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6大奇才:2個忙死、2個閑死、1個作死、1個冤死

(說歷史的女人——第1407期)

《三國演義》開篇有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東漢享國一百多年後,聚合之勢已經到頭,分裂之情勢應運而生,是為群雄逐鹿之三國。中國古代歷史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那便是每逢兩朝交替之亂世,往往也是英雄豪傑輩出之舞台。比如隋唐、比如三國。不過相比隋唐,三國最為精彩:

一方面是三國距離秦漢不遠,人們對更遠古時期的某些殘留精神還有所保留和繼承;

一方面是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三國鼎立,此消彼長,期間跨度時間比較長,只有不統一,英雄豪傑的舞台就不會消失。

在這一段時間裡,湧現出了特別多的人物,各種人物,粉墨登場,各顯其能,建立功業,抑或爭霸天下。比如袁紹兄弟、比如孫堅父子、比如曹氏一族、比如賣草鞋和草席子的劉備、比如出身低微的關羽張飛、比如雄霸邊陲的董卓、馬騰、公孫瓚等。但是在這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有6大奇才特別亮眼,如果用簡單一句話來總結此6人之命運的話,那便是2個忙死、2個閑死、1個作死、1個冤死。

先說2個忙死之奇才:

在翻看三國人物志的時候,有兩個人物令人印象極其深刻,此二人,一人是諸葛亮,一人便是周瑜。

諸葛亮和周瑜,有諸多共同點,比如他們分別都是蜀、吳兩個陣營的核心人物。不過他們兩人所承擔的工作側重點不同,主要是歷史時期不同。

在劉備的蜀漢建立之前期,年輕的諸葛亮雖然被請來擔任軍師,但是當時有龐統和法正,所以諸葛亮的重要性還沒有體現出來。諸葛亮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後勤,類似劉邦之蕭何。負責給在前線作戰的劉備籌備軍糧和兵源。

諸葛亮真正忙得不亦樂乎,主要是劉備在夷陵兵敗白帝城托孤之後。18歲的劉禪尚不足以控制蜀國當時的局勢,加上南蠻作亂,蜀國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人生的忙碌真正開始了。

作為蜀國丞相的諸葛亮可謂是日理萬機,大小事都得操心。不但要操心蜀國的政務,還要操心平定邊陲的叛亂,更要操心蜀國的未來。就這樣,諸葛亮一邊解決解決前兩個問題,一邊為最後一個問題做準備。

諸葛亮的後半生,為了北伐鞠躬盡瘁,終於把自己累死了在前線。

可以說,三國時期中諸多人物,若論工作之累,諸葛亮當屬第一。

再說周瑜,與諸葛亮不同。諸葛亮之忙碌,體現在蜀國後期。而周瑜之忙,主要體現在東吳前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一個階段是和孫策一塊開疆拓土;

另一個階段是孫策死後幫助孫權守護疆域。比如三國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赤壁之戰就是由周瑜作為第一統帥,擊退了曹操大軍,保住了江東基業,也間接保住了蜀漢的希望之火,更是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在這兩個階段,周瑜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周瑜身患重病,與其工作勞累關係極大。尤其是周瑜跟諸葛亮一樣,不但要操心孫氏基業的守護,更操心孫氏基業的未來,所以為了把孫氏基業做大做強,周瑜制定了二分天下的奇謀,並且得到了孫權的許可,可是就在周瑜帶病積極籌備實現的時候,他累病而逝於前線,與諸葛亮一樣。當時周瑜才36歲,可以說一大憾事。

接著再看三國2個閑死之奇才:

三國奇才多,論神秘性最強,恐怕無人能和水鏡先生司馬徽相比;

論傳奇性之最,恐無人能與徐庶相比。

前者是世外高人,後者是半個入世高人。

根據史載的資料顯示,水鏡先生司馬徽可是精通諸多學問,比如經學、兵法、儒學等,可謂是三國大通才!徐庶、諸葛亮、司馬懿都與他有著特殊的關係,尤其是對於諸葛亮而言,司馬徽可以說其重要伯樂。諸葛亮以年輕之齡,能夠獲得至高聲譽,其主要來自於司馬徽的讚言。東漢末期,一個重要人物對於一個名聲低微之人的讚言猶如一封入世推薦信,極有分量。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司馬徽如此奇才,卻沒有進入俗世進行發揮。或許是三國時期,沒有適合司馬徽的舞台吧!

再說徐庶,相比司馬徽之隱而不出,徐庶倒是出世了。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徐庶一出山,就讓劉備的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甚至被劉備視為救星,或成就大業的救星。但後因曹操率軍伐荊州,荊州之主劉琮選擇了投降,劉備帶兵逃走,在這期間,徐庶之母被曹軍俘虜。作為深受儒家熏陶的徐庶,為了母親,選擇了離開劉備,前往曹營。演繹中,為了揚劉貶曹,說徐庶為了表達對劉備的知遇之恩,發誓雖然入曹營,但畢生不為曹操獻一計。因此,還誕生了一句諺語,叫: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至此,徐庶成為三國唯一出世卻類同隱士的人才。

(備注:但正史上記載,徐庶進入曹魏集團,並非演繹所說什麽都不乾,徐庶基本還是得到了重要,後來官職做到了右中郎將、禦史中丞,不過是因為徐庶的才乾側重點問題,所以顯山露水的機會不多,故記載也比較少而已。)

接下來我們再看1個作死的禰衡。

有關禰衡這個人物,雖然沒有突出成績,但是他短暫的一生卻充滿了爭議。有人說禰衡死得很可惜,有人說他死得很正常。

前者之說,主要是因為禰衡這個人確實還挺有才學。

後者之說,則是因禰衡太狂妄。三國有才之人多矣,別的不說,單是本篇前面所列,每個都是人間大才。但是,他們身有傲骨,卻無狂妄。禰衡卻不同,狂妄無度。

在許昌,有擊鼓罵曹之舉,到荊州,又不招待見。至少說明禰衡這個人雖有紙上之才,但卻沒有與人相處之道,如此這般再有才乾,也不可能有發揮之舞台。但禰衡在屢次碰壁之後,依然我行我素。

其實想特立獨行也沒錯,比如學水鏡先生司馬徽,壓根就不出世,或學徐庶出世但低調做人,可禰衡不然,既沒有司馬徽之隱士之定力,更無徐庶之為官之道,但依然叫囂著自己有濟世之才,只是別人不是伯樂。這就有點作了,結果在雄主曹操那裡,曹操一眼便看出了禰衡的斤兩,因此他沒有欲望屈身請他,更不願與他一般見識,所以把他打發到了荊州。結果劉表也瞧不上禰衡,把他打發到黃祖那裡。黃祖不是梟雄,不過守城之武夫,哪裡管什麽天下人怎麽看,一次酒後不爽就把禰衡收拾了。

禰衡為自己的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簡直就是古今職場教訓之典範!

最後我們看一下冤死之魏延。

其實從軍事層面來看,在蜀漢的武將陣營中,魏延的軍事才乾是非常突出的,可能在關、張、馬、黃之上。所謂的五虎上將,都是偏科型軍事人才,關羽擅長統領水兵,馬超擅長騎兵,張飛和黃忠能戰,但缺乏謀略,僅趙雲行事縝密,但不知為何,一直不為劉備重用,其中原因也只有劉備自己清楚了。

對於自己部下之短長,當時的主公劉備是最清楚不過的,因此在得了漢中要地之後,劉備放棄張飛等,讓魏延做了這裡的主帥。此舉,至少可以證明,在劉備眼裡,魏延是一軍事奇才。

其實,魏延在鎮守漢中的時候,也確實表現出了自己傑出的軍事才乾,他的軍事策略確保漢中很多年的安全,直到被薑維廢棄策略,改換軍事方針,結果漢中就丟失了。

不過蜀漢中後期唯一的軍事大才、在諸葛亮北伐時期的首席軍事統帥,在諸葛亮死後,不管是出於諸葛亮的有意安排、還是無意之舉,最終造成了魏延冤死,成為蜀漢後期最大的軍事損失。

(文/說歷史的女人·不勝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