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母嬰店必被忽悠的幾樣東西,10個寶媽8個被套路…分明是在搶錢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有了寶寶後,母嬰店成為很多媽媽們常逛的地方之一。

但是對於不少母嬰店來說,每多賣一件產品就能多賺一筆錢,因此,他們會想各種辦法讓老母親們掏腰包!所以很多媽媽們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店員「套路了」。

芽芽媽覺得,逛母嬰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很有必要!東西隻買對的!購物需謹慎!

芽芽媽今天就把自己血汗錢買來的經驗教訓跟大家分享一下,避免更多的媽咪入坑!

套路一

掐指一算,你家娃鈣鐵鋅微量元素啥啥都缺!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微量元素檢查變成一項特別火爆的檢查,寶寶長得好不好媽媽們是非常重視的,寶寶哭鬧不止、不愛吃飯、頭髮黃,就會擔心寶寶是不是缺了微量元素。

網上有一篇《母嬰店行銷培訓指南》:母嬰店的導購,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具備「營養學的功底」,需要做到「看一眼就知道寶寶缺什麼」。

連醫生都需要「望聞問切」,而導購小姐姐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芽芽媽只想說佩服佩服。

有的媽媽會說,母嬰店還給寶寶做了微量元素檢查,出了化驗單,明明白白寫著孩子缺XX。

還別說,芽芽媽真見過有母嬰店測微量元素,就是拿個夾子往寶寶手腕或者腳腕上夾一會兒,儀器滴滴響兩聲,各色小燈輪番閃爍,不一會兒就出結果,比醫院做化驗可快多了。

然而,早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就已經下發通知,對於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做出了指導和建議。

文件中明確指出,微量元素檢測非診斷治療需要,不宜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所以那些動不動就想給孩子查個微量元素的家長,你真的有點擔心過度了。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也曾專門就這一問題進行論證。結論是:大多數醫療部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在診斷微量元素缺乏方面,參考意義不大。

因為在實際測定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截止目前,大部分的3甲醫院,正規醫院也都執行了此通知,一旦再有人推薦你花錢做檢查,直接拒絕即可。

連醫院的用指尖血化驗微量元素都不靠譜,母嬰店這種檢查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芽芽媽之前就有聊過,枕禿是寶寶經常躺著頭髮蹭掉了,出汗是孩子熱的,出牙晚是因為遺傳,手指有倒刺是因為角質層脫落……這些和營養元素都沒有直接關聯。

寶寶正常喝奶,正常飲食,啥都不用補,真的要補,也完全可以通過食物來補充。

芽芽媽還要提醒一下: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缺乏微量元素,就擅自給寶寶服用微量元素保健品,想要防患於未然,這是不可取的。

因為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內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機體可能不吸收,還容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抵抗問題。

如果懷疑寶寶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營養不良,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並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套路二

便秘?消化不良?不愛吃飯?來點益生菌啊!

一提起益生菌,那絕對是媽媽們最熟悉的「十全大補丹」。傳說中它對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都有好處,因此成了母嬰店的「萬能葯」。

適當補充益生菌,確實有助於腸胃健康,但是如果寶寶身體本身益生菌就很充足的情況下,還額外給寶寶補充,容易打破現有的平衡,反而會導致寶寶生病。

而且,大部分益生菌廣告宣傳的作用並沒有確切的科學研究證實。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秘、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那麼就有人會問芽芽媽了,這麼說益生菌是不是就不能給寶寶吃了呢?

答案:可以吃,但是前提是選對益生菌。

針對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嬰幼兒來說,安全性更重要。

目前通常採用的是聯合國糧農組/世界衛生組織(FAO/WHO)2002年有關《食品中益生菌評價指南》中的定義,益生菌是指服用一定數量後對人體有益的活的微生物,也就是有益菌。益生菌進入人體後會協助身體對抗有害細菌。

益生菌不等於益生菌製劑。

益生菌可製作成:食品、保健食品、藥品等與健康有關的產品。如各種複合益生菌固體飲料、益生菌優酪乳、益生菌粉、乳酸菌飲料以及益生菌為主要成分的膠囊/片劑/沖劑等藥物。

根據人體不同生長階段的健康需求不同,人體所需的活性益生菌數量各有不同。

益生菌包含不同菌種,每個菌種下面又有不同菌株,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要求添加的益生菌要精準到菌株。父母購買時,可根據產品說明,選擇符合安全標準的菌株類型。

其中包括嗜酸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酸桿菌。

  • 在給寶寶選擇益生菌時,活菌數量需保持一定的數量級,但也並非越多越好,不同年齡有不同需求:0-6個月嬰兒需服用50億活菌,而7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兒童需服用100億活菌,家長可根據寶寶年齡進行選擇。
  • 益生菌有很多不同的菌種,每個菌種包含多種菌株,所以一款益生菌中含有的菌種、菌株差異,功效也都大不相同。媽媽們在給寶寶挑選益生菌時,應根據寶寶的癥狀和身體需求,選擇具有針對性功效和配方的益生菌產品,「對症下菌」才能解決相應問題。
  • 應選擇分劑量包裝的乾燥粉末製劑,且製劑中不含奶、糖、麩質等添加物;
  • 不能用熱水沖調或加熱益生菌,過熱則會殺死益生菌而不能起作用,所以水溫不可超過人體適宜的溫度,即:37℃
  • 益生菌屬於厭氧菌包裝開封後請儘快服用,最好隨吃隨沖,減少益生菌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以免益生菌變成死菌而失效。
  • 飯後20分鐘後再服用益生菌,此時胃酸濃度較低,有利於益生菌進入腸道;
  • 益生菌與抗生素服用時間至少間隔2個小時以上。

套路三

該給孩子吃奶粉了,母乳營養早就跟不上了!

有些導購最愛問的一句話就是:「寶寶多大了?」

只要一聽到寶寶大於6個月,她們就會說:「該給孩子吃奶粉了,母乳營養早就跟不上了!」

我們都知道,母乳是寶寶6月齡內最理想的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明確建議,最好能保證寶寶出生後的前6個月純母乳餵養,6個月之後逐步添加輔食,並盡量保持母乳餵養直到2歲或更久。

寶寶滿6月齡,也應該通過輔食+母乳的飲食結構來保證營養均衡,而不是放棄母乳喝配方粉。

如果母乳充足的媽媽,不要聽任何人的忽悠,什麼「6個月之後的母乳沒營養」之類的鬼話都不要聽!

此外,這些導購還特別關心去母嬰店囤貨的準媽媽:「很多人生完孩子都沒奶,趕緊給孩子預備一桶奶粉,萬一沒奶,把孩子餓壞怎麼辦!」

芽芽媽在這裡要提醒一下準媽媽:

寶寶的第一口奶應該是母乳,這對寶寶良好的腸道菌群環境建立和減少過敏風險都有好處。只有新生寶寶出生後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才需要給寶寶添加配方粉。

如果媽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母乳,或者母乳不足真的需要給寶寶添加配方粉,6月齡內寶寶,建議喝適度水解配方粉,降低寶寶發生過敏的機率。

怎樣給寶寶選擇配方奶?芽芽媽給你幾點小建議:

首先要考慮奶粉的吸收性,寶寶喝奶的最終目的就是吸收營養以滿足自身所需。如果奶粉的營養不被吸收,即使營養添加再豐富、再全面也是浪費。

要考慮奶粉中的營養成分,是否能滿足寶寶所需,奶粉營養並非多多益善,最重要是看奶粉中的營養是否能夠滿足自家寶寶所需。

各國寶寶的成長環境、身體發育狀況不一樣,導致了每個國家的寶寶所需補充營養不一樣。因而,給寶寶選奶粉,要根據自家寶寶的體質、發育狀況選擇適合的奶粉。不要盲目的覺得國外的東西就是好的。

其次還要考慮奶粉的口味,家長可能會覺得寶寶的口味喜甜,奶香味、甜味較濃的奶粉可能更能引起寶寶的興趣。然而,口味清淡的奶粉更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因為有些奶粉比較香甜,是因為其配方中添加了蔗糖、香料、麥芽糊精等成分,寶寶雖然愛喝,但容易給寶寶帶來上火、虛胖等。

根據國際《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規定,對於對於乳業嬰兒配方食品,首選碳水化合物應為乳糖、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只有經過預糊化後的澱粉才可以加入到嬰兒配方食品中,不得使用果糖。

而乳糖的甜度是很低,因而,媽媽在選擇奶粉時,盡量選擇口味較清淡,但有利於寶寶健康的奶粉。

套路四

寶寶吃輔食了,買點兒童醬油吧!

兒童醬油、兒童餅乾、兒童牛奶、兒童掛面……但凡加上「兒童」倆字,尋常食品就變得價格不菲,但這些「兒童XX」營養要比同類食品營養高嗎?

不見得,根據央視的報導,兒童掛面的營養成分與普通掛面沒有區別,而兒童醬油中鈉的含量甚至比普通醬油還要高。

平常買食品的時候,先別管導購怎麼說,先去看食品標籤,尤其是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這兩樣比較實在,而導購員的解說不過是讓自己多拿點提成罷了。

另外,配料表越短越好,其他添加物質越少越好;營養成分表裡能量和蛋白質可以高一些,脂肪和鈉最好低一些。

所以,寶媽們千萬不要聽母嬰店的忽悠!

芽芽媽提醒大家切記一點:

輔食添加是讓寶寶品嚐、嘗試各種天然食材。如果通過調味料來增加食慾,日漸會對調味料產生依賴,寶寶口味變重的同時,腎臟的負擔也會加重,而且成年以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會增加。

1歲以內的寶寶,不建議添加任何調味料,即使1歲以後的寶寶,也建議清淡的飲食,不需要特別添加各種調味料。

套路五

床圍、學步車,帶娃神器人手必備!

有些母嬰店推薦的產品,真的是為了賺錢,連孩子的健康都不顧了。

「你家孩子要走路了,買個學步車吧,方便學得快!」

What???這可是上了「育兒黑名單」的東西啊!

2011年,我國原衛生部發布了《兒童跌倒乾預技術指南》,明確指出,不建議嬰兒使用學步車。

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消息,國內4家兒童用品企業共計召回1萬餘輛存在安全隱患的學步車:

▲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站截圖

由於兒童使用學步車而頻頻發生意外事故,AAP (美國兒科協會)呼籲禁止售賣兒童學步車,而加拿大全國更是禁止銷售學步車。

圖片來源:美國兒科學會網站

學步車不僅不會幫助孩子更快學習走路,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的動作發育。甚至威脅孩子的安全!

我們能從新聞上看見的,都是那些不可挽救的悲劇,那些因為學步車摔到碰到受傷的孩子,則是真真實實、天天發生在我們身邊。

一般孩子在10~12個月是練習站立和行走發育的關鍵期。走路是所有大運動發展中最有挑戰的,之前的抬頭、翻身、坐、爬都是在為這個做準備。寶寶的站立、行走,應該和寶寶本身的肌肉能力相協調。

學步車實際上導致家長無法正確判斷寶寶的下肢肌肉是否足以站立行走,乾預和打斷寶寶鍛煉自己的下肢肌肉。

如果家長過早、長期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可能會在寶寶獨自走路時依舊保持腳尖走路的壞習慣,而且還可能出現異常步態,如八字步等。

除了學步車,這類帶娃神器還有兒童防側睡枕、寶寶游泳脖圈、紅藥水紫藥水.....

如果真有導購給家長推薦這些東西,芽芽媽建議你們掉頭就走。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即使是這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相信媽媽們也不願意在孩子身上試驗。

套路六

遲早都要用到,多囤點沒啥壞處!

懷孕期間,應該是女人這一輩子購物慾最強烈的階段!

在無良的導購眼裡,準媽媽就是行走中的錢袋子和一忽悠就能入坑的金主。

於是這些導購抓住新手媽媽一是沒有經驗,二是即將為人母的興奮和喜悅的心情,以及要給寶寶做好萬全準備的心理,用過來人的經驗和有技巧的推銷手段,一頓狂轟亂炸,從小衣服到奶瓶奶嘴奶粉,再到紙尿褲、隔尿墊,甚至連1歲以後才能用到的玩具繪本,不管能不能用到,恨不得都讓你買單。

其實,準媽媽不用給寶寶囤太多東西,因為新生兒長得快,衣服和紙尿褲等物品有可能寶寶還沒穿,就已經小了。而且,現在給寶寶買東西很方便,所以即買即用也來得及。

套路七

放長線釣大魚,親親,加個好友唄!

不少媽媽去母嬰店消費時,都會加導購的微信,美名其曰:有特價和優惠信息,第一時間告訴你!

然後你的朋友圈每天都被辣眼睛的謠言充斥……

母嬰店有些用品確實能買,但是寶寶剛出生還那麼小,哪裡需要那麼多的東西啊,媽媽們照顧寶寶一定要自己多學習。

家裡人也是,不要聽信別人說的,尤其是進店以後你就會陷入一種圈套中走不出去,最後買回去發現根本沒用!

芽芽媽防忽悠攻略:

母嬰店的套路多又多,怎麼防才能不被坑,護住自己的錢包和耳根子?

芽芽媽的經驗就是——少 說 話!!!

想要什麼,進店拿了付款走人,絕不多說話,要知道你每多說一句,導購就可以順桿爬說十幾句。

如果真的要問導購,對方又喋喋不休地跟你推銷,你可以這樣說:呵呵,我是學醫的!

其實,這些母嬰店的導購都是抓住了家長的焦慮心理,各種忽悠嚇唬,最後利用一句「都是為了娃好」,讓家長來買單。

芽芽媽還要補充一點,防忽悠最關鍵還是要咱們自己心裡有數,知道到底是什麼真的對娃好,是娃真正需要的。

你還見過母嬰店有哪些育兒謠言?你曾經被母嬰店「套路」過嗎?歡迎給芽芽媽留言!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