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起點上,上海衝刺國際金融中心將這樣做

如果將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比作1000米長跑的話,上海正在做最後100米的衝刺。

目前,上海已打下扎實基礎,金融市場生機勃勃,正逐步形成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品種多樣化和交易機制多元化的市場體系。

與此同時,衝刺階段的上海同樣面臨挑戰,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優化市場環境、推進對外開放、提高國際地位,如何“優中更優”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些挑戰,2019年以來,中央和上海層面推出各項舉措,發力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1月22日,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3月15日,組織召開圍繞加速推進上海國際金融建設座談會等,明確建設任務和措施。

在座談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資源功能,營造國際一流金融發展環境,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四方面”舉措,加速衝刺

事實上,新世紀伊始,上海便提出了從2000年開始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三步走”戰略,即五年打基礎、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完成;而在進入第二個十年前,即2009年,國務院發布“19號文”,明確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要求“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今來看,“三步走”戰略已然行至最後階段,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進入決勝階段。

如今的上海,金融市場生機勃勃,正逐步形成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品種多樣化和交易機制多元化的金融市場體系。同時,上海金融業的發展也得到了國際認可,比如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IC)中的排名穩步提升,由原先的十名開外一舉躍進前五,最新一期(第25期)的排名顯示,上海再次位列第五,與上期持平,且得分從前期的766分上升到了770分。

排名前進的背後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步伐的加快。決勝階段,上海該如何發力?3月15日下午,在圍繞加速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座談會上,李強書記發表了他的看法: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資源功能,營造國際一流金融發展環境,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李強看來,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把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擺在重要位置,而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功能是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攻方向之一。

落實到行動中,李強表示,要加快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中心,積極參與金融科技試點,建設金融風險管理和壓力測試中心;進一步開展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擴大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著力提高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質量,集聚更多金融機構等。

衝刺新起點,機遇挑戰並存

對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而言,2019年具有重大意義,帶著過去18年的成果與經驗,上海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加速衝向最終目標。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1645.8兆元,同比增長15.2%;在滬金融機構總數1605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佔比近30%;2018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5781.6億元,佔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的8.4%,居全國城市之首。

另外,金融市場中,股票、債券、貨幣、外匯、黃金、期貨、票據、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集聚,上海場內現貨黃金交易量、多個期貨交易品種交易量為全球第一;上海證券市場股票籌資總額在2018年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值和股票交易額分別位居全球第四、第五。

內部發展的同時,上海金融業“走出去”從未停止。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持續提升;設立自貿區,增設自貿區新片區;組織銀行發行自貿區跨境同業存單,發行和投資主體擴大至外資銀行;推出以人民幣計價、交易和結算的黃金集中定價交易業務的“上海金”;設立自由貿易账戶(FT)體系等,無一不顯示對境外投資者的歡迎,更有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的加碼助力。

數據顯示,滬港通、深港通自開通以來雙向累計交易額已超過14兆元人民幣,2018年累計淨流入2254億元人民幣;債券通2017年開通以來,累計交易額近1兆元人民幣,累計淨流入1715億元人民幣。

不過,還需提及的是,儘管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已取得了不錯成就,但相較於排名前列的紐約和倫敦,上海仍存差距。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今年1月份曾表示:“對標全球最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還存在一些短板。”

他舉例稱,雖然市場功能齊全、交易量大,但產品不夠豐富,且在整體上缺乏全球性的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程度需進一步提高,作為全球投資、融資中心的作用發揮不夠,國際影響力不足;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金融發展軟環境需進一步優化等。

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深有研究的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嚴弘教授亦告訴記者,紐約和倫敦的金融業較為發達,兩者雙向發展離岸金融和在岸金融,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具體來看,紐約主要以在岸業務為主,帶動離岸業務,紐約擁有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末,在紐交所掛牌的股票總市值達20.68兆美元,佔全球市場的23.02%;而倫敦的主要優勢體現在它的國際化程度、強大的外匯市場、完整的金融配套裝務和金融人才聚集,倫敦以離岸市場為主,擁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市場,是境外美元的主要交易市場所在。

穩步前進,縮小差距

為了進一步縮小與成熟國際金融中心的差距,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央和上海舉措不斷,加速推進建設進程。

就在今年1月22日,《行動計劃》發布,為確保2020年如期實現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戰略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方向指引和實現路徑。

《行動計劃》從多方面明確了建設任務和措施,指出上海在2020年將要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異塵餘生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創新高效、透明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行動計劃》也提到,在擴大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創新中,要集聚和發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場影響力的資產管理機構,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在滬發行人民幣債券,建設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全力配合支持證監會、上交所推動科創板及注冊製試點落地,深化長江三角洲金融合作,為全國金融業改革創新積累經驗。

在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資源功能中,要健全體系、提升行業競爭力,如建設金融科技中心,構建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鏈;探索設立“一帶一路”再保險承保共同體及營運平台,建設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支付清算中心等。

在營造優良金融環境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中,要建設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爭取金融產品、技術應用、機制創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試;加快與國際接軌,建設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創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國際一流的優良金融生態系統。

目前來看,上述安排正有序開展。上海已經吸引了38家國際知名對衝基金和資產管理機構來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的試點,全球排名前20家的資產管理機構已經有十多家落戶上海;科創板及注冊製落地在即,自3月初相關制度規則落地後,各方積極進行相關工作安排。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在《行動計劃》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上海將制定新一輪的金融機構支持政策,建設面向國際的更好的金融市場,輔以資金、政策措施、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如推出人才獎、金融機構落戶政策等。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裴傳智稱,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從交易量、參與機構以及國際開放這三大指標來看,都取得了大幅進步,而下一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和科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