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丨生活中那些常見的“神藥”,到底有用嗎?

較真要點:

查證者:閏余成歲|物理學博士

(致謝:特別感謝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有關院士專家的審讀意見和修改幫助。)

六味地黃丸、板藍根顆粒、速效救心丸、烏雞白鳳丸、丹參滴丸……這些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藥物,多年以來大家對這些藥物的功效普遍深信不疑。隨著西風東漸,西醫西藥逐漸成為主流,有很多網友也有了疑問:這些所謂“神藥”到底有用嗎?

一、“神藥”的幾個共同特點

在網上,這類“神藥”沒有嚴格和明確的定義,但大體有幾個共同特點。

一是大多屬於或源於傳統中藥,在中醫經典著作中有明確記載,多年來廣泛用於民間和臨床實踐。比如丹參、柴胡、板藍根屬於單一的中藥,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雙黃連由金銀花(雙花)、黃芩、連翹等三味中藥組成,六味地黃丸則包括熟地黃、山茱萸(酒炙)、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等六味中草藥,烏雞白鳳丸的組成更是多達20種,它們的療效,像柴胡用於傷寒發熱、板藍根和雙黃連清熱解毒、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速效救心丸行氣活血、烏雞白鳳丸補氣養血和調經止帶等都可以從有關典籍中找到。正如《肘備份急方》給了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啟迪,古人的記載有其借鑒價值。

二是適用範圍廣。這方面最為典型的例子當屬板藍根。根據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範推廣項目解釋,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之功效,常用於溫疫時毒、發熱咽痛、毒發斑、痄腮、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很多人平時預防感冒用之,發熱頭痛用之,碰到流行性感冒甚至百年難得一遇的“非典”疫情也是用之。又如丹參,心腦血管疾病千百種,但用從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角度預防治療多用丹參,由此也催生出丹參飲片、複方丹參片、複方丹參滴丸、丹參酮膠囊、丹參顆粒衝劑、丹參注射液等多種藥品。“神藥”之神,很大程度就來自其“包治百病”的“萬金油”屬性上。

三是商家廣告轟炸或人們口口相傳。“神藥”依托數千年的經驗傳承和用藥習慣,在老百姓中知名度高,很多人都是家中常備。群眾基礎加上近些年商家廣告的狂轟濫炸,進一步增添了“神藥”的口碑。

二、“神藥”可能面臨的問題

首先是很多“神藥”有效成分不明。“神藥”多為中草藥,通過煎煮會得到一大碗棕色的“湯藥”,其中可能有數十甚至上百種化學成分,且用不同的溶劑可以提取出不同的成分,究竟是什麽物質產生了藥效?我國古代醫學寶典中是沒有給出答案的,因為古人給出的大多是關於外形、現象、體征、症狀等的簡單描述,尚未也無法透過現象看到原因或摸清本質。以丹參為例,“時代楷模”王逸平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宣利江等研究人員正是在“排查”了幾十個提取組分和單一化合物後,才猜想並通過一系列藥理藥效實驗證實丹參乙酸鎂其實是最主要的藥用成分,筆者也曾經在某國立科研機構對艾葉水煎液的成分進行化學分析,同樣得到了100多種水溶性成分。單一的中藥尚且如此,多味中藥形成的複方其成分更是複雜。

其次,很多“神藥”療效和安全性不可控。藥效特徵需要通過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進行驗證,安全性指標同樣要經過動物試驗、人體臨床研究來驗證。沒有經過現代藥理藥效和毒理學研究認可和遵循GCP規範(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下的臨床研究,僅僅基於經驗來說明一個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在邏輯上是有漏洞、科學上也是不嚴謹的,不符合現代循證醫學、精準醫學的要求。比如板藍根清熱解毒,但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病毒種類也很多,它可以解的是什麽類型的“病毒”?還有最近爆出的神經營養類藥物“神經節苷脂”(當然這個不屬於經典名中藥,而是源自國外並已國產化的西藥,由於廣泛用於治療血管性或外傷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小兒腦癱、帕金森氏病等,也有媒體冠之以“神藥”之名),不少患者在用藥後幾天之內就發生癱瘓,就是由於適應症過於寬泛,未經循證醫學驗證,從而在安全性方面產生了嚴重問題。

再次,很多“神藥”質量不可控。質涉及藥品的成分,量涉及的是藥物的含量。一般天然植物中,某種特定化合物的含量多在1%以下,有的甚至不足千分之一,這給藥品的開發和質量控制帶來了很大困難。“神藥”中往往有效成分和其他成分混雜在一起,質量難以控制,臨床療效不穩定,不良反應多。即使是一些已經明確成分的藥物,國內可能數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生產,有些企業做到有效成分含量40%就開始申報臨床,而有些企業卻堅持更高的標準,在國標缺失的情況下,每個企業的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終端消費者是不知道個中門道的,但卻會給臨床用藥帶來隱患。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雖然中草藥在我國有很大的市場,但是在國際市場上,作為各國傳統醫藥中的一種,市場佔比卻極小、認可度也遠不如西醫西藥。據報導,中國還沒有一種複方中成藥進入發達國家的醫療保險,即使在對中醫藥相對認可的德國和日本,醫院和國民也不是把此類產品作為主流治療選擇,而更多是以醫療輔助產品或保健品選用。

三、“神藥”到底有沒有用?

被中國科學院評為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誌性成果之一的丹參多酚酸鹽注射劑研發成功之後,國際知名科學刊物《自然·生物技術》評價認為,該藥的成功上市,意味著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可以通過對具有悠久臨床應用歷史的傳統中藥進行化學成分的深入研究來開發創新藥物,換句話說,從草本植物丹參到現代藥物丹參多酚酸鹽的“華麗轉身”,為實現中藥現代化提供了借鑒范例。

這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神藥”是否有用的問題。

1)有典籍記載和實踐案例說明它們有用,科學研究尚未證實它們沒用。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國際藥學界對中國傳統醫藥關注不多,開展相關研究的就更少,二是我國的藥學研究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還需要針對民族醫藥傳承做大量驗證和提升的工作。畢竟,中藥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產物,有其合理性和價值,但需要在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大方向下改善其粗放性,或者用科學的方法去偽存真。

2)作為經驗之用的“神藥”,普遍還需要經過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從療效隨機說不清到穩定可重複的科學化過程,其中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找到這些“神藥”的真正有效成分。從患者的角度,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還是要優先使用成分明確的藥物,因為從科學的角度看,這意味著你使用的是經過科學化驗證和現代化改造,療效和安全性都基本確定的新一代產品。

3)本文開頭提到的幾種“神藥”中,板藍根走出了標準化的第一步。2019年2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了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主導制定的《中醫藥-板藍根藥材》國際標準,但即使如此,也不代表國際承認了板藍根的療效,關於板藍根的藥理毒理及相關標準還需要進一步實質研究和確立,才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想了解更多健康內容?微信搜索“較真辟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