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音樂劇《玫瑰人生》:“法國鄧麗君”背後辛酸與堅忍

年初《搖滾莫扎特》的熱潮尚未褪去,《羅密歐與朱麗葉》《巴黎聖母院》兩台大戲如今巡演正當時,再加上年末即將到來的《搖滾紅與黑》,法語音樂劇在這一年越發走入大眾的視野,其熱情洋溢、極盡奢華的特點也在這些優秀作品中展露無遺。相較之下,7月31日開始在北京上演的法國原版舞台音樂傳記《玫瑰人生》則顯出獨樹一幟的別致——簡單的舞台布置、四位樂手以及一位歌手,用90分鐘的時間,以二十餘首法風濃鬱的經典香頌,帶我們回顧了伊迪斯·琵雅芙(Edith Piaf),這位被法國人民親切稱為“小雲雀”的國寶歌手短暫而璀璨的一生。

伊迪斯·琵雅芙。圖/視覺中國

“香頌”是法語“chanson”的音譯,其本意為“歌曲”,泛指法語世俗歌曲和情愛流行歌曲,簡單地說就是法國舊時的“流行歌曲”,包含獨唱、合唱等形式,內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作為“信達雅”的典範,“香頌”的譯名總會讓人們聯想到甘醇的美酒、古色古香的家具抑或紙頁泛黃的書本,這也巧妙契合了香頌旋律悠揚、歌詞浪漫的特點。它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國當代流行歌曲的曲風流變。眾多經典的香頌曲目也在歷經了歲月的洗滌後,成了如今酒吧、咖啡廳的風情點綴。這其中包括《秋葉》《在巴黎的天空下》等作品,已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

2007年,一部名為《玫瑰人生》的傳記電影,讓更多人認識了伊迪斯·琵雅芙,這位備受法國人民愛戴的國民級女歌手。巧合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奧利維埃·達昂正是音樂劇《搖滾莫扎特》的導演,而飾演琵雅芙的瑪麗昂·歌迪亞也憑借本片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在影片中,琵雅芙充滿苦難與不幸的人生篇章被逐一翻開:被母親遺棄;與父親流落街頭淪為賺錢的工具;相中她的伯樂在她剛剛嶄露頭角便遇刺身亡,這使她滑入輿論風波;摯愛的心上人不幸死於空難,隨後的交通意外、嗜酒不斷摧殘著她的身體,最終於48歲因肝癌而早逝。或許正是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琵雅芙恃才傲物的個性,那份桀驁勁兒也融進了她的歌聲之中。

電影《玫瑰人生》中的女主角。

這次上演的同名舞台音樂傳記首演於2015年,是琵雅芙誕辰百年紀念日的致敬演出。既然是致敬性質的作品,自然少不了對琵雅芙眾多金曲的全新演繹。作品選取了兩組核心的時間點和場所——1930年年輕的琵雅芙正在賣藝的酒吧,以及1962年暮年琵雅芙登台演出的巴黎奧林匹亞音樂廳,作為上下半場各45分鐘表演的核心主題。上半場在選曲上更偏活潑,內容上大多講述琵雅芙童年的苦難以及彼時巴黎市井的風貌,琵雅芙與同台的樂手也有較多的互動與表演;下半場則薈萃琵雅芙最著名的幾首金曲的連續演繹,表現形式也相對簡單直接。

整部作品的呈現形式都保持了最純正的“法式血統”——力求簡約而不失情調:四名樂手分別演奏鋼琴、低音提琴、打擊樂以及香頌常用的手風琴,也間歇會扮演起路人、琵雅芙的朋友與愛人。配合曲目的更迭,舞台後方的投影則用不少老照片,讓觀眾在欣賞優美香頌的同時,也體味那些琵雅芙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音樂劇《玫瑰人生》劇照。主辦方供圖

飾演琵雅芙的安妮·卡雷爾自首演以來一直出演這一角色,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後,紐約時報對她的演繹給予了極高評價,讚許她“奇跡般地復活了琵雅芙的靈魂”,其力量感十足的嗓音飽含著情感與能量,也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徐甡敏1] 演出中也有不少與觀眾互動的情節,特別是中國觀眾最為耳熟能詳的一曲《玫瑰人生》,全場齊唱的場景著實令人感動。

音樂劇女主角安妮·卡雷爾在演唱中。 主辦方供圖

略有遺憾之處,可能在於對敘事與劇情的擯棄,讓這部《玫瑰人生》看起來不那麽像“傳記”。與電影版相同的是,它同樣以琵雅芙訴說心事的一曲《不,我無怨無悔》作結,不過對那些並不了解琵雅芙的觀眾,在此刻可能無法更深層次地理解這首歌曲實際上與她乖戾個性、淒慘人生的呼應。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將其視作一場水準頗高又極具小資情調的“法國鄧麗君”金曲演唱會,在那悠揚的樂曲聲中,品味香頌之美與法式的極致浪漫。

崔顥(戲劇工作者)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盧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