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權威解讀2019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傳遞5大教學信號

“突出對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的引導與激發,深化考生對祖國的熱愛與理解”,2019年高考語文北京卷,以這一鮮明特色呈現在世人面前。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試卷堅持對語文素養的綜合考查,注重學科情境設計,突出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考查,進一步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引導考生觀察生活,積極思考,注重應用。

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

語文學習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和能力,也包含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今年的試卷著力凸顯對考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涵養,引發他們對生活深入思考,激發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既是高考語文北京卷命題肩負的歷史使命,也是自覺的價值追求。

例如,兩道作文題“文明的韌性”“2019的色彩”,一個要求考生對“文明的韌性”這一深刻命題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思考,一個結合2019年這一話題豐富、意義深遠的年份,要求考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樣的作文,鮮明地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育人方面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成長與祖國、時代結合起來,強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注身邊的世界,激發社會責任感

試卷多角度聯繫現實生活,意在引導考生加強對身邊世界的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

多文本閱讀,選取了一組關於“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的材料,加深考生對生態環境和生態倫理的認識,樹立生態道德意識,對生態文明建設、人與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維護地球家園有所思考,培養考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文學類閱讀,有較強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散文閱讀從文化角度呈現出北京城與人之間不同層面的精神連接,既有細膩的感性認識,又有自覺的理性思考,對學生重新認識周邊的世界,深層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內在關聯,有一定的啟發。

此外,古代詩歌閱讀,選取兩首題畫詩進行比較,開拓了詩歌考查的選材範圍,把文學與藝術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注重考查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今年高考語文試卷,繼續堅持在學科情境中綜合考查考生的語文素養,在一如既往地重視語文基礎的同時,突出對思維水準的考查,體現對學習方法的關注和引導,繼續鼓勵創造性閱讀與表達,在試題的開放性、情境化方面積極創新,力求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在素材上,關注文本的辯證性和邏輯性。多文本閱讀的三則材料,面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不同的觀點;文言文閱讀文本是一篇層次清晰的駁論文章。在試題上,要求考生在整體把握內容的基礎上,梳理文本的內在邏輯,考查考生理性思維能力。

例如第6題,引導語文教學重視培養學生對文本不迷信、不盲從,對他人觀點不被動接受,面對各種觀點立場能夠主動分析、理性質疑,運用辯證思維作出獨立的選擇和判斷,進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批判性。

第10題,引導語文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對文本有全局的把握,系統的理解,深入的思考,嚴謹的推理,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深刻性。

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

試卷突出對考生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考查,引導語文教學重視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促進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綜合發展。

例如第12題,閱讀材料取自《論語》中孔子關於“仁”的一段論述,第題考查考生在理解整段文意的基礎上把握孔子的思想。第題要求考生能夠準確解說不同學者對的解讀,這不僅是語言知識層面的解讀,更需要依據孔子的思想來解讀。兩道小題考查的切入點雖然不同,但都強調要把語言理解與思想的把握有機結合。

第16題第題,要求考生用古詩文名句來評價在閱讀經典時的行為,考生不僅要有一定的知識準備,並且要能根據情境特點,調用知識儲備,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鼓勵創造性閱讀與表達

試卷強調以情境任務為試題載體,讓考生在個人體驗、社會生活、學科認知等具體情境中完成任務,增強試題的開放性,鼓勵考生的創造性閱讀與表達。

例如,第6題要求考生從不同觀點的材料中獲得啟發,第21題要求考生談對自己所生活的周邊世界的認識與思考,第16題中第題要求考生靈活運用古詩文名句回答問題。這些試題都不設唯一答案,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對問題、對生活的個性化理解和感受作答。

第22題微寫作繼續堅持 “三選一”的命題形式,為考生發揮自身學習優勢提供了選擇空間,讓考生能夠在複雜情境、多種角度和開放空間中展示其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閱讀與表達成果。

教學啟示

多文本閱讀:在提升閱讀質量和思維品質上下功夫

多重文本命題不僅考查語文知識和能力,同時具有價值引領和教學引導作用,通過考試評價,讓學生知道“能做什麽,下一步怎麽做”。

今年多重文本閱讀選取了一組關於“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的材料,引導學生關注生存環境,養成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題目在沒有增加閱讀總量的前提下減少題目數量,給學生留下相對多的思考空間,這也啟示教學要在提升學生閱讀質量、提高學生思維品質上多下功夫。教師的日常教學要從文本出發,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文本信息的辨析、評價、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文言文和古典詩歌閱讀:注重培育學生思辨能力和審美素養

文言文閱讀6道試題同樣具有“穩中有進”的特色,既保持了測試材料與內容的穩定性、基礎性,又在測試形式上展現了一定的創新性。

例如,第一個測試材料柳宗元的《非國語》,與往年一樣屬於議論性文本,對於培育學生獨立思考、辨析質疑的理性精神更具有積極的意義。第二個測試材料依然是《論語》經典章節,內容涉及立志修身、正確處理義利關係等話題,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覺砥礪自我人格、培育正確人生觀價值觀。6道試題的考查均指向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全面覆蓋了《考試說明》要求的文言詞匯、語句理解、文本內容概括、文化經典作品基本內容及主旨的整體把握等基本考查內容,且依然側重考查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與準確辨析文意的能力,既保持穩定,又體現文言文與文化經典作品閱讀的基本能力考查。

古詩閱讀測試材料選擇了宋人陳與義詠墨梅的兩首短詩,理解難度不大,詩風清朗明快,涉及傳統文化中重要元素梅花與墨梅畫獨特的審美價值,既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也有助於培育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3道試題涉及古典詩歌內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體察、表達技巧和意境的賞析等基本考查內容。

文學作品閱讀:幫學生建立文本閱讀與生活的聯繫

第四大題的材料選自現代文學研究者趙園的散文,北京的“大”與“深”這一主題與考生的成長環境、生活體驗緊密相連,引導考生在北京大氣、包容、平和、充滿活力、與時俱進等品格的滋養下,更加熱愛自己生存的這片土地,自覺構建自己的精神故鄉;在引導考生深層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內在關聯上,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們要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理解民族文化,豐富精神世界,將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發展聯繫起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要堅持立足語言,深入把握作品語言內容和形式的特點,在多種情境的閱讀任務中發展學生審美、思維、文化等核心素養,避免碎片化解讀和標簽化認識。同時,強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和相關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不斷優化閱讀策略,自覺將文本閱讀與生活建立聯繫,從而深化對“小我”與“大我”的認識。

點評專家:

夏宇(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級教師)

黃玉慧(北京市海澱教師進修學校特級教師、北京正高級教師)

南海濤(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高級教師)

計靜晨(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高級教師)

文:本報記者 韓莉 整理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