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6句看似關愛、實則傷害孩子的話,第2句你就經常說!

「我有一個媽媽,當然這並不奇怪,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媽媽,可我的媽媽卻與眾不同,雖然她表面並不奇怪,可她非常愛嘮叨……」

這是青少年脫口秀節目《少年,聽你說》中,8歲小選手許瑩藍的開場白。

(完整影片請在WIFI下觀看)

許瑩藍不但神還原了媽媽的嘮叨,還畫了一幅媽媽嘮叨的畫以示不滿。

「快去寫作業!字要寫得工整!」

「你現在趕緊回房間去寫作業,語文四十分鐘,數學三十分鐘,英語十分鐘。快點去!」

小女孩的話,讓人深思。

誰不曾被嘮叨過,誰又不曾嘮叨過別人。

嘮叨是一種愛之愈深,責之愈切的表現。

「嘮叨是把小刀子」,爸爸媽媽的有些言語,就像一把隱形刀,雖然看不見,卻可能傷孩子很深。

下面這六句話,看似對孩子是種關愛,其實對孩子傷害巨大,千萬不要和孩子再說了。

1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前些日子,在北京前往天津的城際快車上,遇到這樣一對母子。

3歲多的小男孩,在車上表現異常興奮,好動話多,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媽媽一直在說:「坐著不要動,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拿警察嚇唬孩子固然管用,但這句話的隱患實在太大了。

我們的不當言行,會讓孩子對警察產生恐懼心理,一旦遇到麻煩,因為懼怕而不求救,可能會釀下大禍。

2018年3月27日晚上,安徽六安一名3歲多的男孩走丟了,接到群眾報警後警察立馬趕了過去。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孩子看到警察,非常抗拒,害怕得大哭不止。

警察連忙解釋:「我們是警察,我們是好人!」但小男孩依舊哭鬧著說:「不要不要」,並拒絕警察靠近。

本應該被信任的人,卻成了孩子心中的夢魘。

6歲前的孩子智力等方面還發育不成熟,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的認知多從養育者那裡習得。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還會這樣說,「再不聽話,就讓醫生給你扎針了。」「再不好好吃飯,帶你打針去。」這類話。

年幼的孩子本就對「扎針」充滿了恐懼,家長再如此跟孩子說話,只會讓孩子對醫生更恐懼,而且還會讓孩子誤以為,爸媽帶我去打針,不是因為我病了,而是因為我不夠好。

孩子不安時,我們應該安撫孩子,給孩子安全感,而不是製造不安,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克服「恐醫」心理,告訴他,生病是很正常的,不能因為害怕醫生就諱疾忌醫。

千萬不要用「你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再不好好吃飯,就讓醫生給你扎針」這種話來給孩子立規矩了。

初心雖好,但這種關愛只會害了孩子,讓孩子對警察、醫生產生抵觸心理,關鍵時刻會壞大事。

2

再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

「媽媽,如果我沒有背好唐詩,你還愛我嗎?」兒子低著頭,揪著衣角問我。

「愛!」我回應他。

「媽媽,大人說話要算數,那我告訴你個壞消息!」兒子的聲音明顯比剛才響亮了許多。

原來,下午的詩歌背誦比賽中,那首背了幾遍的《春曉》,他沒有背出來。

「兒子,媽媽怎麼可能因為一句唐詩就不愛你了呢?」我試圖攬過兒子安慰一下。

「媽媽,是你昨天晚上說的!」兒子的話讓我一驚。

昨晚都十點了,兒子還在背詩,那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他總也背不好,情急之下,我沖他吼:「好好背,你再背錯,我就不愛你了。」

我後悔不已,沒想到我的無心之舉,對兒子傷害這麼大。

我們對孩子的愛,本應該是無條件的。但事實上,我們卻往往不自覺地附加條件。

常會看到有些父母,為了在孩子面前立威,往往恐嚇孩子說: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再哭?再哭媽媽就真不愛你了!」

這些話,雖然句句都涵蓋著我們對孩子的殷切希望,然而我們的這種關愛,卻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讓他們誤以為,如果他們做不好事情,不聽話,就會被父母厭惡。

做父母最大的職責是給孩子愛和安全感,千萬不要再用「再不……我就不愛/要你了」這種話來傷害孩子了。

3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美術補習班外,遇上一位媽媽在大聲訓斥自己的女兒。

「其他小朋友怎麼都能畫好,你看你這畫的是斑馬嗎?」媽媽恨鐵不成地抖落著手裡的畫。

小女孩眼裡含著淚,倔強地說:「別人家孩子那麼好,你怎麼不讓別人家孩子叫你媽媽?」說完,頭也不回地朝畫室跑去。

這一刻,我有點心疼小女孩。

《創造101》裡面的一首歌《別人家的小孩》,字字戳心:「別人家的小孩,媽媽每次提到他們就火力全開,學習好,語數外政史地當課代表,不得了,什麼都第一,讓我不開心,讓我不開心。」

媽媽有多嘮叨,對孩子的愛就有多深。

只是「牢騷滿腹防腸斷」,一味用「別人家的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些話來打擊自己孩子,只會讓他們失去自信,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4

他還是個孩子

當孩子理解和表達能力變強之後,父母可以著重給孩子建立相應的行為規範,學會遵守社會規則。

前段時間,陝西西安一小區內,有兩個熊孩子朝樓下扔磚頭,險些傷到人。

被發現以後,家長不但沒有對孩子批評教育,反而袒護孩子說「不要嚇到娃」。

家長的行為,真讓人唏噓不已。

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家長,孩子犯了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事」,「跟孩子較什麼勁」就把事情給囫圇過去了。

「他還是個孩子」這6個字就像毒藥一樣,蠶食著孩子,讓孩子誤以為,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所有的錯都可以被原諒。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有的只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不當,教育「壞」的孩子。

規則之內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愛孩子,任何超越規則以外的行為,都是害孩子。

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不要拿「他還是個孩子」來偏袒孩子了,這樣只會讓孩子藐視規則,是會害了他們的。

5

不許哭

如果問家長在哪一刻最煩孩子,我想哭鬧應該是排在首位的。

特別是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女孩子的哭很容易被接納,但是看到男孩子哭,我們就有點忍受不了。


「不哭不哭,一點都不疼!」

「沒出息,哭什麼哭!」

「不許哭!聽見沒?」

……

其實,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他們的情緒也需要宣洩,而哭恰恰是表達內心需求、發泄情緒最直接的一種表現方式。

一句「不許哭」會讓孩子內傷一輩子。

朋友的老公,前段時間,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破產了。他幾乎一夜白頭,整個人看上去老了許多。

朋友看著難受說:「想哭就哭出來吧,別憋著。」從小,媽媽就告訴他「不許哭」,他已經不會哭了。

事實上,哭鬧,就是孩子表達情感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這個情緒出口一旦被阻塞,不良情緒就會換種形式發泄出來。

對於男孩子而言,最直接的發泄方式就是「暴力」,比如打架、摔東西等,這對孩子成年後的人生傷害很大。

家長心疼孩子,見不得孩子哭,所以想讓他們從小變得堅強,不允許他們哭。

但,只有在淚水裡徜徉過的孩子,才是個情緒飽滿的人,面對逆境和壓力,才能張弛有度,能屈能伸。

愛孩子,就允許他哭個夠吧。

6

我都是為你好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裡,藏著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但也會傷害孩子。

動畫節目《瞧這熊孩子》中,有這樣一段母子對話。

媽媽:「兒子,這周末去試聽幾節特長課,媽都替你選好了,上午鋼琴,下午繪畫。」「專心,把今天的單詞再抄100遍!」

兒子:「不去,不去,都不去。」

媽媽:「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兒子:「媽媽,我想回到你肚子裡去,我太煩人了,我回去,這都是為了你好!」

其實,「都是為了你好」背後的危害可不止一個「煩」字可以了結的。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宗春山說,「我都是為你好」向孩子傳遞了兩層含義,一個是「我是為你活著」,另外一個是「我為你好,你就要為我負責,否則你就不是我的好孩子」。

其實,這樣的教育已經不是真正的愛了,它已經演變成一種控制。

這種被控制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失去自我,性格上有點偏向於「討好型人格」。

一個永遠不知道自我是什麼的人,是永遠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的。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請把「我都是為你好」改成「我希望你好」。

父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語言才會是和風細雨,這也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給予最珍貴的禮物,讓他們積極地看待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們愛孩子,這個毋庸置疑,但我們出口教育孩子時應該先思索一下這麼說是否合適,語言是有力量的。

我也對孩子說過很多讓我後悔的話,但我們成為父母以後,也在一天天努力變好。

ps:由於微信改版,姐妹們可能會收不到我們的文章,為了避免我們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需要大家動動你們的小手指操作一下:蘋果用戶選擇星標,安卓用戶選擇置頂。

播放GIF

關於婆媳關係與婚姻簡介

我們專為已婚女性發聲,這裡是媳婦們的大本營。

這裡用文章和案例反映不健康的婆媳關係給女性帶來的傷害。我們譴責媽寶男和愚孝,倡導真正的孝道。關注產後抑鬱症群體,引導男性正確意識到婚姻真諦。關注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作為弱勢群體的心殤。共同學習,做好媽媽不養媽寶男,將來做有界限感的老人有界限感的婆婆,為兒女幸福努力。

作者:語不惜,親寶寶特約作者,家庭教育及心理學資深愛好者, 專註分享婚姻、情感、育兒知識,理性思考,用心寫文。本文由親寶寶育兒原創首發,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轉載」申請授權。親寶寶育兒ID:qbaobao6

往期熱文閱讀:

當媽可以「護犢子」,當婆婆不行

解決婆媳矛盾,男人要先尊重並認可「婆媳之間存在問題」

得語文者得天下,讓孩子讀通這一本書,成績想不好都難!

孩子名著讀不下去?那是沒遇到《給孩子講莎士比亞》,培養孩子的邏輯性、共情心理、正義感,提高文化修養!

5歲娃竟上最強大腦?思維訓練太重要!智商記憶專註力,DK用這套思維訓練幫孩子全搞定!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