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症狀感染者猛增,你身邊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

國防疫措施升級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1]:

3 月 30 日,河南省郟縣二度封城,郟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 40 號令,宣布重新恢復戰時機制,實施最嚴格的管控措施。

各地防控措施升級不是空穴來風。

中國國家電影局 3 月 27 日發布通知,要求所有影院暫不複業,已複業的立即停業,具體複業時間另行通知。

我所在的上海,上周重新關閉了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所有大型的室內旅遊景點,書店等經營場所也都接到了防控升級的通知。

四川省內一些恢復營業的娛樂場所也應上級要求“開了又關”。

國外的情況更是風聲鶴唳。

3 月份的最後一周,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黑、以色列等國家都下達了強製戴口罩令。而一向強調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美國,防疫政策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4 月 3 日,美國疾控中心修改了佩戴口罩的建議,最新建議是公眾在出門時佩戴自製的布口罩或者圍巾等遮擋口鼻。

你可能會簡單地認為,這一切變化就是因為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蔓延,國外的確診人數不斷衝高導致的。

這樣你就想簡單了,從 3 月份的最後一周開始,各國的防疫措施突然升級的背後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確診數據曲線的瘋狂增長,背後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而它才是真正導致各國本來已經繃得很緊的神經又升了一格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無症狀感染者”,一個正在引發全球新一輪大恐慌的名詞。我國政府也決定從 4 月 1 日開始,向全球通報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

那到底什麽是“無症狀感染者”?

為何這個名詞會一夜之間登上國際熱搜?

他有沒有可能對我們未來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

今天,我就要給你把這些問題講清楚。

什麽是無症狀感染者?

實際上,在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我也跟你一樣有一點點糊塗,因為我們明明已經熟悉了“潛伏期”這個詞,為啥還要再創造一個“無症狀感染者”呢?

此前我們都知道,新冠病毒在體內的“潛伏期”大約是 14 天左右,這也是各地要求強製隔離的天數。

無症狀感染者是不是等同於潛伏期的患者呢?

答案是略有不同,這個詞有一些特殊的意義,它也是我們對這次新冠病毒的最新認識。

為了給你講清楚,我先用一個流程圖來告訴你,如果一個人不幸中招,感染了新冠病毒,有哪幾種可能的結果:

注:數據截止日為 2020年 4 月 3 日。圖中的百分比數據的分母均為感染者期初總數量,這是筆者綜合了世衛組織、各國政府以及相關機構公布的數據,在大致的區間範圍內取了平均值。不過,新冠病毒仍然是一種全新的疾病,數據的樣本量非常有限,而且一些國家早期的數據沒有統計無症狀感染者。詳情請見文末附錄。

感染病毒大約 14 天后,會有約 70% 的人出現咳嗽等不同程度的症狀,在這些出現症狀的人中,大多數都是輕症患者,只有少部分會發展成危重症,當然,最不幸的會導致死亡,死亡率全球各地差別很大。

除了出現症狀的患者,還有大約佔感染者 30% 的人在 14 天后依然不會出現症狀。這些人又經過 14 天的發展,其中大約有佔總數 15% 的人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就產生抗體,清除病毒,病完全好了。

不得不說,這些人是不幸中的萬幸兒。

在隔離 14 天后依然沒有出現症狀的人中,又分成兩種情況,一些人會在最初被感染的大約 28 天后才出現症狀;剩下的一些人就是令各國防疫機構最棘手的情況了,這些人至始至終沒有出現症狀,但奇怪的是,他們也沒有產生抗體,這些人就好像能夠與病毒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一樣。這些人佔總感染者的 3%。

你有了以上這個被病毒感染後的流程概念,我就能告訴你“潛伏期”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區別了。

防疫部門把所有最終會出現症狀的那些病人:

在出現症狀之前的時間都叫做“潛伏期”;

而把所有攜帶了病毒但又沒有症狀的患者統稱為“無症狀感染者”。

哪些感染者具備傳染性?

好了,我們明確了概念,就該談下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演變才是真正引發這次新一輪國際恐慌的關鍵問題。這個問題就是:

在剛才那張流程圖中,到底哪些人具備傳染性呢?

首先,我想跟大家說明的是,新冠病毒是一種過去人類從未發現過的全新病毒,我們對它的認識有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請不要太苛責科學家群體和政府相關部門。

在新冠肺炎爆發的初期,防疫部門按照過去防治傳染性肺炎,尤其是 SARS 的經驗,認為只有出現了症狀的患者才具備傳染性,這是很正常的。

因此,國家衛健委在 2 月 5 日之前印發的前四版診療方案中,都把傳染源寫為“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換句話說,國家衛健委認為,只有發展成肺炎了才具備傳染性。

到了 2 月 5 日,診療方案的第五版發布,很多人注意到,對傳染源的描述有了一點變化,在這一版中,增加了一句話:“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大家注意,這時候用的詞還是“也可能”,也就是不太確定。一直到 3 月 4 日發布的第七版,仍然是這個結論。

但是,從 3 月份開始,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研究都指出,無症狀感染者明確具備傳染性。

我按照時間線順序,列舉一些我查詢到的較為重要的研究證據:

3 月 1 日,《中國醫學會雜誌社》刊登的一篇論文中提供了一份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證據[2]。

3 月 12 日,美國疾控中心收錄的一篇國內外學者共同撰寫的論文中,作者研究了發生在中國溫州一家超市的集體感染案例,數據表明,這起案例有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傳播[3]。

3 月 19 日,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廣東疾控中心研究者的論文,也指出: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播潛力[4]。

到了 3 月 31 日,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官方宣傳: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染性的系列問答。確認了無症狀感染者具備傳染性。

至此,答案越來越清楚了,我還是用前面那張流程圖來說明目前已知哪些人具備傳染性:

畫紅圈的這些是確認具備傳染性的;

綠圈的是沒有傳染性的。

現在唯一還無法確定的是,在感染病毒超過 28 天之後的無症狀感染者是否依然具備傳染性。

為了後面的敘述方便,我把這個人群稱為“長期無症狀感染者”。

3 月 31 日,國家衛健委宣布,從 4 月 1 日起,國家衛健委將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症狀感染者。

換句話說,在這之前,大家看到的國內疫情通報的確診數據中是不包含核酸檢測陽性,但沒有出現症狀的人,至於為什麽會這樣,我留到最後再說。

這裡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我們不妨來一起思考一下,為什麽無症狀感染者具備傳染性一旦被證實後,立即引發了新一輪全球性的防疫措施升級呢?

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新挑戰

首先,很多國家“健康人不用戴口罩”的政策失去了重要依據。

之所以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哪怕在疫情爆發的時候都不要求人人戴口罩,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口罩不但無法擋住病毒,還會給人們帶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增加了患病風險。

但現在的新問題是,人們很難判斷出誰是健康人,誰是無症狀感染者,而無症狀感染者正常說話噴出的唾沫星子就具有傳染性。

因此,戴口罩就有了一個重要的意義:防止無症狀感染者散播病毒。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看到,從 3 月份的最後一周開始,很多國家都頒布了強製戴口罩政策,連帶頭大哥美國疾控中心也修改了關於口罩的建議。

然後,一個更大的麻煩是,鑒別和隔離傳染源變得越發困難。

2003 年 SARS 流行的時候,所有的傳染源都是有症狀的患者,他們的體溫都會升高,這就很容易把傳染源和易感人群隔離開來。

現在討厭了,一個潛在的傳染源,不僅別人很難發現他,更麻煩的是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健康人,他會四處走動,他會正常社交,他會在不知不覺中散播病毒。

這也是為什麽河南郟縣發現了三名無症狀感染者,並且還是三名正常上班的醫生之後,不得不采取了全縣封閉的措施,因為很難立即發現這三名感染者還傳給了哪些人。

我估計,類似郟縣這樣的案例在未來還會出現在其他地區。極端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導致一些大城市再度封城,尤其是那些面臨高境外輸入性風險的城市。

最後,還有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從境外回國的人以及密切接觸者,被要求隔離醫學觀察的時間可能會加長,或者要做到百分百的核酸檢測,以確定是否是無症狀感染者。

因為現在僅僅是隔離 14 天已經無法保證不會成為傳染源了。

再往長遠看,假如那些“長期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病毒超過 28 天甚至更長),被證實具備傳染性,那麽,全世界都將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倫理困境:這些人是否需要被隔離?

從他們自己的感受來說,他們是完全健康的人;

但是從外人來看,他們又是傳染源。

這個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純醫學的範疇。

當然,最好是不要出現這個難題,希望長期無症狀感染者不具備感染性。

理性對待,不要過度恐慌

上面講了那麽多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給疫情防控帶來的新挑戰,但我不希望給大家帶來一個錯覺,以為我國已經趨向平穩的疫情又會再度爆發。

我告訴大家無症狀感染者引發國際恐慌是一個事實,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卻是為了消除恐慌。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我們要有足夠的重視,但也不能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產生過度恐慌的心理。

之所以希望大家消除恐慌,有以下幾個理由:

我們要知道,無症狀感染者不會無緣無故地憑空出現。所有的無症狀感染者一定是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或者去過疫區的人。只要能嚴格追蹤到這兩類人,就能築起有效的防線。

無症狀感染者雖然沒有症狀,但是逃不過核酸檢測。只要能對上面提到的兩類疑似人群進行百分百的核酸檢測,就能找到所有無症狀感染者。現在全國的疫情形勢已經平穩,檢測試劑盒充足,對疑似人群進行百分百核酸檢測不難做到。

根據前面那張流程圖中的數據,我們知道,病毒感染者中大約有 30% 的人是屬於無症狀感染者。換句話說,每出現 3 個無症狀感染者,就會出現 7 個有症狀的感染者。因此,社會上不可能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四處遊蕩。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已經連續兩周沒有新增確診病例,那你的周圍出現無症狀感染者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現有的數據表明[5],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力比起有症狀感染者只會低不會高,既然我國已經防住了疫情爆發初期的有症狀感染者的四處流動,沒有理由還防不住無症狀感染者。

基於上面這四個理由,我建議大家要在恐慌中保持理性,用科學思維去面對出現的新形勢,過度恐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嗅覺突然下降需警惕

接下去還有一個你可能很關心的問題,有沒有什麽方法能夠察覺出自己是無症狀感染者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目前衛健委防控和診療方案中提到的“無症狀”的“症狀”指的是乾咳、乏力、發熱、鼻塞、流涕、腹瀉、咽痛等與肺炎相關的症狀。

但有一項值得注意的研究是哈佛大學官網 3 月 28 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6],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攻擊鼻子裡的關鍵細胞,有可能導致感染者喪失嗅覺。

例如,NBA 球員魯迪·戈貝爾(Rudy Gobert)感染了新冠肺炎後,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條訊息,想知道其他人是否也像他一樣,失去了嗅覺和味覺。類似這樣的個案還有很多,散見在各個社交媒體上。

科研團體也證實了這種情況,比如

英國耳鼻喉科協會的研究者通過統計發現,在德國,超過三分之二的新冠肺炎病例患有嗅覺缺失症狀。

在韓國,30% 的確診患者出現嗅覺缺失。

此外,越來越多的報導顯示,在沒有其他症狀的情況下,出現嗅覺缺失的患者數量顯著增加。

這項發現非常有價值,他可能有助於我們自查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基於這項研究,我想提醒大家,假如在這段期間,我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嗅覺明顯變得遲鈍了,那麽應當主動自我隔離,然後設法去做核酸檢測,以確定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我國此前為啥不公布無症狀感染者數據?

最後,估計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麽我國此前通報的疫情數據中不包含“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沒能找到官方的正式回答,但閱讀了很多材料後,我個人認為,以下這些原因是較為合理的推測。

疫情在武漢爆發的初期,整個武漢的醫療系統是過載的,可以說,當時不論是從地方到中央,都處在手忙腳亂中。

更要命的是,唯一能夠檢測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嚴重短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也只能是優先用試劑盒檢測那些出現明顯症狀的患者。

因此,在疫情的初期階段,無症狀感染者不可能被發現,自然也就談不上公布數據。

進入到 2 月份,醫療系統的負載有所緩解後,雖然會發現有些人的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沒有出現症狀。

但考慮到兩點,

一是當時沒有人能確定無症狀患者也具有傳染性,

二是核酸檢測假陽性(檢測出錯)的概率不低,

因此國家衛健委不敢冒然把這部分人增加到確診數據中。

要知道確診總數是幾乎所有對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研究中最基本的一個分母數,這個數字非常重要,因此,有關部門采取了謹慎保守的策略。

假如要在 2 月份就在疫情通報中增加一項無症狀感染者數量,那就意味著要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至少二次的核酸檢測,這個人群的數量極為龐大,以當時我國的檢測能力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有關部門或許認為,這個數據既然很不準確,內部掌握就可以,沒必要讓公眾也知道,還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因此采取的是外松內緊的策略

以上就是今天這期的全部內容,我是職業科普人汪詰。每一個看似簡單結論的背後其實並不那麽簡單,如果你喜歡我的這種講解方式,歡迎關注我。

我經常會就大家關心的科普話題進行深度講解,你在我這裡聽到的都是經過我的甄別,並且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一手信源的信息總結,希望能在洶湧的信息海洋中給你一個值得信任的港灣。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798180

[2]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3260.htm

[3]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6/20-0412_article

[4]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001737

[5]http://html.rhhz.net/zhlxbx/028.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6]https://hms.harvard.edu/news/clue-infection

[7]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3-23/nba-player-s-loss-of-smell-highlights-unusual-marker-of-covid-19

附:本文流程圖中的百分比數據主要參考了以下信源:

1.https://www.ecd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RRA-sixth-update-Outbreak-of-novel-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pdf

重點提示:

2.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who-china-joint-mission-on-covid-19-final-report.pdf

3.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9893491_Estimating_the_asymptomatic_proportion_of_coronavirus_disease_2019_COVID-19_cases_on_board_the_Diamond_Princess_cruise_ship_Yokohama_Japan_2020

4.https://www.mhlw.go.jp/stf/newpage_10465.html

5.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201971220301399

6.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what-we-need-to-understand-about-asymptomatic-carriers-if-were-going-to-beat-coronavirus

7.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topicRef=8350&source=related_link

8.https://www.forbes.com/sites/brucelee/2020/03/18/what-percentage-have-covid-19-coronavirus-but-do-not-know-it/#2af12f077e9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