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年連發三張資質 為領先自動駕駛中國將放寬高精地圖準入?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乾群芳7月5日,在自然資源部網站上,出現了關於華為申請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以下簡稱“資質”)的審查公示,與華為一起申報甲級測繪資質的另外6家部門也一同被公示。公示時間為2019年7月5日至7月11日。

這一消息引發了科技和汽車界的好奇心,華為為什麽申請該資質?又為什麽很大可能獲批?根據我國現行的《測繪資質管理規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導航電子地圖是測繪資質專業範圍的一種,且只存在甲級標準(測繪資質分為甲、乙、丙、丁四級)。由於受到測繪人員、儀器設備、保密管理、作業標準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航電子地圖測繪資質的獲取是業界公認的難題。

自2001年四維圖新獲取首張資質以來,至今18年的時間裡,僅有18家部門拿到該項資質,也就是說平均每年隻批一家。而和導航電子地圖同時被納入《測繪資質管理規定》的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截至2010年9月就已有31家部門成功獲取。

“高精地圖測繪資質發放的速度看起來加快了。”這是不少業內人士的直觀感受。根據2016年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下發的《關於加強自動駕駛地圖生產測試與應用管理的通知》,從事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繪製的部門,必須具有導航電子地圖製作測繪資質。高精地圖是支持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關鍵環節,而自動駕駛目前已經成為所有車企和多領域科技公司共同搶佔的潮頭。

經濟觀察報記者經過梳理發現,在過去18年中,資質的發放呈現“快-慢-快”的節奏。如華為此次成功獲批,那麽在2019年不到7個月的時間裡,將新增四家企業獲得該項資質,其余三家分別是寬凳科技、江蘇晶眾科技和江蘇智途科技。

“基於最近一年陸續發放牌照現狀、以及新修訂的資質管理條例內容判斷,資質的管理和發放是要放寬的。”一位業內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新版《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即將正式發布,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獲批要求將多方面放寬。這無疑將使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加快,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

而在資質發放“變速”發展的過程中,入局企業的性質和路徑也更加多樣化,背後則是自動駕駛和高精地圖的發展帶來的產業跨界融合趨勢,以及正在上演的商業混戰。

政策門檻放低有實錘?

根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綜合自然資源部官網和多家媒體信息統計,目前一共有18家企業擁有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從發放節奏的快慢程度來看,依次可以分為“快、慢、快”三個區間:第一個區間是2001年至2008年,這期間一共有12家企業獲取了資質(其中城際高科目前在自然資源局查詢不到資質,但多家媒體報導其曾獲取),其中在2004-2008五年的時間累計有11家獲取;第二個區間是2009年至2016年,這八年間只有兩家企業獲得了資質(其中武漢光庭信息科技目前在自然資源局查不到資質,但多家媒體報導其曾獲取);第三個區間是2017年至今,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有6家企業(不包括華為)獲得了資質。

綜合來看,在第一、第三兩個資質發放“較快”的區間裡,平均每年也僅有兩家企業獲取資質,足以證明其獲取難度之大。對於第一個發放高峰期的背景,上述業內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從2004年開始,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公司意識到基於位置的服務可以布局在手機端,PC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吸引了一大批企業申請資質,“他們申請資質的目的不全是為了做地圖,而是為了更方便地布局互聯網以及手機產業,以及基於位置的服務。”

而2009年至2016年之所以進入低潮期,其認為政府對資質的收緊是主要原因。另一位谘詢公司的高層表示,應該是市場洗牌之後贏家逐漸做大企業的過程,這時新進入者利潤空間很小。事實上,2009年至2016年正是傳統圖商與互聯網相互融合的階段,四維圖新、高德地圖、長地萬放等傳統企業,均在這一階段被BAT巨頭收購。

“資質的加速發放是市場驅動加政策雙管齊下的一個結果。”對於2017年以來資質發放的再次加速,一位高精地圖企業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再次為地圖產業帶來了生機,因為高精度地圖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技術。高盛預計,到2020年全球高精地圖市場規模為21億美元,2025年將達到94億美元。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新賽場,我國也發布多項政策明確鼓勵支持,以搶佔先機。因此,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追趕著BAT的步伐,滴滴、京東、美團等掌握場景的互聯網公司以及主機廠紛紛布局高精地圖產業,此外寬凳科技、Momenta、Wayz.ai等一批初創企業也應運而生。業內人士對放寬準入門檻的呼聲高漲。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來資質發放的加速並不只是人們的一種感受,而且確實體現在政策上。據了解,今年5月,最新版的《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已發布征求意見稿,根據上述業內人士透露,距離正式發布不會太久。這一管理辦法的製訂最早可以追溯1995年,其首個版本在2004年正式發布,後續在2009年、2011年經歷兩次修訂。

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相比現行的2014年版本,最新版《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對於導航電子地圖測繪資質的多項要求有所放寬。例如,2014版只有甲級,而新版本中設有甲、乙兩級;2014版中,對技術人員要求含注冊測繪師5人,但新版本則取消了這一要求;此外,甲級測繪資質的審批也從現行版本的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調整至可酌情委託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協助審查。“基於汽車產業與測繪產業的融合需求、政府的‘放管服’政策,中國政府優化國內營商環境等背景,資質的放寬是自然的,相信配套的管理體系也會慢慢更加完善。”上述業內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多類玩家共同拚圖

與資質發放鮮明的節奏變化一致,獲取資質的企事業部門畫像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在2013年之前,拿到資質的企事業部門數量是13家,大體分為傳統圖商和事業部門兩種。傳統圖商包括四維圖新、高德、靈圖、長地萬方、凱立德、易圖通、立得空間、大地通途8家,事業部門包括國際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江蘇省測繪工程院、浙江省第一測繪院、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四家。

而隨著2014年前後BAT通過收購傳統圖商加速入局,資質主體也隨之變為BAT、傳統圖商以及事業部門三大陣營。2017年之後格局變得更加複雜,一方面部分遲遲未能獲得資質的車企,也通過收購傳統圖商入局,例如2017年上汽聯手武漢光庭建立武漢中海庭數據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持有資質;2018年東風汽車也投資了立得空間;另一方面,Momenta、寬凳科技等自動駕駛初創企業,滴滴、京東等掌握場景位置服務的互聯網企業,以及華為這樣的通信科技公司也開展了資質申請。“資質申請一直是公開的,符合要求的企業是可以申請的。但測繪涉及國家安全,地信行業又是政策密集性行業,測繪資質對企業有較高的保密要求。有些企業申請資質的目的並不是說像傳統圖商一樣要做優質的地圖。更多是為了方便合規開展基於測繪數據的位置服務業務。”上述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有媒體綜合多家企業觀點報導稱,目前自動駕駛地圖市場,做細分業務和做平台互不干擾,此外很多應用領域還有待開拓,遠遠沒有飽和。“我個人很期待華為以及其他幾家新拿到資質的玩家後續在基於位置服務上的業務布局,華為等國內很多大牌企業都是四維圖新重要合作夥伴,四維圖新與華為的合作就是為了更好的布局基於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相關產品和服務,華為獲取資質其實有利於我們和華為在此領域的合作業務更高效開展。”四維圖新一名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根據目前拿到資質的18家企業公布的信息,除了聚焦本土化地圖業務的事業部門之外,基本都提到了高精地圖業務,但具體方向存在差異。從公開信息來看,目前擁有較好製圖能力的企業包括四維圖新、高德、百度(長地萬方)、凱立德和易圖通等。晶眾科技表示將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慧交通提供基於高精地圖的整體解決方案。新獲取資質的初創企業寬凳科技則表示今年將推出首張量產高精地圖,另一家獲取資質的初創企業Momenta則表示核心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駕駛決策算法。同樣獲取到資質的滴滴,由於平台擁有的車輛足以覆蓋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範圍,被認為在眾包采集更新地圖方面具備優勢。

經過自2014年以來的五年布局之後,高精地圖如今已進入首張量產訂單的賽點,BAT旗下的高德、百度和四維圖新均對外宣布拿到了全國首個自動駕駛量產訂單。儘管誰的含金量更高尚難定論,但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全球車企自動駕駛量產時間集中在2021年左右,這倒逼著高精地圖這一核心技術窗口期的關閉。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資質的放開,未來將有更多初創企業、通信科技公司獲取資質正式入局,那這會不會對圖商巨頭帶來衝擊?“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企業基於自身業務,為了拿牌照而拿牌照,而不是真正想做圖。但更多企業進入測繪圈,是會對面向自動駕駛的多產業融合起到推動作用的。”一位圖商巨頭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他認為,如果討論地圖製作,並非僅拿資質那麽簡單,高品質的地圖產品依賴大量時間、資金、人才等高成本的鋪墊,以及與國際大牌車廠合作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目前國際車企對於供應商的選擇,還是更加偏向四維圖新、高德等傳統圖商。

而頭部玩家對首張量產訂單落地時間點的激烈爭奪,也能為初創企業帶來機會。擁有好的眾包製圖方案以及算法的初創企業,正成為圖商巨頭為了降本增效考慮合作的對象。“這個市場還是挺大的,很多細分市場沒有辦法全覆蓋,還是需要有些小廠商提供個性化服務,比如停車場、園區的高精度地圖,這些細分領域應該還會有市場,做好了還是可以賺錢。現在是剛剛起步剛剛起步階段,未來有可能進行合並重組。”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鹿文亮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但如果沒有資質,初創企業們仍缺少合法化。且對於未能掌握核心技術的自動駕駛企業而言,在高精地圖市場日趨成熟之後,即便是被收購,資質也能成為加分項。高德汽車大客戶業務總經理、自動駕駛技術專家阿榮曾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很多小型的自動駕駛企業,其實創業的目的就是被收購。雖然資質的價值可能由於發放門檻的降低而降低,但經驗來看,政策總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至於未來是否會收緊,這個要看未來的發展趨勢。”上述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