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起打罵,更傷孩子的就是這7句話!父母千萬不要說了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給孩子最好的」找到了力量

轉載授權請回復「轉載

給孩子最好的

300萬父母都在關心的育兒故事

很多爸爸媽媽總是煩惱: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也一天比一天不聽話,有時候不得不吼他們,可吼完之後又立刻後悔了!

怎麼辦?

想要孩子聽進去你的話,不是靠聲音大,而是要打開孩子心門。

這幾種對話方式要不得

1

非難式對話——「你怎麼總這副模樣?」

孩子打遊戲沒去做功課,媽媽說了一遍後過了一會兒,孩子還是沒從椅子上起來,一心只顧打遊戲。這時,媽媽的脾氣就會爆發了:

「我說你怎麼天天這副模樣?你看看別人,全都埋頭苦乾地學習。也不看看都什麼時候了,怎麼還這麼弔兒郎當的就知道玩玩玩……」

當「總是」「常常」「天天」這種字眼蹦出來時,針對的便不僅是孩子這次的錯誤行為,而是直接給孩子扣上了一個「向來如此」的罪名。

2

輕蔑式對話——「你有沒有腦子?」

「你有沒有腦子?我看你根本就不是塊學習的料!」「就憑你?你瞧瞧人家XXX」「你怎麼連你弟弟都不如!」這些是典型的輕蔑。旁敲側擊地加以取笑或諷刺,這會讓孩子感覺到比非難還要強烈的憤怒和傷害。任何時候,輕蔑式對話都是不可取的禁忌。

人際交往大師、「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教授說過:「輕蔑在人際關係中,就像是對人潑灑鹽酸一樣,具有極強的毒性。」

3

疏遠式對話——「我什麼時候問你了?」

轉移話題或不予回應,很容易讓孩子和父母產生距離。被對方當空氣一樣輕視,其傷害一點也不亞於受到非難或輕蔑。疏遠式人際關係的對話分好幾種,可以是假裝沒聽見對方的話,不予回應;也可以是聽不進對方的話,只顧說自己的。

例如,孩子告訴媽媽「媽媽我餓了,想吃東西」,而大人卻答非所問地說「學校的班車快到了,趕緊的」。這些都是導致關係疏遠的對話方式。孩子會以為,對爸爸媽媽來說,自己一點都不重要,所以才會被他們輕視,於是會和父母漸漸疏遠。

4

抵禦型對話——「這都是為你好!」

相信很多媽媽都說過「我這樣說你,還不都是為了你好?」「都是因為擔心你才會這樣的。」「哎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吧!別成天就知道埋怨父母。」……就這樣,他們把問題的所有矛頭都指向了孩子,似乎家長就絲毫沒有責任。

但孩子既不能從這些「絕情」的「諄諄教導」中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也不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有的孩子只會覺得家長就知道假惺惺地關心自己;還有的孩子會極端地認為所有問題的原因可能真的都在於自己,於是陷入自責之中,漸漸關閉心靈之門。

5

斷定式對話——「是不是你乾的?」

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直截了當下結論,只能讓孩子更緊閉心靈的門窗。「放學後是不是去網咖玩了?」「你是不是又打弟弟了?」「作業居然做全對,是不是抄答案了?」「剛出去接個電話,回來就看見你在玩,你是不是一直都沒在看書?」

面對一個心裡已經下定結論的人,你是不可能與他繼續良好對話的。即便父母猜對了,孩子也會急於否定這些事實,找借口搪塞,對父母撒謊。如果孩子根本就沒做過那些事,卻被父母冤枉,孩子就會委屈至極,甚至走向極端。

6

助長自責的對話方式——「都怪你!」

有時媽媽沖別人發火時,孩子會小心翼翼地想,這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夠乖才會惹媽媽生氣;父母不和而鬧離婚,孩子也會認為這都怪自己不好;弟弟摔了跟頭受傷,有些孩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沒能照顧好弟弟造成的。

如果不想給孩子的自責感元情緒煽風點火,就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呵護孩子,不去說「都怪你」這樣責備的話,讓孩子明確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7

命令+訓斥式對話——「快給我住手!」

有不少家長直言不諱地訓斥和命令孩子,也有一些家長表面上與孩子平等對話,最終談話內容還是會落在「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必須這樣……」的命令和訓斥上。

家長和孩子關係疏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人不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這也是前文提到的外教比家長更受孩子依賴與信任的原因,即外教更懂得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健全的人,而不是家長式的專製對待。

多說讓彼此的心靈貼近的話

拉近彼此心靈的對話方式並不高深莫測,也不需要特別精湛的技術。只需要說話者在與別人對話時,盡量不說讓對方感到受傷的話,再遵守幾點原則,就完全可以實現這個目標。其中,最基本的兩點就是「傾聽」和「包容」。

1

傾聽型對話——「啊!原來是這樣」

對話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懂得傾聽。只要做好這一點,就能夠讓孩子打開至少一半的心扉。傾聽是情緒管理訓練中最基本的構成因素。

「哦,原來是這樣啊!」「是吧,那後來呢?」……

時而輕輕這樣說一句,表現出對孩子敘述內容的關心和傾聽意願,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敞開心靈的大門。就算你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僅僅是信任地點點頭,也能夠獲得預期效果。只要做好這一點,就能夠讓孩子打開至少一半的心扉。

2

包容型對話——「你一定很難過」

當孩子生氣或傷心時,問一句「你現在有些生氣是嗎」或「我想你一定很傷心」,以表示你已經接納了他的情緒流露。這樣看似簡單的話語,在情緒管理訓練中卻能帶來非同一般的效果。

例如,孩子學習了會兒,突然說:「媽媽我餓了,想吃東西。」這時,家長完全可以用包容型的對話方式回應道:「哦,寶貝餓了,那你想吃點什麼呢?」如果換一種方式,說:「怎麼一讓你學習,就說肚子餓呢?沒見你老老實實坐上十分鐘過。」「天天就知道吃,看你都胖成什麼樣了?」

任何時候,包容都應該放在第一位。

按個,留個言再走啦~讓我們看到你的觀點!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