的長度與學習速度的關係:音節組的長度增加時,誦讀到能正確背誦所需的次數就急劇增加。如識記12個音節只要誦讀16.6次就能背誦;而識記36個音節就要誦讀55次才能背誦。

2、的意義性對學習的影響:艾賓浩斯發現學習有意義的材料比學習無意義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賓浩斯設計了一些實驗來確定各種條件對學習和保持的影響。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記無意義音節的速度與記有意義材料的速度之間的差異。為了確定這種差異,他記拜倫的《唐·璜》(Don Juan)一詩中的節段,每一段有80個音節,他發現大約需要讀9次能記住一段。然後他記80個無意義音節,發現完成這個任務幾乎需要重複80次。他得出結論說,無意義材料的學習比有意義材料的學習在難度上幾乎達到9倍。

3、保持和誦讀次數的關係:誦讀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記憶保持越久。

4、與遺忘和時間的關係:學習後經過的時間越長,保持越少,遺忘越多,但遺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5、學習比集中學習優越。如對一個12個音節的音節組集中學習需要育讀68次才能達到正確背誦,而分散學習只要35次就夠了。

6、組內各項的順序和記憶保持的關係。這是他對接近聯想、遠隔聯想、順序聯想和反向聯想所做的實驗項目。他認為通過學習,不僅緊鄰的音節能夠形成聯繫,就是遠隔的音節也能形成聯繫;音節之間不僅按順序能形成聯繫,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聯繫。不過保持的程度,音節組內各個音節彼此相鄰的較優於遠隔和反向的。

三、艾賓浩斯記憶法及其益處

從時間安排方面講,複習與自測可以定期的進行也可以隨時的,複習與自測可以結合進行,對學過的知識,一段時間後先自測一下,不會的,或記得不牢的再進行重點複習。

1、定期複習與自測:即對自己所學的課程、知識定個複習與自測計劃,然後按時執行。

①日測:每晚上睡覺前,應該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擇其要點複述一下,如條件不允許,默寫提綱或乾脆默想也行。

②周測:星期天休息,可將一周來所學課程的內容換個角度提出問題,寫在一張紙上測驗自己,發現存在疑難或模糊之處,馬上解決,決不拖欠。

③單元測驗:一個單元學完了,可以自測一下這個部門有哪些主要內容,學完有什麼收穫,從而及時消化,鞏固記憶。

④全書測驗:一本書學完後,可以翻開目錄,逐次回憶內容,在單元測的基礎,全書測就問題不大了。如果沒有時間,可以挑選那些重要內容先進行。

2、隨時測驗:即指隨時隨地測驗自己。

這種方法用來學外語是行之有效的。先準備一些卡片,正面寫上5個外語單詞,背面寫上5個相應的漢語辭彙,揣在兜裡便可隨時自測了。自測的方法有兩種:①朗讀法:在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你可以看外語念漢語,看漢語念外語,實在想不出時,翻過來看一看,再認一下。②學寫法:學外語不書寫是很難記牢的,況且不練書寫便無法進行筆譯。可以看卡片上的漢語寫出相應的外語單詞來。但是,很多場合是不允許四平八穩坐著寫的,怎麼辦呢?建議你試一試下面的方法:在禮堂聽報告、開大會前、在公共汽車站、在商店排隊時,可以用手指朝下在空中寫。不帶卡片也可以隨時自測,看到什麼事物,就試著用外語表述出來,或者在頭腦中默念一下。這樣既利用了點滴時間,又會收到分散複習的好效果。

從複習與自測的方式講,可採取試嘗回憶等2種形式。

1、試嘗回憶:試嘗回憶就是在頭腦中把學過的知識回想一遍,有人稱這為「過電影」,這是逼著自己專心致志去動腦筋思考的方法。

2、設問自答:「假如我是老師,我將怎樣出題考學生呢?我希望學生掌握哪些要點呢?」如果經常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多種角度設問自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蘇聯莫斯科州斯維爾德洛夫村一名叫娜佳·瑪赫娃的學生,常常假設自己是老師,並準備了教學筆記,在上面寫上學生名單,還自己扮演學生回答問題,對每個回答都打分數。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娜佳發現:「從前,地理課對我來說就象苦役一樣。而現在,當我從學校裡一回來,就想立刻把功課做完,好去讀地理。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就想,我是老師,而不是學生,所以我就有了興趣……為了使我對地理的興趣不減弱,我要堅持做一年的教學筆記。」

賓浩斯記憶法對於任何學習材料的記憶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極大地提高記憶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記憶的目的是儲備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知道資訊記住了多少,能力儲備得怎樣呢?要想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欲知記憶效果,應該經常進行自我測驗,自測也是一種很好複習的複習,都是對艾賓浩斯記憶法的具體應用。

複習與自測的益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及時複習,可以抓住記憶的最好時機;經常自測,可以弄清哪些知識沒學好、沒記住,哪些地方容易混淆、有誤差,以便馬上核實校正。

2、及時複習和經常自測,可以培養我們的隨機應變能力。在考試中,考題往往變換了角度,與原來學習時的大不一樣。如果經常運用自我測驗法,對所學知識從多方面理解消化,必然會胸有成竹,臨陣不慌。

四、艾賓浩斯記憶法背單詞

1、複習的原則

時間間隔:20分鐘 1小時 8小時 12631

重學節省誦讀時間百分數: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2、複習點的確定

人的記憶周期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

第一個記憶周期是 5分鐘

第二個記憶周期是30分鐘

第三個記憶周期是12小時

這三個記憶周期屬於短期記憶的範疇。

下面是幾個比較重要的周期。

第四個記憶周期是 1

第五個記憶周期是 2

第六個記憶周期是 4

第七個記憶周期是 7

第八個記憶周期是15

以上的8個周期應用於背詞法,作為一個大的背詞的循環的8個複習點,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單詞的效率.


未銘圖書,企業、個人出書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