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有大學老師靜等花開

提要

放假有千萬種玩法,性質也有千萬種不同。也可能是肉體的狂歡,也可能是精神的聚餐,也可能是靈魂的放逐,也可能是伊甸園的休憩,也可能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也可能是暫時的退隱,也可能是沒有喝彩的地方在舔舐中槍的傷口。玩法多多,品味自有高下。

有人會說,當大學老師真好,一年有兩個假期,可以休息兩個月。休息兩個月,相比較某些部門、企業來說,那真是醉了。在這兩個月中,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比如可以探親訪友,可以走遍祖國名山大川,欣賞一路風景,領略各種風土人情,感受不同文化。有點兒錢的老師,有點看不見世界死不甘的老師,可以滿世界亂轉,體會一下風景這邊是否獨好的味道。

放假有千萬種玩法,性質也有千萬種不同。也可能是肉體的狂歡,也可能是精神的聚餐,也可能是靈魂的放逐,也可能是伊甸園的休憩,也可能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也可能是暫時的退隱,也可能是沒有喝彩的地方在舔舐中槍的傷口。玩法多多,品味自有高下。那肉體的狂歡之後,是精神的虛脫,是精神的缺失。沒有精神的生活,也就是動物的生活。人是會思想有信仰的動物,有思想有信仰才使人成其為人。試想一下,如果豬有了思想有了信仰,世界將會怎樣?

儘管大家都在玩,玩的本質卻如此的不同。有的人在玩中使心靈得到升華,有的人在玩中使肉體沉淪。大學老師的玩法,與世俗生活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特殊性在學術品位、學術價值的能否堅守。沒有學術及其信仰,大學老師就會魂不附體,靈魂出竅。當然,學術並不是大學老師的專利,任何人都可以是學術有愛好者和追求者,這是必須指出的。

放假最能呈現出大學老師生活的原生態。大學的原生態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過有沒有學術的生活,另一部分是過有學術的生活。中間這部分,或是偏重於學術,或者偏重於生活。過有學術生活的人太少,過有沒有學術的生活的人太多。中間這部分人,總是兩牽掛,玩的時候,總是想點學術,搞學術的時候,總想去玩,腳踏兩支船,心系學術與生活兩情人,令人遺憾的是,中間這部分人經常會淪落成為沒有學術生活的群體。

對於過沒有學術生活的人來說,他們或者是競爭的失敗者,或者是人生的偶遇到大學工作。對於競爭的失敗者來說,他們在一次競爭中倒下,就再也不相在競爭中站起來,他們倒下一次,就以為永久倒下。他們混進了世俗生活中,隨遇而安,隨波逐流。放假就是玩,玩得痛快,玩得瘋狂,玩得世界都跟著他們瘋了。玩完之後就是炫耀,告訴人們他們去了哪,哪裡好玩,哪裡好看,哪裡好吃。他們說話打嗝,發出的味道都是動物內髒的味道。這種生活,無可非議,那是人家的自由。只是這種自由,讓學術追求失去了位置。對於人生偶遇到大學的老師來說,他們隨時找機會撤離,學術的東西,他們玩不轉,也不會玩,也不想玩,至於追求學術,那是萬萬沒有的,把學術放在牆角呆著都覺得累得很。

對於過沒有學術生活的另外一部分人來說,學術就是生活的手段,甚至連生活的手段都不是。如果能成為生活的手段,那就玩學術,如果學術沒有成為生活的手段,那就讓學術一邊呆著去。他們在玩學術的過程中,就把自己的人生也給玩了,而且玩得不倫不類,玩得讓學術沒有體面,讓學術失去了起碼的尊嚴。他們是兩棲動物,在生活中,他們玩學術,顯得高雅,在學術中,他們會生活,他們與世俗跳舞。他們像追求情人一樣追求課題,追求項目,追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追求這些東西背後的利益。一旦追求到手,活由別人去幹,自己享受情人般的生活,滿世界地奔走遊玩。他們拿著國家特殊津貼,身上掛著著名學者著名教授著名專家的標牌,實則肚子裡沒貨,空空如也。於是人們看到,抄襲論文中有他們,讓別人為其當槍手有他們,讓別人乾活自己得利的有他們。一句話,哪裡有學術,就沒有他們的身影,哪裡有利益,他們就會迅速地在地底下躥出來。

大學中總還有那麽一些人,他們在做學問,在搞學術,他們沒有假期,他們只是把假期當成一種學術上的調節和靜思。他們的肉體似乎放假了,可他們的頭腦和心靈一直沒有放假。他們的人生,就是學術的人生,他們的生活,就是學術的生活。他們把學術當成生活,把生活都成學術,學術之外的生活,只是學術的手段,學術才是生活的目的。他們為學術而學術,他們視學術為第一生命,他們把一生都獻給了學術。他們根本沒有承受生命之輕這種東西,他們在承受學術之重。他們在享受學術的苦與樂,在享受學術的寂寞。他們沒有學而優則仕的信條,他們把讀書做官視為對學術的汙辱或玷汙。

他們構建理念,提出範式,塑造價值。他們給人生,給世界,給制度與體制以價值關懷和人文關懷。他們用自己的觀念和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新的理想,一個新的烏托邦。他們通過自己的價值觀念影響著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改變著人類歷史發展方向。如果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觀念史,那麽,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學術史。學術影響人類是長期的,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

他們在讀書中在查資料中在思考中感受學術的世界,他們甚至可能通過窗外的一縷陽光感受學術生命的溫度。他們當然也為名為利,只是這種名是學術之名,這種利是學術之利,他們追求學術的名譽和地位,他們知道這可能求不得。求不得也在求,何時名來利來,那是運氣,甚至不是當代的運氣,而是歷史的運氣。歷史無情,但也公正,那些浮華的名與利,終歸會被歷史無情地淘汰。靜等花開,是學問中人的宿命,也是對學術中人無私的獎賞。

在搞學術的老師眼裡,世界的任何內容都轉化成了學術或者學術標本,他們以學術的眼光看世界,世界進入他們的眼裡轉換成學術。旅遊的路程變成了學術旅程。旅遊的風景構成了學術的風景,讓學術充滿了時代感和動感。旅遊的不同經歷變成了學術經歷,讓學術生命之樹充滿著綠色生命。旅遊的不同風土文化在學術中得以解構和重組。他們見山是學術,見水是學術,見人是學術,見歷史是學術,見世界是學術。就是小小的一杯茶葉,一杯咖啡,一杯酒,一杯飲料,一塊磚頭瓦礫,一塊無人注意的石頭,都會引起他們無盡的學術遐思。他們通過旅遊,把世界學術化,把學術世界化。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從來都是學術中人的理想追求。在外人看來,他們是學術呆子,可是外人沒有看到的是,正是學術呆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在無形中改變了歷史。

也可能,搞學術的大學老師在學術之路一無所成,可是他們也活出了生命的品質,也沒枉費人生。只有搞學術的人,才能有資格靜等花開。只有搞學術的人,才能成為大學的風景。只有搞學術的人,才能讓學子們感受學術的無窮魅力。大學生們在放假,老師們在搞學術,讓大學生看到學術花開花落,那是何等的壯觀,又是何等的悲壯,因為在世俗的社會裡,學術幾乎是無人喝彩的領地。

作者木然,遼寧師范大學張愛軍教授

文章來源:共識網(長江商報首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