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按照孔子的標準,今天還有“君子”嗎?

在先秦諸子的典籍中,“君子”這個詞經常出現。不過,起初它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身份地位的崇高;後來才被賦予了道德的含義。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正是“君子人格”的大力提倡者。

孔子將儒者分為士、君子、聖人三個人格層次:是一般儒者,聖人是道德修養的極高境界,而君子則介於其間,是孔子著力提倡的具有道德學問的人格典範。

那麽,究竟什麽是君子呢?或者說,要達到怎樣的標準才算君子呢?在《論語》中,孔子對“君子”有很多論述。簡單來說,“君子”應具有以下品格:

1.仁:本質在“愛人”,即對人類的愛,包括積極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消極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孝悌:這是處理家族(家庭)內部關係的要求。孝,即孝順、孝敬、孝養父母;悌,指對兄弟姊妹的友愛。

3.安樂:君子要“坦蕩蕩”,“不憂不懼”,安樂自得。

4.禮:君子要用禮儀規範自己的行為,以禮立身,從而養成恭、讓、忠、信等道德。

5.和:“君子和而不同”,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而要赤誠相見,並不隱瞞自己的觀點。

6.義:即適宜,指做事要合於道德禮儀。君子要重義輕利,勇於行義,而“見義不為,無勇也(是不勇敢的表現)”;同時,君子要立足忠誠信實,勇於知錯改過,按照義的要求來行事。

7.友而不黨:君子與君子交朋友,有益於切磋知識,砥礪品性,因為美好的人格可彼此助益;但君子“群而不黨”,力戒結黨營私,使氣苟且,而應以道義相尚。注重大節,方堪擔重任,“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

8.好學:君子要好學篤行,進德修業,努力上進,不僅要愛學習,會學習,還要將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9.時中:時,指君子要了解事物的變化規律,能運用辯證觀點來處理問題;中即中庸,指為人處世要既無不過,也無不及,而應恰到好處。此外,君子還要重視培養人格內涵與外在表現的恰當,“文質彬彬”,表裡相宜。

10.自律:君子慎獨,善於自律,立身處世心存敬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自我砥礪以成就君子人格。

11.自省:自我反省是君子人格完善的必要途徑,“吾日三省吾身”,甚至言行舉止都要時時內省,“君子有九思”

“視思明”看到一個現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是否真正理解、明白了看到的東西;

“聽思聰”聽到什麽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偏聽了沒有,輕信了沒有;

“色思溫”:待人處事時,要想著自己的臉色不要冰冷地板著,要保持溫和;

“貌思恭”:不論對方貴賤,都要考慮自己的態度是否恭謹;

“言思忠”:我說的是實話嗎?我言而有信嗎?

“事思敬”:做事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敬業、認真;

“疑思問”:有問題要不恥下問,以求得正解;

“忿思難”:感覺要發脾氣時,要想一下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別人發怒;

“見得思義”:看到好處、利益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義。

由以上可見,孔子對“君子”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要全部做到,殊為不易。不過,這也為我們日常的道德行為,樹立了一個典範。

對於這些衡量“君子”的傳統標準,你怎麽看?你身邊還有這樣的彬彬君子嗎?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完.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

別忘了點讚、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