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向的寶寶應該如何引導?

父母對寶寶賦予愛、精心護理和敏感反應有助於寶寶的良好適應,包括改變、糾正其適應不良的特性。如何塑造寶寶逐漸建立理想的氣質,一句話乾貨就是建立安全依戀型親子關係。因為安全性依戀的建立會讓寶寶的社會交往傾向和能力變強,良好地適應社會,更能讓寶寶的認知、智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發揮,使自身成為進取和聰穎的人。

對孩子來說,依戀是孩子開始對經常照管他的人產生一種依賴,就是說對誰最親。一般來說,孩子到8~9個月時對媽媽最依戀,這種依戀到13個月左右到達最高峰。

兒童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社交型的(sociable),有的不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非社交型的(non-socialte) 。這兩類兒童都是正常的,你的孩子可能屬於第二類,這類孩子並不「壞」。 兒童有先天秉賦的一面,但出生以後,在社會化進程中,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你可以創造一些環境,使他的社會化過程「走」得更好,願意和他人交往。

比如: 1、他已經四歲了,可以與他講和小朋友玩的道理了。多說,有好處,但如果短時間內效果不大,也不要批評和責怪,性格一旦養成,改變比較困難,批評和責怪會使他更退縮。

2、在假日,可以帶他到親友家去串門,和親友的孩子一塊玩,你也參加,他也許會願意,次數多了,也會改變不合群的性格。

3、和成人打照呼,叫聲「老師好」是有禮貌的表示,但如果孩子不這樣做,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我有兩個同事的孩子,五六歲以前從不和人打招呼,也不是什麼大錯誤。這些孩子再大一點會好一些。不要以為孩子不叫人,自己沒面子,是否可以放鬆些,不強迫他這樣做?有時你一定要他叫人,他就是不叫,反而會使自己很尷尬。

4、和幼兒園老師經常聯繫,希望老師常講些合群、有禮貌的兒童人人喜歡的故事,對他會有好處。

5、有時可以和他一同看有性格開朗主人翁的圖畫故事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讓他學習活潑的性格。

6、孩子在你們和別人講話時不高興,甚至用石頭砸人家,是不願意你們冷落他,要用激烈的行為「找回」你們對他的注意,你們知道他有這個「毛病」(當然,這種獨佔爸爸媽媽的心理也不是對的,這是獨生子女常有的問題),就應該事先和他講:「爸爸媽媽要和叔叔阿姨談點事,你一個人玩一會兒積木(或他喜歡的玩具),等一會兒叔叔阿姨走了,我再和你玩」,「大人講話的時候,你不要打人家,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等。孩子已經四歲了,這個道理他是能懂的。

7、常和孩子玩遊戲,激發他的歡樂情緒,這對於培養他有開朗的性格有很大的好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