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超五輪打完U23新政怎麽玩 哪些人真正受了益?

配圖配圖

  稿件來源:新快報

  “上港模式”或漸成主流

  據新華社電 2018賽季中超聯賽戰罷五輪,以取得五連勝的上海上港隊為代表,大多數球隊在U23新政面前更傾向於首發一人,而半數以上替補U23球員的出場時間不足十分鐘,U23球員使用的“上港模式”似乎正成為聯賽主流,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U23球員憑借努力逐漸站穩腳跟,這證明U23球員生存的關鍵仍在於自身水準,僅依靠政策支撐難免曇花一現。

  1人首發、2人替補的“玩法”最流行

  回顧五輪聯賽,除了首輪有8支球隊首發1名U23球員,此後四輪首發1人的球隊均達到12-13支。顯然,大多數球隊在嘗試變化後選擇了更保守的U23球員使用方法。上港五連勝高居榜首,但在U23球員使用上他們也是最“吝嗇”的,所有6支連續五輪首發1人的球隊中,他們的10人次替補都是在最後10分鐘甚至傷停補時登場,第五輪首發的張華晨更是僅打了37分鐘就被換下,上港主帥佩雷拉在手握一把“好牌”的情況下,顯然力圖將新政對球隊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不過“上港模式”並不是贏球的“萬能鑰匙”,上港的五連勝更在於其整體實力的強大,目前看來,這一模式對強隊似乎更為奏效。恆大主帥卡納瓦羅在首輪首發2名U23球員卻遭遇“開門黑”後,果斷轉為“上港模式”,隨後取得了四連勝。同樣是後四輪采取“1+2”模式的北京國安隊取得了3勝1平的戰績,而一直堅持“1+2”的另一支滬上勁旅上海申花隊也取得3勝1平1負的戰績(唯一敗績是輸給了上港),這四支球隊也暫居積分榜前四位。

  對一些整體實力沒有那麽出色的球隊而言,“1+2”並非一試就靈的靈丹妙藥,上賽季大量使用U23的河南建業隊因為種種原因成了“落後分子”,但堅持五輪使用“1+2”只得到了1勝1平3負的成績,同樣一直“1+2”的貴州恆豐則只有1勝4負的戰績,或許塔拉吉奇和曼薩諾可以考慮下向大連一方隊、北京人和隊的主教練學習一下——雖然後兩者的戰績也很糟糕,但他們嘗試大膽使用U23球員,並有了一些“回報”:人和三次2人首發取得1勝1平1負的成績,反而是1人首發的兩戰全部告負;大連前三輪使用“1+2”全部輸球,但近兩場取得兩個平局,特別是第五輪他們首發了四名U23球員,創造了本賽季的單場首發紀錄,汪晉賢還打入一球。

  在所有球隊之中,山東魯能隊顯得最為另類,雖然大連和江蘇蘇寧隊分別有過首發4人和3人的紀錄,但前者受製於整體實力,後者在博阿基耶、吳曦等主力傷愈的情況下U23球員出場時間大大縮減,唯有魯能目前仍能保持場均首發2人,而且還能以3勝2負的戰績排在積分榜第五位,他們能否一直把握好鍛煉U23球員和戰績之間的平衡值得關注。

  哪些U23球員真正從新政中受益?

  當然更值得關注的是U23球員的場上表現,畢竟政策只能保證讓球員出場,能否在球場上贏得主教練的認可還要看表現。值得一提的是,五輪過後確實有一些驚喜,除了韋世豪表現穩定坐穩國安主力外,蘇寧小將黃紫昌橫空出世,打進兩球的他成為目前最炙手可熱的U23球員之一。此外,鄧涵文逐漸坐穩了恆大的U23主力位置,上港小將陳彬彬利用前兩輪不到20分鐘的表現,一度將名氣更大的胡靖航“擠”到了替補席上;剛剛結束的第五輪更出現了4名U23球員進球的一幕,其中不乏關鍵進球。顯然,只要能抓住上場的機會有所表現,U23球員的“上位”或許並不那麽艱難。

  但“冰與火”總是共存的,五輪比賽的替補U23球員有超過半數是在最後10分鐘內登場“對付”新政的,第五輪的26人中有19人是在最後10分鐘內上場的,河北華夏幸福隊還兩次用U23球員換下剛剛換上場的U23球員,操作手法令人大跌眼鏡,其鍛煉效果如何要打一個問號。另一方面,這樣的“對付”也讓很多球隊面對落後的局面無從調度,“後手”匱乏讓不少忠實執行“1+2”U23戰術的球隊很難扳回比分,未來這一現象或許仍會是很多主帥面臨的頭號難題。

  多少令人欣慰的是,預備隊比賽正逐漸成為“U23聯賽”,一些儲備豐富的球隊會派出全U23的首發甚至是全U23的大名單,雖然在聯賽中上場機會寥寥,但更多的U23球員(多數球員實際年齡其實要小於23歲)正通過預備隊聯賽不斷磨礪,這對於中國足球來說應該是個好信號。

  聯賽才剛剛開始,“上港模式”一旦遭遇傷病或者停賽如何調整?魯能是否能將他們引以為傲的青訓“落實”到賽場和成績上?大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青春風暴”掀起者?誰能成為下一個脫穎而出的黃紫昌?關於新政的一系列問號仍需要一輪輪的聯賽去檢驗,行百裡者半九十,對U23球員來說,漫長的聯賽裡始終都有機會,但機會只會留給準備最充分的那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