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融科技的下一個風口是什麽?

圖片來源@Unsplash

鈦媒體注:本文節選自薛洪言於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題論壇“金融科技新生態:開創與變革”上的發言,有改動。

整體上看,人工智能在人類社會中的應用還處於初步階段,但金融業可能是個例外。金融行業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本身就適合進行科技改造和流程重塑,再加上金融業競爭激烈卻又利潤豐厚,金融機構有動力、也有實力探索科技驅動金融的新模式。

比如說,工業領域為推動智能製造,在探索信息物理生產系統(CPPS),要實現比特和原子的相融,金融業,基本都是比特,不存在這個障礙。現階段來看,AI在金融業的應用已取得明顯效果。如智能風控、智能客服、智能催收、智能投顧等,不僅用於金融機構內部的降本提質,還可以作為成熟的解決方案在業內輸出,不少機構已經單獨成立科技賦能公司,來搶佔這個市場風口。

辯證看待人機互動

談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談到人機互動。關於人工智能,有一個著名的自動化困境理論,大意是講軟體和系統是人做的,既然是人做的,就可能犯錯;此外,自動化之後,人類被開發者擺在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關鍵時刻的救火先生),卻很可能因缺乏實戰(自動化過程中,人從操控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慢慢失去了實踐能力),讓人類失去履行這一職責所必需的能力。

自動化困境,講的就是人機互動的問題。在金融領域,對人機互動的要求更高。製造業生產標準化產品,強調穩定性和可控性;而在金融行業,面對的是動態的環境——動態變化的用戶、動態變化的監管、動態變化的產品等——更強調人工智能的進化與迭代。系統部署上線只是第一步,後續的迭代與優化才是關鍵。

金融業的人機互動,主要是人與系統/模型的互動,系統模型的底層是數據和業務場景,所以,人機互動,本質上是人才、數據、業務場景三者的協同問題。模型的進化需要業務場景的實時反饋,基於數據進行優化,人才則自始至終承擔著統籌者、把控者的角色。

人機互動,還可從單個企業層面和行業層面兩個視角來看。單個企業來講,人機互動要更多地發揮科技降本提質的作用,助力金融業務更好發展;站在行業角度看,則需要考慮一些系統性問題,即人工智能的應用對行業帶來的潛在影響。

比如趨同性,模型的趨同性會加大市場共振,讓周期變得更短、更劇烈,波動性加大。典型的案例來自量化投資領域,機構部署相近的策略,同步買入或賣出,交易對手方稀缺,結果就是價格的暴漲暴跌。

再比如不可解釋性問題。人工智能模型,在外面來看,就像一個黑箱,輸入、輸出,但期間的運算過程太複雜,理不清楚,所以只是一種統計關係而非因果關係。統計關係是不穩固的,是可變的,這就給系統模型帶來風險隱患。一旦某個外部變量發生變化,導致統計上的相關關係不複存在,則模型就面臨驟然失靈的問題。

對於這些行業性的問題,需要宏觀審慎監管的介入,以調控之手引導行業資源配置的流向,來規避一些潛在風險隱患。

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催生新生態

借助金融科技的全方位應用,很多金融業務已經實現了全部自動化。以消費金融為例,智能獲客及獲客後的智能客戶服務;智能風控及風控後的實時貸後及逾期後的智能催收等。此外,科技還在不斷促進產品本身的進化,達到某個臨界點,就形成了全新的服務模式,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投顧。

科技之所以能深刻改變金融業,受行業追捧,究其根本,與其兩大角色有關。

一是催化劑,激活了金融生態原有資源的價值。最典型的就是激活數據活力,在智能獲客和智能風控兩個環節尤其明顯。

在智能獲客運用中,金融機構以科技和數據之力,實現了降低獲客成本與提供用戶匹配度的兩全。一方面用於為人工獲客賦能,降本提效。如用於電話行銷,先利用智能語音助手撥打一圈電話,找到有成交潛力的用戶交給電銷人員後續開發;如用於線下拓客,也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提前篩選出目標用戶清單,提高線下拓客的針對性。另一方面則用於解決產品行銷和平台導流過程中的匹配度問題,降低對用戶的無謂打擾,千人千面,實現精準推送。

在智能風控應用中,用戶行為數據成為大數據風控的原材料,大大拓寬了風控的邊界,繼而拓寬了用戶邊界,把消費金融從聚焦於特定用戶群的小眾產品,變成了一款大眾金融產品。以央行征信中心的數據為例,2015年末,央行有信貸記錄為3.8億人,現在已經超過5億人。有超過1億人口從無貸戶變成了有貸戶。考慮到不納入央行征信的互聯網信貸,合計有2億人從無貸戶變成有貸戶。

二是金融科技本身成為生產要素。隨著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科技逐步產品化,成為獨立於資金、用戶、數據之外的第四大生產要素。當科技獨立出來,不同金融機構在科技層面的差距,催收了科技合作與賦能,為開放平台模式奠定了基礎。

至此,金融業的競爭從單個機構之爭逐步向生態平台之爭過渡,金融行業步入新常態。

5G對金融業的影響

近期,各行各業都在暢想5G,總括言之,5G以更快速度、 更多連接、更低時延、更高可靠為特徵,將把我們帶入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屆時,連生活模式都變了,金融業沒有不變之理。

在我看來,5G對金融行業的影響,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激活了物質的活力,將極大地豐富金融業的邊界。移動互聯網或4G時代,借由場景的線上化激活了人的數據信息,讓零售金融上了新台階。5G時代,借由萬物互聯和產業互聯網,將激活物的活力,有望讓整個金融生態再上新台階。

當物質作為金融場景時,對物質的激活意味著對金融場景的激活,將拓寬金融的場景邊界;當物質作為抵押物時,對物質的激活意味著對風控的激活,將拓寬金融的風控邊界。

在全行業發力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的檔口,5G時代的來臨顯得尤為及時。放貸信用,本質上要麽是人的信用,要麽是物的信用。消費金融的風口,源於人的信用邊界被大數據風控拓寬;一旦物的信用被激活,非但零售金融能再上新台階,公司金融生態更是首當其衝,其中最先獲益的,大概就是金融供給嚴重不足的小微金融了。

二是助力業務流程擺脫時空限制,消弭線上線下區別,讓金融無所不在。5G高速傳輸、低延遲性等特徵,結合5G時代VA/AR的普及,將消弭遠程與近程的邊界,屆時,親核親見未必真人面對面,金融業的很多流程有望重塑,比如遠程開戶或將不成為障礙。當線下渠道失去了新核親見,線下渠道的核心職能是什麽呢?需要金融行業重新思考、並逐步夯實塑造。

此外,5G讓很多在4G環境下難以充分發揮效力的技術有了更大的應用空間,比如基於微表情的實時風控、人臉識別等技術的使用門檻將進一步降低,其在金融業的應用也就進一步深化。

下一個風口

金融科技方興未艾,金融科技的下一個風口,不局限於科技本身,更多地體現現有科技在應用場景的深化上。

一是在金融業內部,從C端到B端的轉移。隨著5G對物的活力的激活,金融科技在B端場景的應用障礙被清除,B端金融科技的風口將會到來。

二是從金融業內到金融業外。金融科技不僅僅適用於金融業,在產業領域還有很廣闊的應用空間,比如智慧城市建設,就有不少金融科技巨頭參與其中。隨著金融科技賦能傳統產業,科技成為連接金融與產業的新橋梁。連接產生互動,互動帶來增長和變革及新的可能,必將為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帶來無限空間。

【鈦媒體作者介紹:本文由“洪言微語”原創,作者系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 薛洪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