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垃圾分類在中國難推廣?他們在上海趟出一條路

進入冬天

霧霾又成了全民關注的熱點

其實,一場比霧霾影響更深遠、

更持久的環境汙染早已蔓延開來

那就是垃圾圍城

是不是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

喝完隨手一扔的礦泉水瓶

擦完汗的紙巾、吃完飯後的剩餘飯菜

還有外賣、快遞包裝盒……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製造垃圾

按照保守的算法

我國人均日產垃圾1.12kg

你可能根本不會在意

這些垃圾會被扔到哪裡去

現在,來看一張圖:

這是2010年的北京

黃色標簽是北京市周圍的垃圾處理廠、垃圾堆

這,就是所謂的“垃圾圍城”

城市文明高速發展的副產品

全國668座城市中

幾乎已有2/3都被垃圾帶所包圍

而且經濟越發達,包圍越嚴重

對我們來說

把垃圾一扔仿佛就和自己沒有關係了

但是對於城市來說,卻已經不堪垃圾的重負

難道我們對此就束手無策了嗎?

當然不是,解決辦法就是垃圾分類!

怎樣將垃圾處理融入到居民日常生活

讓大家自發地去做好垃圾分類?

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谘詢服務中心

(以下簡稱“愛芬環保”)

經過6年多的實踐,探索出了一種新思路

01

我們丟掉的垃圾,還會回到我們身上

上海,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可很多人不知道

上海也是全國產生垃圾最多的城市

2016年,上海年生活垃圾產生量達879.9萬噸

排名全國第一

每16天產生的生活垃圾

就能堆成一座金茂大廈!

在土地資源這麽昂貴的上海

需要兩個老閘北那麽多的

土地面積來填埋垃圾!

宋慧看到從小生長的故鄉

與後來國外留學之地環境相差甚大

一面是汙水橫流,一面是環境優美

這些經歷和巨大的落差促使他開始

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如今的故鄉和大自然遍地都承載著

人類生活進程所遺留下的垃圾。

這種情況讓人無比焦慮,

但我還是毅然選擇面對它。”

宋慧,愛芬環保聯合創始人、總乾事,阿拉善SEE基金會創綠家、勁草同行夥伴

我們產生的生活垃圾最後都去哪了?

直到看了紀錄片《垃圾圍城》之後

宋慧才知道,我們丟掉的垃圾

最後有很多會變成有害物質回到我們身上

處理垃圾最常用的方式是填埋或焚燒

但這兩種方式都會帶來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

而推動垃圾的源頭減量和分類

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真正出路

宋慧和他的夥伴開始在

上海揚波大廈進行垃圾分類試點

起初很多人都認為試點不會成功

但三個月後,效果很快就產生了

那裡也成了“愛芬環保”的最初起點

城市垃圾分類的夥伴創辦了“愛芬環保

致力於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解決

最終希望人人都享有美好的環境

02

探索適合中國的垃圾分類方法

剛開始做垃圾分類試點時

宋慧先找了寶山路街道

希望他們能幫忙動員一下社區

看哪個小區願意試試

各小區一開始都不願意,反覆溝通後

揚波大廈業委會表示願意試試看

一開始,居民們大多漠不關心

覺得不過是社區心血來潮做的活動

政府曾多次發動社區展開垃圾分類

但每一次都匆匆了事

大家認為這也是一次“面子活動”

剛開始時每天早上都在垃圾桶旁值班

告知居民該怎麽分類垃圾

理解分類的好處後

小區裡的居民逐漸參與了進來

上海保平小區內的居民正在進行垃圾分類,旁邊的志願者幫她在“綠色账戶”上進進行記錄。攝影/澍

宋慧他們還買了一個堆肥桶

用來做廚余垃圾堆肥

先用一段時間展示怎麽堆肥

再將堆肥產生的肥料倒進小區的枇杷樹旁

當年樹上真的結了很多枇杷

居民們看到了整個過程,覺得很神奇

裝有感謝信的袋子,裡面放上枇杷

送給了大廈裡每一戶居民

“很多人說,這是第一次吃到小區裡的枇杷,

感覺和小區的聯繫更深了,

願意一起做垃圾分類。”

愛芬試點小區內的垃圾分類箱,目前上海200多個社區內都設定有這樣的垃圾分類點,每天早上會有社區內的志願者在垃圾廂房旁值班,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攝影/澍

就這樣,宋慧開始逐漸將

垃圾分類的經驗推廣複製到更多社區

截至2017年

“愛芬環保”已在上海273個小區推動垃圾分類

覆蓋超過30萬居民

以垃圾填埋、焚燒減量計算

經其介入的社區,垃圾減量率在30%-70%之間

實行18年來,效果並不理想

居民參與率低,社區推動困難

除了法律政策方面的短板

缺乏適合中國社區的

垃圾分類推動方法和技術是很大的原因

然而,“愛芬環保”不斷總結經驗

創造出了“獨門絕技”——

被稱為“愛芬模式”的

社區垃圾分類減量解決方案

宋慧正在展示愛芬環保製作的垃圾分類小貼士,攝影/澍

它以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三期十步法”為核心

聯合垃圾分類鏈條上的各個利益相關方

在社區建立可持續的垃圾分類管理系統

在半年到一年內即可達到

讓社區大部分居民實現自主、持續分類的目標

從1個老閘北區到如今上海的3個區

從1個社區的半年試點

到273個社區的規模化嘗試

從扎根社區垃圾分類

到探索綠色零廢棄生活方式

“愛芬環保”圍繞“垃圾分類”和“社區”

在七年多的累積和反覆實踐中

尋找到了適合中國城市社區的

垃圾分類方法和技術

《社區垃圾分類的愛芬模式》報告,《商業生態》聯合創作

03

隨手撿拾隨手公益的戶外活動新風尚

除了城市社區裡的垃圾

“愛芬環保”也關注到了戶外的失控垃圾

2014年,“愛芬環保”發起了撿拾中國”項目

倡導形成“隨手撿拾隨手公益”的戶外活動新風尚

以期達到“淨山、淨水、淨心”的目的

活動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輕人參與

有志願者參加完活動說:

“我參加這次活動後發的朋友圈,

是我有史以來獲得點讚最多的活動。”

中國環保公益界首個互聯網撿拾平台

——“撿拾地圖”和“撿星地圖”

通過這個線上平台

建立起全國“隨手撿拾+戶外運動”

的時尚環保活動體系

以此實現全國戶外垃圾大數據的

收集及分析等工作

在2018年9月15日的世界清潔日

158個國家聯合發起了5小時撿拾清理行動

接力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

參與人數最多的垃圾清理環保馬拉松

全世界共有1700萬人參與

覆蓋了中國31個省市,132個地市

將近10萬人在這一天

共同參與撿拾清理的聯合行動

引導百萬人“看見垃圾,撿起垃圾,減少垃圾”

倡導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清理垃圾總量達到754噸

(數據截至為9月16日)

也是撿拾我們丟掉的文明

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04

在SEE的陪伴下成長

從2012年到2018年這6年間

“愛芬環保”能從一個草根團體

成長為一個有成熟運作模式的機構

離不開阿拉善SEE基金會

在不同階段的支持和幫助

2013年,愛芬環保入選

阿拉善SEE基金會“創綠家”計劃

獲得了一筆15萬元的非定向資金

“這筆資金很重要,我們可以付租金,

可以發工資,能招募員工了。”

宋慧高興地說道

隨著“愛芬環保”的全職員工慢慢達到十幾個人

宋慧面臨著更多人員的管理

以及未來組織的戰略設想等問題

2015年,在“愛芬環保”成長的關鍵期

又遇見了阿拉善SEE基金會的“勁草同行”

——面向環保組織成長期關鍵人才支持的計劃

“愛芬環保”入選“勁草同行”計劃後

讓團隊在管理和業務上有了

更專業化的支持、匯集了更多的資源

勁草夥伴大會開幕時,宋慧給參會者介紹如何舉辦一場零廢棄的盛會。 秋筆

對於宋慧來說

勁草同行和創綠家最大的不同在於陪伴

“勁草同行對環保組織支持更長期,

創綠家只有一年,

勁草同行的非定向資金資助有三年。

更重要的是有人才培養計劃,

這對成長型公益組織很有用。”

阿拉善SEE會給每位勁草夥伴安排

企業家導師和公益導師

宋慧主要的三位導師為:

企業導師葉宇巨集、公益導師盧迎迎、

三元戰略導師王瑛

宋慧經常會同導師見面

有時是在愛芬的辦公室,有時是在導師的家裡

導師們除了知識上的幫助

也為其了帶來更多資源

在王瑛和葉宇巨集的幫助下

“愛芬環保”拿到了

阿拉善SEE華東項目中心的40萬元資金

這筆錢用於將“愛芬環保”的

垃圾分類經驗進行可視化的表達

讓更多人清晰了解愛芬在

垃圾分類方面積累的知識與經驗

在勁草同行的陪伴下

“愛芬環保”和其他夥伴們正在迎風成長

從一個小區到服務四個街道

最後將經驗與方法傳播給更多人

在這個過程中

阿拉善SEE基金會不僅為愛芬環保的成長

提供了資源和技術的幫助

更是一種長久的互相陪伴與進步

大地給予人物質的精華

我們不該回贈物質的垃圾

2008年,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發起成立了阿拉善SEE基金會,致力於資助和扶持中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的成長。

自2008年成立以來,阿拉善SEE基金會以環保公益行業發展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綠色供應鏈與汙染防治、生態保護與自然教育三個領域,通過資助和扶持中國民間環保NGO的成長,打造企業家、NGO、公眾共同參與的社會化環境保護平台,已成為中國本土最具影響力的環境保護組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