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讀書的人,天天都在過“讀書日”

周俊生 時評作者

昨天,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

這一節日在今天的中國已經獲得了越來越高的地位,很多地方會組織讀書活動,將喜歡讀書的人聚攏在一起,暢談讀書帶來的收獲與愉悅。但即使是在這樣的場合,很多與會者仍然手捧著一部智能手機,閱讀各種通過微信傳播的資訊,而那帶到會場、本應是主角的書,反而受到了冷落。

不必苛責這些低頭族。互聯網時代,人們開始接受和習慣在電子設備上閱讀,必然帶來紙質書本閱讀的不斷減少。重申“世界讀書日”,也是希望喚起讀者對紙質圖書的熱情,讓紙質圖書能夠延長它的生命力。

互聯網的普及與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每個人都可以隨身攜帶一座圖書館,隨時隨地可以開啟閱讀。如今,在很多城市的地鐵上,最常見的情景是很多人捧著手機在閱讀,卻很少有人在閱讀一本紙質書。這讓不少人憂心忡忡,他們經常拿一些國家的地鐵乘客作對比,來說明國外的地鐵乘客多會讀書,而國內乘客則相反。我對這種對比一直是不以為然。中國到處可見到的手機閱讀,證明了中國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發展神速,沒有什麽不好。人們用一部手機就可以連通全世界,獲取知識,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也是正面的、積極的。

不過,這並不是說手機閱讀毫無瑕疵。人們在手機上接收的,通常是一些短小輕鬆的文字,只能算是一種“輕閱讀”。特別是手機上的文字缺少了像紙質圖書一樣的後台編輯,人人都可以是資訊的發布者,導致品質良莠不齊,有的內容不健康,有的文字粗糙。這一先天不足形成的結果就是,一個人如果只是在手機上閱讀和接受資訊,就很難通過閱讀抵達應有的深度。雖然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多數普通人的紙質閱讀也總是趨向於淺顯讀物,但手機閱讀加速了這種讓人不安的趨向。因此,有識之士反覆地呼籲並非多餘,至少在目前,紙質圖書仍然應該在我們的閱讀中佔有重要地位。

最近幾年,隨著“世界讀書日”這個節日引進中國,推廣讀書活動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以我居住的上海來說,各個街道都辦起了圖書館,且早就借助發達的互聯網系統,與上海圖書館實現了聯通,讀者可以在家門口實現上海圖書館存書的借與還。再者,近幾年,上海的實體書店得到了政府財政的資助,一些民營企業也熱心於開辦書店,使城市的這道風景一直保持著靚麗的形象。在我的家鄉江蘇常熟,許多村也辦起了圖書館,村民可以就近閱覽圖書。

讀書成為越來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最直觀的印證就是圖書閱讀率的提升。據剛剛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7年中國的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閱讀量為4.66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12本。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人均電子書閱讀量增加了近三倍左右,但國人閱讀紙質書的閱讀量,每年仍高於電子書。

現實中,很多人總以為讀書沒什麽用,一些父母熱衷於督促孩子讀書,但他們自己卻更願意沉湎於麻將桌,而不願讀書。這是一種由對讀書的誤解所產生的情況。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的前途、為過上美好生活而打拚的願景,但由於讀書不能直接給人帶來財富,因此被打上了“無用”的標簽。殊不知,一定要有用才讀書,是一種過於功利的表現。

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可以讓人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讓人產生向往,讓人產生追求,它可以幫助人擺脫生活中的狹隘、平庸和不如意,變得心胸開闊。簡單地說,它可以讓人文明起來,聰明起來,快樂起來。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也許不能給你創造財富,但是,一個有能力創造財富的人,一定是喜歡讀書而不是沉溺於麻將桌的。如果一定認為有用才讀書,因為讀書不能填飽肚子而拒絕讀書,那喪失的不是書,而是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

對於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來說,“世界讀書日”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他們天天在讀書,天天是節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