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微信整頓後,這些還在刷屏你的朋友圈

“朋友圈終於清靜了!”微信安全中心近日發布的一則公告,讓英語流利說、薄荷閱讀、火箭英語等多個英語學習平台刷屏般的打卡不複存在。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五花八門的打卡行為並未因此銷聲匿跡。除了英語以外,還有不少詩詞背誦、運動健身等平台加入打卡大軍。

打卡必須所有人可見

朋友圈要保留到返現為止

“聽XX講英文故事第6天,孩子又學會了三個單詞!每天進步一點點~”昨天晚上,打開微信公眾號,陪兒子冬冬聽完一段英語故事的音頻,林薇的手機螢幕上自動彈出一句“恭喜收聽完成,分享圖書,完成今日打卡任務”的提示語,她熟練地按要求點擊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儘管微信出手整頓,但這裡的打卡仍然在繼續。

“剛開始是看到朋友圈有人打卡,點進去試聽以後覺得還不錯,就通過長按識別二維碼的方式,關注到一個英語學校的微信公眾號。”林薇在“我的課程”中選擇“雙語故事磨耳朵”,隨即進入英語故事電台。“一上來就是新手任務的介紹,每天聽完一個指定故事,要分享到朋友圈打卡。按照獎勵規則,累計打卡21天,可以領取故事CD和貼紙組成的大禮包,累計打卡7天和14天,也都會有神秘禮物。”

林薇發現,這些打卡只能算入門,成為線上圖書館會員以後,還有“100天親子閱讀訓練營”等待報名,選擇孩子所在年齡段以後,可以添加班主任微信加入學習群,獲取課程學習資格,“120天內累計完成100天打卡,能領取一套實物繪本,但前21天打卡不能中斷,否則要從第一天重新開始計算。”

在趙婷看來,100天的打卡也不足為奇,她已經給女兒報名“210天詩詞精讀學習計劃”,內容涵蓋135首中小學必背古詩詞和75篇詩經、諸子百家、史記、漢樂府等推薦背誦篇目。“參加要交129元押金,每堅持45天打卡,就可以獲贈一套圖書。如果完整堅持210天打卡,129元押金就將全部退還,聽起來還是挺誘人的。”

不過,趙婷發現打卡要求也相當苛刻,“每天學習滿10分鐘,在朋友圈打卡必須所有人可見。據說還有人工核查數據,所以要將朋友圈打卡保留到收到返現為止,屆時以朋友圈實際打卡條數為準。”

契約金成打卡圈慣用策略

屢屢曝出暗藏陷阱

除了在朋友圈曬記錄以外,打卡還有不少新玩法。如今,張璐已經成為三個圈子的打卡成員,“有小程序專門做興趣社群,上面有外語、閱讀、生活、藝術、運動等好多門類,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加入,也可以創建個圈子當圈主,帶動別人進來一起打卡。有的圈主已經拉了上萬人,這就有了創收基礎。”

其中,契約金模式成為圈主們管理打卡圈的慣用策略。參加打卡契約的成員,每人必須上交一筆契約金,如果完成目標失敗,將會損失全部契約金。如果完成目標,不僅能拿回自己的契約金,還能平分別人輸掉的契約金。在張璐看來,這樣的機制對於像自己這樣惰性大又“摳門兒”的人來說,多少還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時候想偷懶,可一想到還要損失錢,就又覺得還是應該堅持一下。”

像張璐這樣每天“賭錢”打卡的不在少數。前段時間,周洋便加入了“早起打卡分錢”的活動。按照規則,用戶需要支付一定金額作為挑戰金,每天晚上12點之前可以報名,參加第二天的早起打卡挑戰賽。早上5點到8點進入活動頁面,系統會提示打卡成功,“一旦報名,就不能再退出,錯過打卡的話,只能把錢分給別人。”

“不光是早起能打卡分錢,運動也可以。”每天晚上,周洋還會收到每日運動打卡健步挑戰賽的提醒,“每天達標步數有3000步、5000步和8000步,挑戰天數則從1天到7天不等,契約金少則2元,多則70元,預計收益從2.03到84元不等,按照投入契約金的多少來劃定收益的比例。邀請好友的話,還能獲得一張復活卡。”

然而,看似是監督用戶、“一邊養生一邊賺錢”的活動,卻屢屢被曝出暗藏陷阱。據了解,有的平台無故跑路,導致用戶投入的契約金直接損失;也有平台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用戶錢財。此前,重慶市警察局沙坪壩區分局曾經通報,該局破獲了一起與“早起挑戰分錢”有關的特大網絡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在收到微信用戶的挑戰金打款後,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篡改後台服務數據、減少打卡用戶分紅、瓜分用戶保證金的形式實施詐騙。

記者搜索發現,一些類似微信公眾號已因涉嫌欺詐行為而被封號,但仍有許多打著“分錢”旗號的打卡在運轉,普通用戶難辨真假。

專家建議

平台應保障用戶權益

探索新的引流和盈利模式

“用戶在朋友圈‘打卡’,有點像社交電商模式,目的是利用人脈快速“拉新”,降低推廣成本。”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有數據顯示,當前企業或平台在線下要獲取一個新用戶,成本至少達到8元錢,最多幾十塊錢。一些平台或軟體為了省下這些錢,便鼓勵用戶“打卡”,結果在督促自己的同時,有時候也騷擾到其他用戶,甚至是惡意分享、病毒傳播。微信之所以會出手整頓,一方面是出於商業利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用戶權益考慮。

“只要平台還在,就應當履行或兌現當初的承諾,不能因為微信采取整頓措施,叫停朋友圈打卡,就拒絕給用戶返學費或送實物。”朱巍認為,對於被微信“點名”的平台而言,目前應著手保障好用戶權益。“平台一定要明白,依靠這樣的引流模式發展有著很大的局限性,路很難走遠。社交只是其中的重要屬性,能夠錦上添花,但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他建議,今後相關平台或企業可以考慮更多通過用戶“點對點”的形式來“拉新”,“具體的行銷策略需要做出調整,尋找其他渠道來解決問題,比如長按存圖分享、保存到本地論壇或保存到手機,而後再來分享推廣等。”

記者 | 宗媛媛 李松林

監製 | 張力

編輯 | 陸琪、洪園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