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是“奔月球正面”,嫦娥四號為何要“月背探險”?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圖/視覺中國

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嫦娥四號探測器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製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此前並無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過

按照中國的探月計劃,此次嫦娥四號的科學任務主要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異塵餘生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儘管早在1959年蘇聯的月球3號傳回了第一張月球背面圖片,1966年月球9號成為人類第一個成功軟著陸在月表的探測器(著陸器),1969年7月21日02:56(世界時)美國宇航員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更是踏上月球表面,並留下了千古傳誦的金句:“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但所有一切都是在月球正面的探索,迄今仍無月球車和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更沒有人的足跡踏上月球的背面。

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車和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是人類以不同方向和不同地點探索月宮的劃時代的第一次,因此既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人類探月的重要裡程碑。

“月背探險”有望深入解開月球之謎

嫦娥四號“月背探險”也意味著,今天人們將把遙望星空、了解月球和解讀人、地球、月球和星空的現實與未來聯繫起來,並且有可能解答一個亙古的命題——我們是誰,來自哪裡,為何出現在地球上,月球對人類和地球生物的誕生有什麽意義等。

今天,人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演化約有40億年時間,最初的生命是在海洋中產生的,生物演化又經歷過數次從海洋到陸地,再從陸地到海洋的嬗變,這一切都離不開水。月球、太陽的引力又與地球上的海洋有千絲萬縷聯繫,這也注定了月球與地球生命和人類的演化有關。

可直到今天,人類對月球的了解少得可憐,只有不同民族的傳說和神話在支撐著人們對月球的了解。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和月球自轉的周期相同,月球始終如一地以同一相貌面對地球和人類。

儘管月球還是那個月球,但地球上的人一直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也因此而激發了人類千萬年來強烈的好奇心: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麽?

嫦娥四號探測器到達月球背面,將讓人類了解以前所不知曉但又急切想了解的月球背面的境況,包括月壤、水分、生物。

“嫦娥四號”在西昌成功發射升空,將在月背軟著陸。圖/視覺中國

雖然看不到月球背面,但過去人們通過月球衛星進行遙感觀測得知,月球背面和正面迥然相異,背面的地殼比正面要厚得多、古老得多,月球背面有更多、更深的隕石坑,估計月球背面還有巨大水源、冰原。這比關於月球的神話更為豐富多彩。

當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於月球背面,並在後續的巡視探測中獲得月球背面的圖片、影像,甚至表面和內部的樣本,月球的神秘面紗必將慢慢揭開,不僅能滿足人類的好奇心,還可以深入地解開某些月球之謎,如月球來自何方,如何形成,是否有生物,是否適宜人類居住和未來的移民等。

“探”、“登”、“駐”三步走,奔月球背面仍是“探”

在月球背面著陸並進行探月研究,也體現了技術的創新和探月能力的增強。就目前看,嫦娥四號屬於中國探月工程的一小部分,也是中國龐大的月亮探測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的探月計劃分為“探”、“登”、“駐”,第一大步就是探,以無人探測器探測月亮,又分為3小步,分別是“繞”、“落”、“回”。

現在,中國已經完成了“繞”,正在實施“落”,而“回”的任務將由嫦娥五號完成,即由無人探測器和月球車采集月樣並返回地球。再後面的任務是載人登月,最後是長久性地駐扎月球,進行實地研究。

當這些任務一步步完成之時,人類對月球及星空的了解和理解會漸次深入,人類來自哪裡、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未來人類是否可以在星空中重建類似地球這樣的家園等謎團,也能逐步得以解答。而為了解開這些謎團去深入探索的過程,本就打動人心。

張田勘(科普作家)

編輯 仲鳴 胡博陽 校對 王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