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系”讀書觀:書讀得好不好和智商有多大關係?

讀書可以使人明理

從佛法的角度看,書讀得好不好主要有兩種情況或者因素,一是天賦,二是福報。從天賦來講,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差別,有的人天生聰慧,有的人生來愚鈍,人和人之間的智力差別非常明顯。

宋代的大文豪黃山谷,即和蘇東坡齊名的黃庭堅,在詩裡講到“書至今生讀已遲”。佛教認為,書讀得好不好,與前世種下的因緣有直接關係,所以每個人的天賦都有差別。從因緣福報來說,很多人讀書,人很聰慧學習很刻苦,成績很好,但是一到關鍵的考試時就發揮不出來。所以世間也有很多懷才不遇者,這是因緣福報的問題,原因就是佛教所講的業障。

讀書的好壞不但要看天賦,還要看因緣福報,這是決定讀書好壞的兩個原因。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樹立一個正確的讀書態度呢?首先,我們要承認智力的差別,但同時也不能放棄今生的努力。不管是聰慧還是愚鈍,今生的努力都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雖說“書至今生讀已遲”,但“書到來生讀更遲”。讀書可以使人明理,這是古人讀書的重要原則。讀書不僅是要學習知識,更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古人講“學而優則仕”“學以致用”,讀書能夠改變氣質,所以我們不是要死讀書,而是要努力實踐古聖先賢講的道理,見賢思齊,效仿先賢,立身行道,知行合一,才能達到讀書的目的,達到讀書改變命運的真正目的。而單純死讀書,單純學習知識,不能把知識和道理運用到身心之中,往往書讀得越多,貢高我慢之心越重,這樣對我們的人生就沒有實際的意義。大奸大惡之人,往往都天資聰明,能力很強。

如果其童年時,父母和老師沒有好好教育他們學習和實踐聖賢之道,那麽他們隻將讀書作為謀取功名利祿的工具,結果逐漸演出廢經廢倫、互相殘殺的悲劇,產生惡人禍亂社會的惡果。教育的目的,首先在於教育孩子做人。如果忽視德育,片面追求知識,所學的知識就只是謀利的工具,甚至會禍亂社會。

作為母親,在育兒的教育中佔了主導地位,有賢母才能有賢子女。作為父母,要盡全力教育好子女,要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養成好習慣,教導他們學習聖賢所說的仁民愛物的道理。這樣讀書才不愧為人,自己和子孫都會從中獲益。所以讀書的人,有知識的人,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即以先覺覺後覺,繼承先賢之道並傳承給下一代。

在先賢中,有兩個最偉大的聖人,即在世間的孔夫子和出世間的佛陀。作為佛陀的弟子,切不可重男輕女,忽視女兒的教育!

許多年前印光法師就說過,大家不要認為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對她們的教育是白費辛苦,應該換位思考,自己家子孫們的媳婦也是人家的女兒,也希望人家的女兒有良好的教育呀!所以我們不可以重男輕女。我們的居士若有人抱有這種思想,是切切不可的,大家要引起重視!

從命運的角度來看讀書,我們不能消極等待,要通過讀書明白古聖先賢所教導的道理,明白做人的道理,“學而明理”“學以致用”,這才是讀書最終的意義。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