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肩膀疼的抬不起來?常按這個穴,短短一周,肩周炎一掃而光!

推拿按摩指指用手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治療,推拿又有「按蹺」、「蹺引」、「案杌」諸稱號。推拿,為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有數千年的歷史。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和力道,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延長壽命的療效。本文介紹了常見疾病的推拿手法,讓你在家享受專業到位的按摩方法,促進 家庭和諧,減少病痛。

一、背肌勞損

體力勞動者或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經常會感到背部酸脹疼痛,勞累以後或陰雨天癥狀更加明顯,這就是我們講的背肌勞損。本病病人自覺癥狀比較明顯,有時還有背部沉重感,彷彿背著很重的東西,體檢時,局部的壓痛較輕,沒有特殊的體征。本病推拿治療效果理想,如配合練功,療效更佳。

(1) 點穴:患者俯臥位,用拇指點按肩井、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委中等穴,每穴半分鐘。

(2) 松筋:患者俯臥位,在背部使用滾法,用力適中,約10分鐘,再用拇指由上向下彈撥脊柱兩側的肌肉,然後局部使用快速的掌根揉搓。

(3) 理筋:患者坐位,醫者在背部使用肘平推法3~5次。

(4) 結束手法:患者坐位,醫者在其背部使用由上向下的直擦法,或由左向右的橫擦法20次。

二、頸椎病

頸椎病多發於中、老年患者,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或有過頸部損傷史者更為多見。本病主要表現為頭、頸、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現肢體功能失常,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1) 點穴:用拇指點按風池、風府、肩井、極泉、天宗、曲池、合谷穴,每穴半分鐘。

(2) 松筋:首先在肩頸上肢部使用滾法,重點是肩背部約10分鐘,然後用拿法拿肩部、上肢部,特別是拿肩井、風池和極泉穴,最後用一指禪推法,推頸部的兩側肌肉,約5分鐘。

(3) 活動頸部:患者坐位,做頸部的搖法和拔伸法,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度,要注意安全,最好引導患者自己進行。

(4) 舒筋:在頸根部、肩部兩側使用側掌叩法,在肩部和上肢使用搓法,在手指部使用撚法和拔伸法,操作2遍。

三、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是由於肩關節活動減少,以及肩部組織的退行性改變,或者是外傷、受寒後導致肩關節周圍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的疾病。

(1) 點穴:用拇指點按肩髃、肩前壓痛點、肩後壓痛點、天宗、曲池、合谷,每穴半分鐘。

(2) 松筋:患者坐位,醫者站其側,首先在肩部、肩前、肩後三角肌處使用滾法,然後再捏拿肩部、上臂部共10分鐘。

(3) 被動活動:首先使用肩關節搖法,儘可能使肩關節活動到最大限度。

(4) 結束手法:在肩部、上肢部用搓法操作3遍,再使用抖法,抖動幅度要小,頻率要快。

四、 急性腰扭傷

患者在搬抬東西時,腰部扭了一下,感到腰部疼痛,轉動困難,甚至覺得下肢發軟,腰部發空,走路困難,經確診為急性腰扭傷,即可進行按摩治療。

(1) 點穴:患者俯臥位,雙下肢伸直,用雙手拇指分別點按兩側委中穴,以患者自覺雙下肢酸脹為宜,操作半分鐘。

(2) 松筋:患者俯臥位,在腰背部使以揉法或按壓法,操作約10分鐘,並用拇指點按壓痛點1分鐘。

(3) 活動腰部:患者俯臥,醫者一手按住腰部,一手扳起對側的肩膀,雙手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然後醫者按腰之手扳起對側大腿,另一隻手按在腰部,雙手同時用力,醫者站在治療床的對側,一手扶其雙膝,一手扶起雙踝,搖晃5~7圈,然後按壓雙膝,使其盡量接近胸部。

(4) 結束手法:在腰部使用橫擦法約2分鐘。

五、 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是臨床上很常見的損傷,病發率約佔全身關節扭傷的80%左右,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生,但以從事活動量大的體力勞動者常見。踝關節扭傷,為副韌帶的損傷,以外側更為多見。主要表現為局部的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推拿療法對本病效果顯著,臨床應用比較普遍。請注意,損傷2小時以內,在損傷局部請不要用手法。

(1) 點穴:用拇指點按足三裡、三陰交、解溪等穴,每穴半分鐘。

(2) 松筋:局部腫脹明顯時,可用拇指在局部和其周圍進行揉動,然後再作拇指平推法,由中央向周圍推約3分鐘。腫脹消退後,在局部可用一指禪推法,約3分鐘。

(3) 搖動踝關節:腫脹消退後,在患側踝部,使用踝關節搖法,以利於踝關節的活動。

(4) 結束手法:在患處使用大魚際擦法,操作2分鐘。

六、足跟痛症

本病以中老年人為多見,主要由於骨刺引起,臨床常見走路或站立時,感到足跟疼痛,負重時加重,休息後減輕等現象。本病的治療方法很多,如針灸、熱敷、理療等,如能配合上推拿療法,效果會更加滿意。

(1) 點穴:用拇指點按承山、三陰交、解溪、太溪等穴,每穴半分鐘。

(2) 松筋:在小腿內側下1/3至跟腱處,首先使用一指禪推法,約3分鐘,然後再使用拿法,重點拿跟腱處,操作3~5次。

(3) 理筋:在足跟部找出壓痛點,用拇指在壓痛點上點揉3分鐘,並從壓痛點處向足心處用拇指平推10次。

(4) 結束手法:在跟腱兩側使用擦法,以透熱為度。

七、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於青壯年,由於遭受一次突然的外傷或反覆多次輕度的下腰部損傷而引起,主要表現為腰部及一側或兩側下肢疼痛,走路時可見身體斜向一側,多反覆發作,延續多年不愈,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推拿治療對本病有較好的效果,注意急性期(3個月)內不要臥硬板床休息,不宜練功,如果配合腰部的牽引,效果會更好。

(1) 點穴:患者俯臥位,用拇指或肘部點按腎俞、十七椎、腰陽關、環跳、委中、陽陵泉、承山等穴,每穴半分鐘。

(2) 松筋:在患側和健側腰背部及下肢後側使用滾法,約10分鐘;再由上向下在腰背部使用掌按法3遍,在腰部掌按時,要加大力量,如果患者形體肥胖,可彈撥腰背部肌肉。在臀部可用拳擊法擊50拳,並用拇指彈撥小腿外側。

(3) 活動腰腿:患者俯臥,醫者一手抱住患者雙大腿,一手按住腰部,兩手向相反方向同時用力,反覆3次。令患者仰臥,患側下肢屈曲,醫者一手扶膝,一手拿踝,進行搖晃,然後扶膝之手用力按壓膝部,使其靠近胸部,這樣反覆3次,再伸直患肢,努力向上抬起。

(4) 結束手法:患者仰臥,醫者雙手握住患肢踝部,使用抖法。

八、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

本症一般多發於半蹲位急轉身時,多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的疼痛,並有壓痛,還可見到輕度局限性腫脹。本病推拿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1) 點穴:用拇指點按血海、陰陵泉(膝下內側,約在與陽陵泉穴直對的位置上)、三陰交,每穴半分鐘。

(2) 松筋:患者側臥,傷肢在下、屈曲,健側伸直,在傷側大腿內側使用滾法約5分鐘。

(3) 舒筋:患者仰臥,傷肢伸直,在膝關節內側由大腿至小腿使用掌平推法,10分鐘。

(4) 理筋:體位同上,患肢的膝、髖關節各屈曲90度,術者一手拿住膝關節,拇指按住患處,另一手拿住踝部,並使患側小腿做輕輕的旋轉運動,然後使膝關節盡量屈曲,再使膝關節慢慢伸直,同時在膝關節內側使用拇指捋法,反覆操作3次。

九、網球肘

本病多見於網球運動員,所以人們把它稱為網球肘。慢性勞損為本病的病因,主要表現為肘外側疼痛,有的涉及整個前臂,在局部有明顯的壓痛點,端物困難。推拿治療本病較為理想,但一定要注意休息,治療期間應避免再次損傷。

(1) 點穴:用拇指點按壓痛點、手三裡穴、合谷穴,每穴半分鐘。

(2) 松筋:在肘外側、前臂外側用滾法,或一指禪推法,然後用拿法,使局部肌肉放鬆,約10分鐘。

(3) 理筋:術者一手拿肘部,拇指按住壓痛點,另一手拿其腕部,按壓痛點的拇指,首先彈撥局部5~6次,然後,拿手腕之手做旋轉運動,然後屈肘,再將肘關節伸展,反覆2次。

(4) 結束手法:醫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掌按在患處,兩手掌相對用力,使用搓揉法。

十、 偏癱

偏癱就是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腦血栓形成等)的後遺症。由於偏癱的病人活動不便,甚至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屬帶來了極重的負擔。這裡向大家介紹一種推拿方法,對偏癱有一定的效果。

(1) 滾患肢:患者取仰臥位,用滾法先施於患肢上側,滾完前面後再滾後面;然後再用同樣方法治療患側下肢。上下肢操作完畢共需10分鐘左右。

(2) 推頭:患者取坐位,用一指禪推法由百會穴始分向四面推去,施於整個頭部,約5分鐘。

(3) 點穴:用拇指點揉或肘部點揉,施於曲池、內關、尺澤、環跳、足三裡、委中、承山,每穴半分鐘。

十一、 落枕

落枕是由於睡覺時姿勢不正,或睡眠時頸部受風所致的頸部有僵硬,沉重,酸脹疼痛的感覺,以致於頸部轉側不利。

(1) 點穴:用拇指點按風池、肩井、合谷 、落枕穴,每穴半分鐘。

(2) 松筋:首先在頸部兩側尋找壓痛點,在壓痛點上用拇指按揉約1分鐘,再用手捏拿頸部和肩部肌肉,約2分鐘。

(3) 活動頸部:用手指按住患側的肌肉,頭部先作左右轉動,再作抬頭低頭運動,最後再作頸部環轉運動,當轉到某個角度出現疼痛時,手指立即按揉局部,頭部繼續轉動,要輕柔。

(4) 結束手法:雙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頸部。雙掌根相對用力,捏擠頸部,並向上提起,反覆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十二、 咳嗽

咳嗽是一種臨床癥狀,常見於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長期反覆咳嗽還會引起胸痛、心慌等病症。這裡向您介紹幾種治療咳嗽的推拿方法,如法應用,可以使你的咳嗽早日痊癒。

(1) 開肺門:患者仰臥或正坐,兩手拇指分別在肺門穴揉撚(肺門穴在胸部正中線旁開1寸,胸骨柄、體聯結部相平處,左右各一),以有酸脹感為度,並同時用雙食指勾點天突穴(胸骨柄上緣凹陷處),持續用力,約1分鐘。然後雙手掌重疊,用掌根著力於膻中穴,緩慢揉動約半分鐘。接著雙手仍重疊,自膻中到劍突,向下擦法,約30次。

(2) 揉中府、雲門:患者取上述體位,用拇指分別在雙中府、雲門穴處,各揉撚1分鐘。

(3) 掐大椎:患者取坐位,雙上肢向後抱攏頭頸,用雙中指輕掐大椎穴,約1分鐘。

(4) 揉列缺、拿合谷:如果伴有疼痛、輕度惡寒症時,可用拇指揉列缺穴1分鐘,拿合谷穴1分鐘(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對捏緊另一手合谷穴)用力拿捏。

(5) 擦背:患者正坐或俯臥,他人用擦法施於背部兩側膀胱經約2分鐘。

以上五種手法,可選擇三種或三種以上使用,每次操作15分鐘左右,每天進行2次(早起後,晚睡前)。對感冒、急性氣管炎遺留的咳嗽效果較好,其它原因引起的,亦可緩解癥狀。

十二、 嘔吐

嘔吐的原因很多,有中樞性、神經性、感染性、中毒性、藥物性、腫瘤性、妊娠性等多種。其中,神經性嘔吐是較常見的一種,多見於女性,其發生與情志有密切關係,多在生氣、大怒後發生嘔吐,常伴有憂慮、失眠、健忘、體倦等癥狀。下面講的推拿法,主要適用於神經性嘔吐和急性胃腸炎、暈船引起的嘔吐,對於其它原因引起的嘔吐,也可減輕癥狀。

(1) 急性止吐法:如果感覺噁心,欲吐或已吐,來勢較急,可用下法。

① 掐內關、公孫:以拇指用力掐按雙內關穴,以局部發紅、有酸麻脹感為度,約半分鐘。取坐位,抬腿,以拇指用力掐按雙公孫穴(第一趾骨基底之前下緣凹陷處,赤白肉際間)。

② 揉天突:用食指扣住天突穴,用力揉按約半分鐘。

③ 叩背法:半握拳,輕叩胸3~12脊柱兩側膀胱經約1分鐘。

(2) 慢性止嘔法:如為慢性嘔吐,可用下法。

① 按中府、雲門:患者取坐位,用雙手拇指分別揉按中府、雲門各1分鐘(圖見「咳嗽」篇)

② 點揉或一指禪推中脘、天樞: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自己用點揉或他人用一指禪推法施於中脘、天樞各2分鐘。

③ 擦腹直肌: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自己或他人用擦法施於兩側腹直肌,由上到下,約半分鐘。

④ 提拿脊背:患者仰臥,他人由命門穴起,提拿脊柱兩側皮膚,直至大椎穴,重複操作20餘次。

十三、 髕下脂肪墊損傷

本病多由慢性積累損傷引起,以中年人為多見。臨床常見膝關節下方疼痛,步行無力並且難以持久,突然伸膝時疼痛明顯,髕骨下較飽滿,摸之質硬而且有壓痛等癥狀。推拿療法對本病效果較為理想,如果堅持治療,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1) 點穴:用拇指點血海、梁丘、足三裡,每穴半分鐘;點按膝眼,每側2分鐘。

(2) 松筋:患者仰臥位,下肢伸直,在大腿前面使用滾法或一指禪推法,約3分鐘。

(3) 舒筋:體位同上,醫者用大小魚際按住髕骨下緣處,進行環轉研磨,3分鐘。

(4) 理筋:患者仰臥位,患肢髖、膝關節屈曲,一手拿住膝關節,拇指按住膝眼處,一手拿住踝部,拿踝之手進行搖晃,同時按住膝眼處的拇指進行按揉,然後拿踝關節之手使膝關節屈曲,伸直。在伸直的同時,按膝眼的拇指用力向下按之,反覆操作3~5次。

(5) 結束手法:在膝眼處使用大魚際擦法,約2分鐘,並在膝關節周圍使以搓揉法。

十四、呃逆 (打嗝)

呃逆,俗稱打嗝,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小毛病,雖然一般的呃逆不需要去醫院治療,可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如果呃聲頻作,就會影響他人,自己也很狼狽。如果您掌握了下面所講的推拿手法,將使您或您的朋友擺脫這種尷尬局面。

(1)點攢竹:雙拇指按壓雙側攢竹穴,持續2分鐘。在按壓時,患者還可能再呃逆一次,但一會兒就會好的。操作一定要夠2分鐘。

(2) 點列缺:用拇指點按一側的列缺穴,約2分鐘。要用力,使局部有脹痛的感覺。

(3) 彈缺盆:用食指或中指彈撥一側缺盆穴內側。以感到向胸部竄麻為宜,一般只需要彈撥一下。

(4) 按膈俞:用拇指按壓背部的膈俞穴或者附近的壓痛點,持續2分鐘。

注意:以上四種方法,可選用其中的一種,如果單用效果不明顯,可配合應用。

十五、 糖尿病

說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它有「三多一少」的特點。即多喝水、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殊不知,它還有其他臨床表現,如:易患瘡,反覆尿路、肺部、膽道感染,周圍性神經炎,下肢壞疽等。由此可見其危害之大。患此病後,必須控制飲食。近幾年,用針灸、推拿治療糖尿病的報導越來越多,現將其簡單的操作介紹如下:

(1) 揉胰俞:患者取俯臥位,在胰俞(胸8椎旁開1.5寸)處,用拇指點揉法用力揉撚5分鐘。

(2) 揉肝俞、腎俞:患者取俯臥位,握拳用力在肝俞、腎俞處,各揉2分鐘。

(3) 點揉中脘、天樞、氣海:患者取仰臥位,以拇指點揉法分別在中脘、天樞、氣海處揉撚各2分鐘。

(4) 揉太沖、擦湧泉:患者取坐位,先用拇指在雙側太沖穴處揉撚2分鐘;再用魚際擦法施於湧泉,約1分鐘。

十六、月經不調

婦女如果月經量過多或過少,時間延後或提前,均為月經不調。經過一段時間推拿可以使其恢復正常。

(1) 揉關元:患者取俯臥位,用手掌抵住關元穴,緩慢揉動2分鐘。

(2) 揉小腹:見「腹瀉」篇。

(3) 提拿脊背:見「嘔吐」篇。

(4) 揉足三裡、三陰交: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按揉法,分別在雙足三裡、三陰交穴處揉撚1分鐘。

十七、推拿按摩手法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漸向下用力按壓,按而留之,不可呆板,這是一種誘導的手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臨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

接觸面較小,刺激的強弱容易控制調節,不僅可開通閉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護視力。

掌按法

接觸面較大,刺激也比較緩和,適用於治療面積較大而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

用屈肘時突出的鷹嘴部分按壓體表,此法壓力大,刺激強,故僅適用於肌肉發達厚實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推拿手法

按法操作時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壓。按法常與揉法結合應用,組成複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深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使手法剛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著於穴位表面,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有節律的摩動。摩法又分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

用食指、中指、無名指面附著於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摩法:

用掌面附著於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指摩法:

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等力在身體上進行摩動,摩動時各指略微翹起,各指間和指掌關節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擺動;操作時可以兩手交替進行。

在運用摩法時,要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頻率每分鐘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經常用摩法撫摩腹部及脅肋,可使人氣機通暢,起到寬胸理氣,健脾和胃、增加食慾的作用。

以上介紹僅供學習參考,需要正規按摩請去中醫院,比較到位,各穴位詳細圖請去百度參考。

病防治,關注骨健康,可加老師微信gov20168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