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媒體都是怎麽評價抖音的?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短視頻社交APP抖音的海外版TikTok(為了方便,下文簡稱抖音)的下載量在今年2月底突破了10億次,其中有6.63億次下載發生在2018年。

如果你對於10億次的下載量沒有具體的概念,作為對比,我們來看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的移動APP和它旗下廣受喜愛的圖片社交APP Instagram在去年的下載量,分別為7.11億和4.44億。

是的,在2017年9月才登陸國際市場的抖音海外版,已經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迅速獲得不少海外用戶的認可。可以說,目前縱觀國內互聯網行業,在國際化這塊,頭條憑借抖音基本上算拔得了頭籌。

作為國際互聯網主要營地,美國媒體對抖音的報導,某種程度上也是證明了抖音正在被海外互聯網行業所關注甚至認可。在《紐約時報》最近一篇文章《TikTok正在改寫世界(How TikTok Is Rewriting the World)》中,他們給出了抖音是繼Snapchat之後另一款現象級APP這種極高的評價。

抖音在如此短的時間迅速成長為一個超級APP,火爆到「讓很多非用戶覺得自己不用它就會錯過很多新奇體驗」。《紐約時報》表示,面對抖音的爆火,人們面臨著和當初面對Snapchat時一樣的現狀——

無論你用不用它、對它感不感興趣,它都在影響著你的生活。Snapchat如今已擁有比Twitter還多的日常用戶,它改變了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改變了人們使用手機交流的方式。TikTok也是這樣一款APP,即使現在具體的方式還不明確,但它無疑會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讓我們來看看國外的媒體是如何評價抖音的,從這些分析中,你或許能對這個社交媒體有更全面的認識。

1.

主題標簽(Hashtag,類似微博上的話題)在TikTok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在Twitter上,主題標簽(它可以是各種充滿隨機性的碎片化的短語)起到了一個將發表相關言論的用戶匯聚到一起的作用。而在TikTok上,主題標簽具有更大的限定性,它無關新聞,甚至可能與TikTok之外的流行也無關,它可以是一個「挑戰」、搞笑梗、活動,等等,它將基於標簽主題的所有相同和類似的視頻聚合在一起,並被用來與其他活動相互區別。

Twitter上的主題標簽聚集的是不同用戶發表的零散的推文,通過點擊標簽,你將看到不同用戶就同一個話題所發表的各種觀點,你可以同時看到雷同和迥異的觀點相互激蕩。不過,標簽和用戶的隨機性同時也會讓你看到各種不相關和無意義的推文,新浪微博上的話題功能也是一樣的邏輯。同時,熱門的標簽都具有時效性,它可以反映某個流行趨勢,也可以是一個新聞熱點。

而點進一個抖音的主題標簽,你看到的是另外一個場景——一個重複模式、重複內容、重複觀點的集合。在此,也許你會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就是複讀機」這句話。

2.

對於任何用戶關於「我該看什麽好」的疑問,TikTok總是樂於以洪水般的視頻流來給出果斷答覆。同理,關於「我該發什麽好」這種日常糾結,TikTok也會提供大量的答案給你。

在TikTok上製作視頻很容易,不僅因為它給用戶提供工具,還因為它向你提供各種各樣的理由和提示。你有大量的音樂可以選擇,從流行歌曲片段到電視節目、YouTube視頻或其他TikTok用戶的短片。你可以參加一個挑戰,或參加一個舞蹈迷姆(meme),或編個搞笑小品,或者你也可以弄個大雜燴,拿所有這些事情開玩笑。

主題標簽在這裡也無疑也同時是一把把刺探你喜好的鑰匙——感謝算法推薦,你在一個標簽裡待得越久,你將越容易接收到類似和相關的內容,直到你深陷進去。

在發視頻的選擇上,抖音不僅會向你提供各種各樣的素材,根據你的瀏覽喜好,它還會告訴你現在有什麽熱門的、你會喜歡的視頻可以模仿或者參考。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不需要多少自己的思考、照著範式做也可以製作出一個有意思(但也同質化)的短視頻。

到這裡事情開始變得科幻起來了,往極端點說,大部分用戶不再是創作的主體而只是演員。劇本方面我們偉大的抖音算法推薦已經根據你的喜好寫好了,你們只需照著演就是了。

3.

TikTok與Vine、Snapchat或Instagram在審美和功能上的諸多相似之處,掩蓋了一個核心區別:TikTok更多的是基於機器算法而非人際社交。

審美和功能上的相似之處體現在抖音與其他大多數社交媒體APP一樣,有關注功能,也有消息功能。在平台上面,有陌生人,有你的好朋友,也有名人大V。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用起來的體驗跟別的APP差不多,不需要適應期大部分人都可以輕鬆上手。

然而,即使頂著個「社交APP」的名,但我們很可能被它的表象給欺騙了。

傳統社交媒體是基於用戶的社交關係構建起來的,用戶首先跟他人建立關係,產生信息的交換之後,內容才開始產生和傳播,你的偏好和傾向得以在這人類交往過程中被分析獲知。而它們的算法推薦也是基於這個以好友動態為中心的機制。

而抖音則采取了不同的算法推薦思路。你不再需要先建立社交關係,它已經預先假設了你的偏好和傾向,通過洪流般的推送,在你瀏覽的過程中,算法會不斷修正,進而進行更精準的、同樣是洪流一般的推薦。

在這個過程中你關注的主題和用戶,大部分時候都是算法推薦給你的——是算法在引導你的注意力,也是算法在無形中輔助你建立了在抖音上的社交關係。

4.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TikTok是一款來自未來的應用,或者說,至少是來自某個平行宇宙裡的未來。

你依然可以在抖音上關注你的朋友,但是,大部分普通用戶來這裡並不是為了看朋友的日常,而是為了刷到一大堆有趣的視頻(從而打發時間)。這裡的社交關係更多的是以單向的形式呈現的,即單方面的一方對另一方的關注,而不是傳統社交媒體中常見的互相關注。

抖音依然會鼓勵你來參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尤其是以發布短視頻的方式來回應其他用戶的視頻。它鼓勵你模仿那些有趣的視頻,或者在有趣的視頻上再創作。然而發布視頻這個行為更多地是為了展示、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使傳統社交媒體活躍起來的雙向互動,在抖音上已經被弱化了,不重要了。

抖音的未來性由此得以體現——它顯示出了未來社交媒體發展的一種可能性,它跳過了曾經必不可少的社交過程,直達內容的彼岸。一個缺少活躍互動的社交媒體依然可以充滿活力。

在這裡,有人獲得了注意力,有人打發了時間,爆款視頻跨越了平台被各種討論、分享、模仿,不斷地有新的主題標簽產生,主題標簽下的視頻不斷地豐富,但人與人的交流在這裡並不必要了。

社互動動在抖音這裡已經不是必需品了。

結語

前段時間有一篇關於今日頭條的爆款文章,標題叫作《比抖音讓我們墮落更可怕的,是今日頭條讓我們變傻》,大致觀點就是過度依賴算法推薦的讀者容易被蒙蔽雙眼,人們越來越難在算法推薦下接受到更全面的信息,獲得不同的觀點。雖然文章有嘩眾取寵誇大是非的嫌疑,但是近年來圈內人士對算法推薦及其局限性的擔憂確實在國內外引起過好幾番討論。

而在抖音這裡,算法推薦又給我們展示了它的「強大」——強大到不再需要你的社交關係來投你所好——你打開抖音,你看著算法推給你的視頻(「這個好,這個你一定喜歡!」),你關注視頻的作者,你跟著算法給你指好的路走,你模仿大熱的視頻,你的視頻又被下一個人模仿。同樣的內容不斷地被產生,用戶們隔著手機螢幕進行著一場又一場一個人的狂歡。

在這個算法推薦的宇宙裡,用戶不需要怎麽動腦、也不需要多少社互動動就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玩得很開心,想想都覺得很科幻很後現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