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命年輕得像一片海

文/鄒近夫

我是偏愛秋天的,尤其是桂花開的季節,然而直到整個秋天過完,我才想起小剛唱的那首黃昏。“依然記得從你口中,說出再見堅決如鐵,昏暗中有種烈日灼身的錯覺,黃昏的地平線,劃出一句離別,愛情進入永夜...”這是一首男人的悲傷情歌,哀而不傷。想必能輕易哼出這首歌的人,80後和90後為數居多。還記得放VCD的日子,那個黃昏的畫面淡淡地映現出來,婉約傷感的聲音,一刹間像潮落般忽近忽遠。

那時候,聽黃昏一定是在黃昏時候聽。翻開記事本也一定會唱記事本。竟自以為人世間的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放手愛情,我的哀愁就是在這種旋律下瘋長的,對我而言,每一場分別背後,都應該有一個卑微的自己,放在後頭。那時候,我們的心也許真的很亂吧!總想一片空白,於是四處尋找空曠的地方,田野,山丘,裝作心事重重的樣子,詢問老天在不在。如果冬天來臨,那麽寒風會從破碎的玻璃窗戶吹來,內心的獨白也就開始了,向著那個缺口,像極了一個偷偷藏好寶藏的人。

人生路途和聽歌有些相似。把風聽成歌聲的人,自然一切都成了生靈,把讀書看成行路的人,生命猶如一片年輕的海。法國作家雨果曾說,“比陸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讀《巴黎聖母院》的時候,我猜想世上一定有一個艾絲美拉達的姑娘,善良天真,但為她對愛情膚淺的認知而驚訝,也為她徒愛弗比斯的虛表而扼腕歎息,於是我以為貌美的女子一定會被無情的命運捉弄,會遭遇克洛德一般的人物。然而現實並非如此。中國有句老古話,“行難知易,有如是者。”紙上得來的東西並不能完完全全放在生活當中,竟然如此,讀十年書看似有點不勝行萬裡路?何況讀書像是誤導了人生。原來世間貌美的女子,並不如書裡寫得那樣,天真活潑。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不正是印證了這句話嗎?如此一來,倒不如行萬裡路。很多人也選擇了這條康莊大道,但很多人都沒有走出什麽名堂。我身邊就有很多走了十萬八千里路的人,有的去過雲南四川,有的去過河北山東,但他們至多記得當地的風俗民情。往往一回憶,總唉聲歎氣,似乎有些路程沒有發揮好,有些路程早已被歲月侵蝕模糊。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當中幾乎沒有人感受到一花一草一世界的宏大。為什麽走了那麽多路,還是會覺得人生不勝一場醉呢?因為一開始那些征途是漫無目的的,雖然像是人生,可是到頭來一無所獲。而唐僧之所以取得真經,只因磨難這個過程十分重要,倘若一帆風順,那麽他便悟不出大道了。

讀十年書是人生,行萬裡路也是人生。知善惡,明是非,有如讀書和行路。讀書,竟知真善美,竟知假惡醜;行路,則踐行真理,不斷思考。讀書是一個靜態的過程,知面目醜陋的卡西莫多並非十惡不赦,大義凜然的副教主可能道貌岸然;行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行路並非單純地指走路,走了多少裡路,平常普通地走下去,收獲甚微。讀書,可以辨別身邊的人事,行路,將其一一對號入座,分毫不差。

生命縱橫,不正是如此嗎?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經歷那麽多的磨難,所以我們可以拿聽歌的心情,捎上書中的幻想,行走在人間,看到陽光溫暖會滿足,看到花開花謝也會動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生傾訴,可以設想自己不同的人生軌跡,生命年輕得像一片海。如果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片年輕的海,當似水流年的青春遠渡之後,風平浪靜的水面,除了偶爾飄蕩一些浮遊的陽光外,盡是自由的魚兒,連海底的貝螺都應該清晰可見。這時,生命裡全部的寄托,不會因為一場狂風暴雨而渾濁,也不會再因為一絲漣漪而焦慮不安。

左岸記:要麽讀書(明理),要麽旅行(踐行),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誠如作者所說,只會讀書,那麽知道再多的道理也不一定能過好這一生;不讀書,走再多的路,也可能只是個沒有目的的郵差。所以,讓讀書和旅行結伴同行,目標是廣袤的星辰大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