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貼灼傷兒童,有科學驗證才能證明安全

▲科普「三伏貼」5大誤區。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92名兒童在江西兒童醫院接受「三伏貼」治療被灼傷後,近日江西省衛健委通報稱,醫務人員在「三伏貼」輔料配製過程中將往年配方中的嫩薑調整為老薑,酒精濃度從56°提高到62°,是導致部分兒童貼敷後出現皮膚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目前該院已暫停「三伏貼」治療項目。

三伏貼未得到循證醫學檢驗

這起事件再次引發了很多人對臨床醫療有效性的拷問。醫療方式的採用如果沒經過現代醫學的循證檢驗,就可能出問題,而循證就是科學的可重複驗證。

而此事中涉事醫務人員配製「三伏貼」時,隨意改變生薑種類、提高輔料酒精濃度的做法,顯然沒有遵循循證做法——如果之前的三伏貼被證明有療效,那也要遵循嚴格的配方和使用方法,隨意更改,難免出問題。

在網上,還有些人進一步問,三伏貼灼傷兒童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三伏貼是否對多種疾病有效,是否經過循證醫學的驗證。

首先,三伏貼中含白芥子、細辛、斑螯、毛莨等藥物。白芥子含白芥子苷,細辛含黃樟醚,斑蝥含斑蝥素,毛莨含原白頭翁素,都具有強刺激性,接觸皮膚後,會產生化學性灼傷。對於皮嫩肌薄的兒童,可能就相當「敏感」。從安全性角度考慮,顯然有必要進一步實證其是否適用於兒童,適用哪些兒童。

其次,對於三伏貼的療效,則有更多見仁見智的說法。根據專業人員對文獻的檢索,三伏貼最早見於1695年的《張氏醫通》,隻說對治療冬天的哮喘有效,那時的用法是塗抹。但在2004年三伏貼紅遍中國大地之後,其適應症擴大為可治多種疾病,包括呼吸系統、兒科、婦科等很多疾病,且用法也改變了,從塗抹改為粘貼,療程也從過去的1年(1個伏天)變為現在的3年(3個伏天)。

過去三伏貼的適應症,很難有經過大量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進行驗證的證據。其是否採用了現代醫學的循證來檢驗,並未得到研究的支持和證實。

三伏貼既然是藥物,就應在動物和人體試驗的證據基礎上,形成科學而嚴格的工藝標準和生產流程來生產。其適應症、效果、安全性等,理應由大量雙盲對照的人群來檢驗,在此之前還應當有動物試驗的結果。

傳統醫學升華到現代醫學,青蒿素是樣本

涉事醫院的三伏貼灼傷了90餘名兒童,根據初步調查結果,是生產工藝和流程並沒有按照嚴格的統一標準來執行,把嫩薑換為老薑,提高了酒精的濃度,導致了對人的副作用。

實際上,僅就藥物有效成分的酒精濃度這點來說,有個非常經典也相似的對照,即青蒿素的研發。青蒿素是傳統醫學經過現代醫學的循證研究和臨床治療後獲得轉換和升華的樣本。

屠呦呦也是在查閱古代文獻,了解「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抗瘧作用的。但是,青蒿汁的抗瘧在什麼溫度下能達到最優效果?

屠呦呦與研究組以不同的方式選取不同的製劑反覆試驗,在改用以沸點在60攝氏度下的乙醚提取青蒿有效成分(青蒿素)後,經過191次試驗,觀察到這一溫度下提取的青蒿素對鼠瘧、猴瘧瘧原蟲的抑製率達到了100%。

後來,再經過人體試驗,同樣證實低溫提取的青蒿素有治療和治癒瘧疾的效果,才為後來的藥理研究和大規模藥物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現在,三伏貼作為一種傳統治療方式,完全可以在出現灼傷兒童這一副作用後,展開大量的人群對照研究,以證明其療效、適應症、安全性、生產工藝和流程。

包括酒精濃度56°是否為最好的生產工藝和標準,輔料包括哪些能產生最好的療效並能保證安全性,都可以通過研究得出結論。

這樣才能從傳統醫學升華到現代醫學,以科學實證的方法和過程證明三伏貼的有效和安全。如果所有的傳統醫學治療方式和藥物都能像青蒿素的產生一樣,就不愁傳統醫學沒有市場。

簡而言之,有科研結果和結論作支撐的三伏貼,進入臨床治療也能得到更多認可。

□張田勘(專欄作者)

編輯 李冰冰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