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再被證實作弊 這次的鍋還要手機行業背?

華為手機又因為作弊被抓包了,這次是跑分。 

近日,外媒報導稱,包括旗艦機P20在內的多款華為手機針對跑分測試軟體3DMARk進行了專門優化,以此來提升基準測試得分。3DMARk調查確認後,將涉及的幾款華為手機從其排行榜中剔除。 

華為的反應迅速。在與3DMARk母公司UL,華為與UL發表聯合聲明,稱雙方討論了跑分方法問題,“就下一步合作達成了積極共識”。 

看起來像手機廠商與評測機構有私下的交易?別那麽誅心。3DMARK並未完全認同華為的“AI智能調度機制”解釋,直言對對華為默認啟動有利跑分的性能模式有異議,宣布將一系列華為設備的跑分數據全部暫時下架。 

相比華為公司層面就事論事的態度,華為一位高管的表態似乎更能說明,華為手機多次爆出作弊風波的原因。 

據媒體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總裁王成祿在IFA上對媒體表示,智能手機基準測試和用戶體驗之間沒有直接聯繫,手機廠商通過一些手段提高跑分數據是中國的普遍做法,華為不能保持沉默。 

翻譯得更直接一點:“別人作弊我為什麽不能?跑分優化也不影響用戶體驗”。 

看起來有理有據。華為和UL的聯繫聲明發布後,一位網友在華為手機官方論壇的跟貼比較能解釋這種心態:“開啟比爛模式”。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同樣認為,跑分和消費者體驗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他告訴時間財經,“不過既然有跑分,就會有對比和排名,廠商一般也就會比較重視,在手機設定上做一些優化也可以理解,畢竟大家關注的只是結果,沒有關心也很少人會懂跑分的內涵。” 

作弊真相 

華為在聯合聲明中將跑分作弊現象解釋為開啟了“AI智能調度機制”。簡單描述,該機制使華為手機在特定場景下,自動開啟“性能模式”,硬體性能充分發揮,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要。

一位手機行業人告訴時間財經,華為所謂的性能模式,類似Windows系統下的模式切換,可以理解成“玩遊戲,可以開啟高性能模式”。 

AI算法自動開啟性能模,但高大上的解釋沒打動耿直的外國評測機構。UL表示理解華為的用意,但不理解華為手機為何在針對跑分軟體的場景啟動性能模式,強調“UL規則要求設備像啟動其它應用程式一樣啟用常規的跑分模式”。 

對照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總裁王成祿和華為的聲明,本次跑分作弊的最接近真相的解釋大概是這樣的:華為手機的AI算法機制將跑分軟體這個場景,“調度”為需要使用高性能模式的,默認開啟了能跑出更高分數的性能模式。這個“默認開啟”,即是華為主動的技術手段。 

算是作弊嗎?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華為的解釋是合理的,多樣化的場景設計是更合理的需求。幾年以前的智能機階段,跑分代表了性能,但隨著用戶成熟,尤其是與iPhone做對比之後,跑分逐漸讓位於體驗。體驗才是王道,跑分只是參考,“華為這種體量和規模的公司,沒有必要在這上面刻意作弊”。

華為確實沒有必要作弊。IDC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總量達到5420萬部,同比增長40.9%,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華為手機的掌門人余承東也言之鑿鑿的強調” 華為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一是歷史發展必然 “。 

但是,就是這麽一個沒有必要在跑分上作弊的公司,使用了和手機業同行們異曲同工的提升跑分效果“技術手段”,怪誰? 

行業背鍋? 

優化跑風確實是手機行業長期存在的歪風邪氣。

2013年,美國科技資訊網站Anand Tech的調查顯示,除摩托羅拉和Nexus系列外,幾乎所有世界級大廠的安卓手機都會在跑分中作弊。 

公開消息顯示,小米、一加、三星、HTC均曾被爆出跑分作弊。按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的說法“大部分安卓手機會針對跑分軟體優化”。該公司旗下產品曾對旗下手機故意做降低跑分表現的劣化處理。不過這一“孩子氣”的舉動已經在新款的錘子公司產品中取消。 

一篇揭秘跑分技巧文章的介紹,提升跑分技巧有軟體硬體多種方法:軟體上可以降低分辨率、修改時鐘,特別過分的山寨廠商甚至能自動替換用戶下載的跑分軟體,以其定製的跑分軟體代替。硬體上,可“將芯片頻率拔高到平時根本不會有的水準,發揮出硬體的全部潛力”,而在實際使用上,這潛力可能用戶永遠體會不到。 

華為本次使用的方法,在AI算法的借口,比同行們要技高一籌。但將跑分作弊的鍋放到行業身上,在價值觀的呈現上,是十分接近同行的。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手機是華為三大核心業務之一,近年來營收佔比才逐漸提升。在通訊設備、企業服務層面,鮮少有華為產品的負面消息。但在手機業務上,“老實孩子”華為沾染的壞習慣,不止跑分作弊。 

拍照樣張造假是最出名的案例。華為P9發布時,使用佳能5D拍攝的照片作為樣張放在社交媒體上,事發後解釋為“分享照片,也只是為了激發用戶靈感”。最近的華為P20,一則在中東播放的廣告中,也出現專業相機拍攝照片疑似冒充樣張問題。 

此外,發布後抄襲外國網站資源、疏油層風波、偷換記憶體事件等等,在華為手機的每一次壞消息傳出是,屢屢被提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樣張造假、發布會抄襲和幾次的跑分風波,均又海外媒體或結構率先發現,消息再回流國內。 

能解釋這一特殊現象的,除了華為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更大,更易成為關注目標,大概就是國內的消費者經歷的作弊更多,看得更開了。(北京時間財經 李拜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