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機競爭重回硬體時代 供應鏈的春天來了?

劃重點

柔性屏量產真機沒上市,口水仗先火了,主流品牌紛紛入場,小米、柔宇掐得熱鬧,2-3月將有多款新品發布,各種基於柔性屏的折疊手機可能是2007年iPhone以來智能手機最大的技術創新,而且供應鏈廠商第一次站到了前台。

手機競爭重回硬體時代

摩爾定律告訴我們,電路板的晶體管數量每隔兩年會翻一番,智能手機的迭代與此高度相關,但耶魯大學研究了eBay平台上50多萬部二手機型之後,發現三星手機使用54.5個月才會達到“經濟”壽命的終點,iPhone更是需要67個月,這意味著智能手機的合理壽命應該在5年左右,然而事實是,全球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是21個月,中國稍長是22個月,都僅有手機經濟壽命的三分之一。

一直以來,促成激進消費的動力就是品牌和硬體兩個因素。

最近幾年這兩個引擎的表現都不好,智能手機缺乏實質性創新,體驗同質化,加上技術成熟和產能過剩,手機本身的質量不斷提高,都抑製了換機需求,終端廠商可以通過行銷賺取溢價,反向壓榨上遊企業,供應鏈只能完美背鍋。

蘋果今年首季iPhone減產加上消減10%的產量就給諸多配套廠商帶來巨大衝擊,富士康龍華科技園區加班減少,做手機玻璃的伯恩光學也不再招工。一直關注蘋果的分析師郭明錤估計,今年第2財季iPhone出貨量大約在3400-3700萬部,雖然好於市場預期,但同比衰退仍達到14%左右,無疑會繼續拖累供應鏈廠商的業績。

有消息說,iPhone光傳感器供應商AMS已經調低了營收預期,給iPhone提供聲學器件的瑞聲科技營收也大幅下滑,VCSEL供應商Lumentu以及做射頻組件的Qorvo也是如此,負責AirPods和HomePod組裝的英業達以及為Apple Watch代工的廣達都面臨衝擊,至於股價受累最大的藍思科技更不必說了,女富豪周群飛身家縮水早已流傳眾口。

倒霉的還有與蘋果共進退的台積電。

從A10芯片開始,蘋果扔下老搭檔三星選擇台積電給iPhone和iPad代工,這確定了雙方的同盟關係,來自蘋果的訂單支撐了台積電20%的營收,去年更是把公司送進了美國《財富》雜誌的世界500強,淨利潤大約766億人民幣,甚至超過了華為,但從去年第4季度開始,台積電受累於蘋果的需求低迷,營收和利潤失去增勢,今年第一季度更是掉頭下降,同比跌落16%,台積電也只能指望獨家代工的A13芯片,與蘋果一同走出困境。

供應鏈的另一個災難是中小手機品牌的消失。

智能手機的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LG、聯想、諾基亞和傳音十大品牌控場,掌握了接近80%的份額,其他中小廠商組成的Others合計出貨量在去年下跌了22%,很多品牌處於消失的邊緣。

整個行業群雄並起的紅利期早已結束,也不再是投資風口,最近一兩年罕有新品牌誕生,連華為余承東也覺得,“這兩年太糟糕了,手機的贏利率不如銀行貸款利率,假如你把錢存入銀行,利率會高於手機。”

對供應鏈來說,5G概念看得見,摸不著,真正的利好只有柔性屏了。

柔性屏可以卷曲、拉伸,也更輕薄,可以改變現在的手機形態,雖然由於電池的限制,現有的玩法主要還是以折疊雙屏為主,但已經足夠重塑手機供應鏈的大格局了。

今年蘋果、華為、三星、小米、OV都會有柔性屏手機發布,美國USPTO已經授予蘋果一項名為“柔性輸入輸出電子設備”的專利,柔性屏概念在資本市場上成了大熱題材,2月15日滬指失守2700點,大盤慘淡,只有生產柔性屏的OLED面板廠商維持了強勢領漲,維信諾、錦富、凱盛等都表現不俗。

OLED具有自發光、廣視角、高對比度、低耗電的優勢,代表了手機顯示技術的方向,三星從2005年以來就佔據領導地位,但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企業迅速崛起,京東方等公司不惜以3-4倍的高薪從韓國挖人,據說京東方來自韓國的技術人員就有100多位,韓國法院甚至判令某三星離職員工不得入職某中國公司,否則每天賠償三星1000萬韓元,另一家韓企LG來華建廠時,韓國政府也要求不得“泄漏核心技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韓國公司對中國友商迅速崛起的恐懼。

柔性屏無疑是未來十年手機競爭的大殺器,但目前也有幾個問題。

首先,產品還沒來,產能已過剩。

除了三星、LG等韓系廠商,中國大陸、日本和台灣企業也入局柔性屏大戰,2017年11月京東方的6代OLED柔性屏生產線量產,年產能7000萬塊,還有柔宇在深圳的生產線,華星光電在武漢的生產線等等,計劃中的產能更不在少數。

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十多條6代柔性OLED生產線,大有供過於求的趨勢,而且手機很可能並不是主戰場,如果不能迅速應用於汽車、家居等領域,將會出現慘烈競爭。

其次,技術競爭還沒有真正展開。

柔性屏的原理並不複雜,OLED只需要一片基板材料,通過蒸鍍其上的顯示材料,無需背光燈就能自發光,將基板從玻璃換成塑料薄膜,就是所謂柔性屏了,以手機來說,其他硬體材料都好辦,電池是最大瓶頸,輕率壓縮或改變電池結構風險很高。

很早就出現的柔性屏之所以沒有普及,就是受限於這個瓶頸,但今年1月美國USPTO授予了微軟一項專利,就是擁有極高柔性的電池組件,技術核心是柔性的金屬絲網上部署镓基液態金屬,很可能幫助柔性屏手機起飛。

另外,OLED面板所需的蒸鍍設備掌握在日本Canon Tokki公司手中,後者的產能幾乎全被三星公司壟斷,京東方在四川成都的生產線已經確定會使用Canon Tokki的設備,其他面板廠商量產柔性屏,這會是個製約因素。

從目前來看,柔性屏的線路密度還有局限,需要從毫米級提升到微米級,否則只能適用於折疊形態的初級產品,而不能支持更多玩法。

柔性屏在消費層面的吸引力顯而易見,但輕薄、便攜、穩定性、實用性都有待考驗,而且所謂折疊手機也有內折和外折之分,我們即將看到的產品都是螢幕向外折疊的外折手機,相比之下,內折手機顯示效果更好,也更平整,才是真正的折疊手機,但業界一般認為今年只有三星能夠生產,其他品牌只能生產外折手機。

最後,柔性屏加劇了終端廠商和供應鏈的陣營化。

供應鏈廠商第一次有了發言權,柔宇主動叫板小米就是例子,因為小米的供應商是維信諾,可見終端廠商和供應鏈深度捆綁站隊已經是大趨勢。

柔宇得不到主流廠商背書,掌握的技術就沒有價值,只能不得已走向前台,去年發布了名為柔派(Flex pai)的折疊手機,但幾乎沒有實際影響。

綜合來看,三星在整個手機行業中硬體實力最強,面板業務也是集團的重要營收來源,但由於複雜的競爭關係,除了蘋果之外對其他友商的供貨一直非常“節製”,在柔性屏這樣的新技術上,友商依賴三星將是非常危險的。

蘋果iPhone的OLED螢幕一直是從三星採購,但雙方關係微妙,所以蘋果也給了在大尺寸OLED技術有優勢的LG Display訂單,日系廠商JDI、松下、索尼合資成立的JOLED聯盟也參與競爭,他們的面板不用蒸鍍製備,而是用生產效率更好的高精度噴嘴,倘若蘋果押寶這個聯盟,競爭將變得很熱鬧。

華為的柔性面板是京東方供貨,去年京東方柔性屏發布時小米、OV也都來月台,但小米的螢幕供應商主要還是維信諾,之所以如此,核心是便宜,京東方6.39寸柔性屏的成本在80美元左右,柔宇因為用的是自研的蒸鍍機,成本可能更低,但柔宇有變身終端廠商的野心,所以小米選擇清華背景的維信諾就理所當然了。

OV一直是手機市場的重要玩家,OLED的貨源掌控力卻比較弱,OPPO R9問世後曾一度改用LCD螢幕就是例子。2016年底,OV和華為加強了對OLED產能的投資,當時大家都選擇押寶柔宇,但在今年初小米和柔宇口水仗打得最激烈的時候,OPPO某位高管卻發文聲稱:現階段柔性屏的體驗並不完美,背後的潛台詞耐人尋味。

不管柔性屏會不會顛覆手機大格局,會不會重構終端廠商與供應商的關係,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一代消費者馬上要有新玩具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