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曙光股份新能源產銷降七成 三年補助8億為淨利1.7倍

  曙光股份新能源產銷降七成 三年補助超8億為同期淨利1.7倍

  來源:長江商報

  本報記者 吳婷 見習記者 戴佩岑

  致力於“打造中國一流新能源商用車集團”的曙光股份(600303.SH),今年上半年淨利遭遇“塌方式”下滑,淨利同比減幅達95.69%。

  與此同時,曙光股份今年新能源車產銷數據多次為零。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今年8月份,曙光股份新能源車產量僅為90輛,與去年同期累計338輛相比,下滑73.37%。同期新能源車銷售量也僅為89輛,而去年同期為339輛。

  事實上,曙光股份新能源車業務一直顯得產能不足、銷售不濟。其財報顯示,按照每年3000輛車設計產能標準,三年期間曙光股份新能源車共生產3036輛,僅相當於一年的設計產能。而同期,三年累計銷售為2987輛,也不及一年的產能目標。

  與此同時,曙光股份流動負債承壓。僅今年上半年流動負債就高達28.91億元,佔其流動資產的90.8%。

  然而,即便經營長期不順,流動資產緊張,曙光股份每年仍可依靠出售資本和各項補助、財政補貼實現扭虧。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僅3年時間,曙光股份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累計達8.19億元,是同期累計淨利的1.7倍。

  不過,“伴隨著‘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及補貼退坡或者取消,技術指標大幅提升,對客車企業和電池企業都提出了苛刻要求,多重因素下新能源客車市場出現萎縮,從而導致這些車企淨利大幅下滑。”汽車觀察員肖紅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幾年車企過度依賴新能源汽車補貼補助,如今相關政策紅利逐漸取消,新能源客車正面臨行業洗牌。

  對於產銷下滑原因,長江商報記者發採訪函至曙光股份,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任何回復。

  8個月產銷數據全面下滑新能源產銷同比降超七成

  公開資料顯示,曙光股份以整車、車橋及零組件為主營業務,旗下主要有“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兩大產品。其中,整車產品方面主要以客車(包含新能源客車)、皮卡為主,其車橋品牌多年來在國內處於龍頭地位。

  然而,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前8個月,曙光股份產銷數據幾乎全面下滑,僅車橋產量實現微漲。

  曙光股份產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整車累計產量為1.147萬輛,去年同期累計產量為1.28萬輛,同比下滑10.37%。其中,客車累計產量為118輛,與去年同期累計479輛相比下滑75.37%;皮卡累計產量為1.105萬輛,同比下滑6.7%;特種車累計產量為305輛,同比下滑36.06%。僅在零組件業務方面,車橋累計產量為70.47萬輛,同比上升5.77%。

  在銷量方面,截至今年8月,整車累計銷量為1.23萬輛,與去年同期1.33萬輛相比,同比下滑7.15%。其中,前8個月客車累計銷量113輛,同比下滑78%;皮卡累計銷量1.196萬輛,同比下滑2.5%;特種車累計銷量245輛,去年同期累計銷量492輛,下滑達50.2%。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車方面,曙光股份今年產銷數據均出現大幅下滑。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曙光股份新能源客車累計產量僅為90輛,與去年累計產量338輛相比,下滑73.37%。在銷售方面,前8個月累計銷售89輛,同比下滑73.75%。

  與之對應的,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60.7萬輛和60.1萬輛,同比累計增長分別為75.4%和88%。

  淨利塌方式下滑,3年新能源補貼超8億

  產銷不濟,營收、淨利必然出現大幅下滑。

  2018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曙光股份營收為16.99億元,同比下滑10.82%;淨利潤1703.6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5.69%。而報告期內虧損主要原因為子公司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上半年淨利虧損3735.10萬元。而丹東黃海即為黃海新能源客車的生產經營公司。由此可見,新能源客車產銷量低,拖累了公司業績。

  事實上,曙光股份新能源客車一直顯示產能不足,銷售不濟。財報顯示,2015年-2017年,曙光股份新能源汽車產能分別為1878輛、620輛、538輛,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2.6%、20.67%、17.93%。按照每年3000輛車設計產能標準,三年期間曙光股份新能源車共生產3036輛,僅相當於一年的設計產能。

  銷售數據方面,2015年-2017年期間,曙光股份新能源車銷售分別為1880輛、568輛、539輛,三年累計銷售2987輛,還不及一年產能目標。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儘管產銷業績不佳,但曙光股份財報數據卻每年盈利情況均為正面,而實現扭虧為盈的原因是新能源補貼及政府補助。

  財報顯示,2015年-2017年期間,曙光股份淨利分別為1.03億元、6069萬元、3.16億元,三年累計淨利4.8億元。同期,子公司黃海新能源客車獲得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分別為6.46億元、1.12億元、6067萬元,三年累計獲得新能源補貼達8.19億元,相當於同期累計淨利的1.7倍。

  從企業營業外收入看,2015年-2017年,曙光股份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5286.92萬元、3823.50萬元、2239.15萬元,分別佔同期淨利的51.3%、63%、7%。三年累計政府補助達1.14億元,佔同期累計淨利的23.75%。

  僅2018年上半年,曙光股份獲得的政府補助達921.6萬元,佔同期淨利的54%。

  不過,可以看到,近年來新能源補貼和政府補助都在減少。2017年補助還不及2015年的一半。

  汽車觀察員肖紅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過去幾年車企過度依賴新能源汽車補貼補助,如今“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及補貼退坡或者取消,且技術指標大幅提升,對客車企業和電池企業都提出了苛刻要求,多重因素下新能源客車市場出現萎縮,從而導致這些車企淨利大幅下滑。

  一年內“賣子”交易額超12億

  靠政府實現扭虧,正在“斷奶”的曙光股份明顯造血能力不足,流動負債承壓。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曙光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5970.75萬元,同比減少128.7%。對於該數據減少原因,曙光股份表示主要系銷售商品、提高勞務收到的現金較同期減少所致。

  從合並資產負債表看,今年上半年貨幣資金為12.27億元,較期初餘額15.26億元減少19.59%。

  上半年年應收账款為10.34億元,較期初餘額增長了3.1%;存貨3.93億元,較期初餘額增長1%;同期流動資產為31.83億元。按此計算,應收账款及存貨兩項合計14.27億元,佔流動資產的44.83%。

  與之對應的流動負債則高達28.91億元,佔流動資產的90.8%。在流動負債中,以短期借款、應付账款、預收账款、其他應付款為主,分別為5.4億元、14.4億元、6027.8萬元、5113.6萬元;其中,僅應付账款一項佔流動負債的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應收账款中遼寧瑞晨新能源汽車租賃服務有限公司因存在品質糾紛,回收風險較大,有2662.7萬元壞账準備。

  此外,從資產負債表看,今年上半年曙光股份資產總計70.25億元,負債合計38.3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4.65%。由此可見,曙光股份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旗鼓相當,一旦應收账款回收不力、存貨變現過慢,將難以覆蓋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承壓,業績不佳,出售重大資產成為了扭虧的另一途徑。

  公告顯示,僅2017年,曙光股份就三售重要資產。其中包括,將其持有的大連黃海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大連新敏雅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交易總價為人民幣11.8億元,實現收益4.87億元;將其擁有的曙光(美國)技術中心100%的股權轉讓給公司大股東遼寧曙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交易總價為人民幣3438.93萬元。

  2017年年底,曙光股份還將其擁有的文化活動中心房產及附屬構築物和土地使用權出售給公司大股東遼寧曙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交易總價為人民幣1392.5萬元。以上三次交易,累計金額達12.28億元。

  此外,2016年,曙光股份還將其持有的常州黃海2.85%股權和丹東黃海持有常州黃海97.15%的股權合計100%股權轉讓給常州常高新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交易總價為人民幣4.3億元,該交易實現投資收益2.35億元。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萬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