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第二例,愛滋病被治癒或將誕生?

據3月5日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在內的多家外媒報導,一名被稱為「倫敦病人」的愛滋病患者,可能成為繼「柏林病人」之後,全球第二位被成功治癒的愛滋病人。

與第一位成功治癒愛滋病的「柏林病人」一樣,這名患者也接受了含有CCR5蛋白質基因突變的骨髓移植,已有超過18個月未被檢測到愛滋病病毒。

倫敦大學學院的病毒學家Ravindra Gupta

倫敦大學學院病毒學家 Ravindra Gupta 領導了該項研究,相關論文於台灣時間3月6日在線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自然》(Nature)上。同日,Gupta在於華盛頓西雅圖舉行的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CROI)上發布其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

不過,Gupta拒絕使用「治癒」一詞來形容這名男子。目前斷定這名患者已經「完全治癒」為時尚早。他們更傾向於使用「長期緩解」和「功能性治癒」的說法。

「功能性治癒」是指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被完全抑製,有沒有病毒不重要,重要的是患者即便不接受治療,也檢測不出病毒的存在。

Ravindra Gupta

部分原因在於,研究小組除了檢測患者的血液外,沒有觀察其他組織。「兩年後,我們將更多地談論『治癒』。」 Gupta說。

而在這名「倫敦病人」的血液中已經有18個月沒有檢測到愛滋病病毒了,除了一小段病毒DNA,研究人員懷疑這是一個誤差。研究小組還發現,他的白細胞現在不能被依賴CCR5的愛滋病病毒株感染,這表明捐贈者的細胞已經被移植。

「倫敦病人」的治療方法與「柏林病人」頗為相似。

「柏林病人」提莫西·雷·布朗

第一次這樣的奇蹟出現在10年前。1995年,美國人Timothy Ray Brown被確診為愛滋病。2006年,他迎來另一重打擊——致命性的急性髓性細胞性白血病。在經歷一次化療失敗癌症複發後,Brown的主治醫生Gero Huetter給他提供了一個「一石二鳥」的治療方案,建議徹底清除Brown體內帶有愛滋病病毒同時又已經癌變的骨髓細胞,隨後專門選擇CCR5基因變異的骨髓捐獻者。

最終,在德國柏林接受治療後,Brown一直未檢測出愛滋病病毒,不僅白血病被治癒,骨髓移植後重建的免疫系統將他體內的愛滋病病毒幾乎清除殆盡。

Brown成為了世界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徹底治癒愛滋病的患者。

在這兩份振奮人心的案例中,有一個名詞起到了關鍵作用,那就是——

CCR5基因

「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接受乾細胞移植治療的一個共同點是,找到了攜帶CCR5-Δ32突變基因的捐贈者。

CCR5-Δ32,是乾細胞捐贈者的CCR5基因出現一種罕見變異,可使人體對利用CCR5作為受體感染人體的愛滋病病毒產生抵抗力。

這種捐贈者很罕見,純天然的只能在北歐人裡找到少數。

CCR5有什麼作用呢?

愛滋病病毒入侵人類免疫細胞的過程中,需要藉助免疫細胞表面的一些「路標」蛋白來引路,其中就包括名為CCR5的蛋白。

而目前有大概1%的白人天生對愛滋病免疫,在他們身上發現編碼CCR5蛋白的基因出現了功能突變。對愛滋病病毒來說失去了「路標」作用。

奇蹟是否可複製?

相隔近10餘年,「倫敦病人」的出現讓人感到興奮。在外界歡呼聲中,業界專家提醒,「倫敦病人」和「柏林病人」的奇蹟很難複製。

對於普通的愛滋病患者,這種乾細胞療法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目前,乾細胞或骨髓移植常用於癌症治療,但對健康人來說其風險尚屬未知,因為它涉及利用強力藥物和放射物摧毀人體原有的免疫系統,然後輸入捐獻者的骨髓,以重造一個新的免疫系統,這種療法及其引發的併發症會提高死亡率。

該療法沒有太強的可操作性。需理性看待這一重重巧合之下誕生的醫學奇蹟。

同時,該治療方法不可複製的原因之一還在於,擁有純合子CCR5-Δ32突變人群本身就異常稀少,只有約1%的高加索人種(四大人種之一,又稱白色人種)中帶有這種變異基因。

無論是「柏林病人」還是「倫敦病人」,都不單單是為了治癒愛滋病才進行骨髓乾細胞移植。移植的主要目的,是治療愛滋病以外的另一種疾病。

用這種方法治癒所有的患者,仍是不可想像的。這個過程昂貴、複雜、危險,而且必須要在極小一部分帶有上述基因突變的人。但它為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或其他方法治療愛滋病提供了更多線索。

2017年,全球有369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其中當年的新增感染者為180萬人。同年,近100萬人死於與愛滋病有關的疾病。

對於人類而言,愛滋病毒可以說是令人聞風喪膽,全球醫學界共同努力,也沒有研製出一款可以治癒的葯,儘管可能長期不發病,但卻不得不終生用藥。

目前,愛滋病患者已有高效、低不良反應的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愛滋病病毒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對於數百萬的普通愛滋病感染者,骨髓乾細胞移植不太可能成為現實的治療選擇。

不過,科學的發展是無數巧合跟巧合的疊加,不斷為醫學研究和創新提供對的思路。直到未來不再成為巧合。

感謝研究所劉煥亮教授對本文的貢獻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南都周刊、南方周末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