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媒體評論:怨人不如怨己 美方可以更加理性

  評論丨怨人不如怨己,美方可以更加理性

  21世紀經濟報導 21財經APP 張立偉 

  美國主動邀請中國負責談判的劉鶴副總理下周到華盛頓繼續磋商,希望兩國的貿易談判有一個更好的開始,而不是繼續浪費時間。

  由七位可以參與決策的美國官員組成的貿易代表團,在上周五離開北京時沒有帶走任何東西,但留下了讓中國人乃至全世界感到荒謬的“遺產”:他們拿出一份令人瞠目的條約式的貿易檔案要求中國接受。

  最新一期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論評價說,“美國貿易代表團向中國提出在經濟上有誤、外交上有毒、法律上有破壞性的要求,就好像川普政府巴不得打一場貿易戰”。社論認為美國祭出了一份不可能的議程,向中國提出非理性貿易要求。

  儘管美國官員私下向美國的記者抱怨北京缺乏談判經驗,卻沒有發現問題最終出在自己身上:中國絕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強權立場。

  這次來的七位美國代表不像是一個代表團,他們來中國談判卻沒有總統的授權,也沒有統一的立場,只是帶來一張荒謬的清單,結果把談判的機會搞砸了。

  中國懷著認真的態度希望與美國通過談判最終達成協定,避免久拖不決的貿易摩擦對兩國企業和市場構成持續的威脅並形成全球自由貿易惡化的預期,影響全球經濟來之不易的復甦。就像川普總統所強調的“對等”原則,一個嚴重不對等的要價清單不可能形成公平的談判基礎。 

  美方主動派代表團來中國談判,表明美國擁有一個良好的意願,中方也為此次談判做出了充分的準備。中國代表團有充分授權,成員都是長期與美國打交道而且有海外留學背景的精英,有的還曾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過。他們熟悉和了解美國,也清楚美國的行事方式,他們深刻理解全球經濟和貿易形勢,具有長遠視野。相反,美國的代表團成員幾乎沒有一個人熟悉中國事務,幾乎都沒有對華談判經驗,有的還從未來過中國,最了解中國的只是一位僅僅起到服務作用的駐華大使,但是卻塞進了至少兩位對中國抱有偏見的鷹派官員。

  美國代表團將自己的挫折歸罪於中國官員缺乏經驗,團隊成員對法律不夠熟悉等等技術性細節,這非常可笑,因為中國堅持在WTO的法律與規則內進行談判,而不是根據美國國內的法律,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頻道。

  實事求是的講,美方應該為此次無功而返的談判負責。美方在決定組團來中國談判的時候,沒有給這個團隊充分授權,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談判目標,成員之間缺乏信任感、缺乏協調,溫和派與鷹派各自出價。據接近談判的人士透露,美方談判代表的觀點並不一致,相互矛盾,談判過程中還經常變卦。 

  美國錯誤的將美國在雙邊貿易中的逆差歸咎於對方。事實上,即使中國減少對美貿易中的順差,美國的總體逆差也不會發生變化,只是進口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

  美方還有一個錯覺,即在經濟上中國更依賴美國。從貿易規模上看的確如此,但真實的關係是,美國企業更依賴中國市場與中國製造。中國是美國跨國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巨額營收和利潤,支持了研發投入,維持全球競爭力;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國製造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利潤太空,為美國消費者節省了支出。相反,中國本土企業不管是在美國投資,還是出口美國都可以忽略不計,美國只是為中國代工廠提供了低工資的就業。

  美方應該考慮改變自己傳統的計算方式,才能在中美貿易方面做出正確的理性的抉擇。

  中國一直珍視與美國的關係,並將雙邊經貿關係視為“壓艙石”。中國已經持續多年推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並正在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在製造業與服務業領域開放,降低關稅,實現貿易再平衡、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中美雙方存在廣泛共識。美國應該認真對待中國的誠意,而不是用非分的要求破壞原本可以達成一項雙贏協定的歷史機會。

  美方應該組建一個更加權威和統一的團隊,與中國達成造福兩國人民的美妙的協定。現在,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美國主動邀請中國負責談判的劉鶴副總理下周到華盛頓繼續磋商,希望兩國的貿易談判有一個更好的開始,而不是繼續浪費時間。

責任編輯:劉萬裡 SF0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