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 | 天津大學研發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可能連疫苗都算不上

較真要點:

查證者:一節生薑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

2月25日,有媒體刊發了這樣一篇報導——“重磅!天大實驗室宣布已經研發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

報導稱:“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宣布已經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口服疫苗,該疫苗以食品級安全釀酒酵母為載體,以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為靶點產生抗體。黃金海教授本人已經4倍量口服新冠疫苗樣品,無任何副反應。目前科研團隊正在尋求合作方,希望能推動疫苗早日走向臨床,為疫情防控發揮作用。”

新冠病毒口服疫苗,真的研發成功了嗎?

一、這則報導有點標題黨

雖然標題裡並沒有說“成功”,但是要能稱一個東西是疫苗,至少也得顯示出它能誘導產生抗體。

可新聞隻提到“黃金海教授本人已經4倍量口服樣品,無任何副反應”。“無副反應”並不是研發疫苗的目的。疫苗也不是啤酒,只要喝下去沒事,大功就告成了。

如果目的只是為了顯示安全性,那還不如直接喝白開水。

從報導的內容來看,根本不知道目前的樣品是否可以做成疫苗。

二、以目前的進展來看,這個“口服疫苗”甚至都不能認為是疫苗

黃金海教授利用酵母表達了病毒的S蛋白,因為酵母可以大量發酵生產,他的目的是想把酵母直接做成口服的膠囊,希望在服用之後,人體就能產生抗體。

這個想法很美,但是離成功有多遠呢?

首先,需要顯示出口服酵母之後,能夠產生出抗病毒抗體。不管是口服還是注射的疫苗,目的都是為了誘導人體產生保護性抗體。在研製疫苗的時候,往往需要利用動物來驗證這一步。黃金海教授為了科學,自己就把研製出來的酵母吃了,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鼓勵科研工作者這樣做,因為這不符合臨床研究的要求。

但是既然已經吃了,如果黃教授能夠驗一下血,證明血液中有抗S蛋白的抗體,那至少可以表明這一步是成功的,基本上可以叫這個酵母為“疫苗”了。

其次,必須證明誘導產生的抗體,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如果做到這一步,就可以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有保護性的疫苗了。

通常這一步,也是先要用動物來做實驗,先給動物服用或者注射疫苗,再讓動物接觸病毒,證明病毒無法讓動物致病。有了這個數據,還需要一些安全性的動物實驗數據,才可以申請進行正規的臨床試驗。臨床試驗也先要做一個驗證安全性的一期臨床,然後再繼續進行證明有效性的後期臨床試驗。

當然,對於疫苗臨床試驗來說,不會特意讓受試者去接觸病毒。對照組和疫苗組的受試者都會繼續日常的生活,然後在一定時間後比較兩組人員的病毒感染比例。因為感染比例一般不會太高,所以疫苗的臨床試驗都需要入組數千受試者,這樣才能看出兩組人員病毒感染是否有區別。

很顯然,這個酵母疫苗並沒有做這些,所以不但不能說研製成功,甚至都不能認為這個產品可以作為疫苗來使用。

從新聞的內容來看,黃教授對這些流程都是了解的,因為他表示:“疫苗從研製到上市是一個嚴謹而漫長的過程,目前團隊正在積極布置進行動物毒理學、免疫效力、中試生產等評價,希望有資質的企業和部門合作完成疫苗後續評價流程,加速推進疫苗的臨床驗證和推廣使用,助力疫情的防控。”

但是這篇報導有點標題黨了。

三、口服疫苗有什麽賣點嗎?

口服疫苗,不用打針,聽上去很方便,因為使用的是釀酒酵母,聽上去也很安全。真是這樣嗎?

首先,如果釀酒酵母已經引入了一個病毒的基因,那它就是一個基因改造過的酵母,就不能用之前的安全性來衡量了,必須重新評估生物安全性。

不過,因為這是一個疫苗,可以不去考慮食物安全性的問題,先按照臨床試驗的流程走。但不管如何,絕對不能拿釀酒酵母的安全性,來證明表達了病毒蛋白的酵母的安全性。

其次,即便這個酵母安全性沒有問題,口服進入人體後,一般來說S蛋白也會被降解,很難誘導產生抗體。

新聞裡提到“黏膜免疫”,確實有可能在口腔之中,S蛋白通過跟口腔黏膜接觸,誘導產生免疫。但是這個可能性比較小,一般都需要佐劑或者其他技術來加強免疫反應。

新聞裡沒有說黃教授有什麽特殊的技術,也沒有說之前是否用這技術生產過其他疫苗。沒有說,那可以理解成沒有。

總之,目前看不出這個酵母有什麽優勢,更不知道是否可以用做疫苗。

如果這個“口服疫苗”接下來不能進行正規的臨床試驗,那這就是一個打醬油的新聞。

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辟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