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買豬影響測算:國內缺口難補 國際豬價必漲

來源:金融界網站

申萬宏源:趙金厚

申萬宏源趙金厚認為,今明兩年中國增加豬肉進口幾成定局,但對國內產能缺口彌補程度有限,中性假設下增加的淨進口可補充2%的缺口,而供需缺口仍在20%左右,將使國內生豬、豬肉價格創歷史新高,同時“大國效應”也將推升國際豬價。

要點

我們建立了完整的生豬行業周期性投資邏輯框架,豬價由供需關係決定,相對供給,需求較為穩定,因此供給是影響價格的核心變量。影響供給的因素包括:盈利周期下的供給波動(蛛網模型)、突發因素下的供給波動(如疫情、環保拆遷等),且屠宰廠與養殖場的博弈可擴大當期波動幅度。

此外,進出口、國儲雖然體量不大,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波動,本文我們將重點對豬肉貿易進行分析。

核心結論:2019-2020年增加進口或成定局(最多增加180萬噸);但由於越南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嚴打走私可能減少部分走私量(預計減少50萬噸);供港澳的活豬及豬肉保持穩定。因此我們預計淨進口(包括走私)增加約130萬噸。假如國內豬肉產量下降15%、20%、25%、30%,消費下降5%,增加的淨進口(包括走私)可以補充2%的缺口,則供需缺口分別為8%、13%、18%、23%。在中性假設下,20%左右的供需缺口將使豬價創歷史新高。

中國是最大的豬肉生產、消費、進口國,國際豬肉貿易流主要由歐盟、美國、巴西、加拿大等國家流向中國、日本、墨西哥、韓國。2017年中國生豬出欄頭數約為7億頭,豬肉消費量約為5400萬噸;豬肉進口量121萬噸(2016年豬價高峰時進口量為162萬噸)。豬肉主產國包括中國、歐盟、美國、巴西和俄羅斯,佔比分別為47.9%、21.3%、10.6%、3.3%、2.9%,主產國同時是主要消費國。

全球豬肉貿易量約為800-850萬噸,主要出口國包括歐盟、美國、加拿大和巴西,歐盟、美國、巴西的出口佔產量的比例13%-23%之間,加拿大出口比例較大(70%的豬肉用於出口,自用比例較低)。主要進口國包括中國、日本、墨西哥、韓國,除中國外,主要進口國豬肉的進口的依存度較高(進口量佔消費量的比例約為35%-55%)。

2019-2020年增加進口幾成定局,但對國內產能缺口彌補程度有限。正常情況下,進口豬肉的驅動因素是國內外價差(2013年至今價差的均值約為8元/公斤)。

預計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中國豬價將創歷史新高,進口豬肉價差將大幅擴大,刺激貿易商擴大進口;同時中國存在供需缺口,將主動擴大進口:假設國內產能去化幅度分別為15%、20%、25%、30%,需求下降5%,則供需缺口分別為540萬噸、1080萬噸、1350萬噸、1620萬噸;如果增加180萬噸淨進口同時減少50萬噸走私,則供需缺口為410萬噸、680萬噸、950萬噸、1220萬噸,比例分別為8%、13%、18%、23%。20%左右的供需缺口將使國內生豬、豬肉價格創歷史新高。

中國增加進口不會扭轉本國供需格局,但“大國效應”將推升國際豬價。複盤2016年,美國出口量增加11萬噸,增量基本都是對中國出口,2016年上半年美國瘦豬肉現貨價漲幅約為40%。

根據USDA預測,2019年歐盟、巴西、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國豬肉產量均維持穩定,美國豬肉產量有望增加63萬噸。假設進口增量的1/3(約60萬噸)來自美國,則美國豬價漲幅將不容小覷(美國瘦肉豬期貨1906合約價格已經超過95美分/磅,較近期低點漲幅超過30%)。豬肉國際貿易價格將傳導至主要進口國(日本、墨西哥、韓國等),推升該國豬肉價格。

風險提示:豬價上漲不達預期

正文

1.生豬行業周期性波動邏輯

我們建立了完整的生豬行業周期性投資邏輯框架,豬價由供需關係決定,相對供給,需求較為穩定,因此供給是影響價格的核心變量。影響供給的因素包括:盈利周期下的供給波動(蛛網模型)、突發因素下的供給波動(如疫情、環保拆遷等),且屠宰場與養殖場得到博弈可擴大當期波動幅度。

此外,進出口、國儲雖然體量不大,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波動,本文我們將重點對豬肉貿易進行分析——在非洲豬瘟影響下,中國增加進口將如何影響國內外豬價。

我們的核心結論:

(1)2019-2020年增加進口或成定局(最多增加180萬噸);但由於越南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嚴打走私可能減少部分走私量(預計減少50萬噸);供港澳的活豬及豬肉保持穩定。因此我們預計淨進口(包括走私)增加約130萬噸。假如國內豬肉產量下降15%、20%、25%、30%,消費下降5%,增加的淨進口(包括走私)可以補充2%的缺口,則供需缺口分別為8%、13%、18%、23%。在中性假設下,20%左右的供需缺口將使豬價創歷史新高。

(2)中國增加進口不會扭轉本國供需格局,但“大國效應”將推升國際豬價。

2. 中國增加進口將如何影響國內外豬價?

2.1 產能缺口已現,增加進口勢在必行

非洲豬瘟疫情導致中國生豬/豬肉出現供需缺口。由農業部、畜牧業協會、各谘詢公司的數據多方驗證,我們認為截止2019年2月,全國生豬產能去化幅度約為20%,且不排除降幅繼續擴大的可能。假設產能降幅20%,需求量保持不變,則豬肉供需缺口約為1080萬噸;假設需求量下降5%左右,則供需缺口約為810萬噸,與全球貿易量相當。

為了彌補部分產能缺口,中國將增加進口。2019年1月中國豬肉進口量12.55萬噸,同比增幅8%,1月份已經開始呈現出出口量增加的趨勢。3月份14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自美國進口了2.38萬噸豬肉,這是自2017年4月以來中國最大的一筆對美國豬肉的進口,也是自美國農業部2013年開始跟蹤豬肉出口以來的第三大出口訂單。3月22日,第一批來自葡萄牙的24.99噸冷凍豬肉22日抵達天津口岸,這是中國與葡萄牙簽署輸華豬肉雙邊議定書後,首批抵達中國港口的葡萄牙豬肉產品。為了彌補國內產能缺口,增加進口是途徑之一。

下文我們將依次回答幾個問題:增加進口能夠彌補多少產能缺口?中國增加進口將如何影響國內外豬價?在這之前,我們將對全球貿易格局做系統梳理。

2.2 增加進口能否扭轉國內豬價上漲趨勢?

2.2.1 國際豬肉貿易格局

生產端: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約為1.13億噸,同比增速1.73%。近幾年豬肉產量基本維持穩定,沒有出現明顯增長。主產國包括中國、歐盟、美國、巴西和俄羅斯,佔比分別為47.9%、21.3%、10.6%、3.3%、2.9%,剩餘其他國家生產量佔比僅為14%左右。

消費端:全球豬肉消費量約為1.12億噸,主要消費國包括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和巴西,佔比分別為49.6%、18.7%、8.7%、2.9%、2.7%,剩餘其他國家消費量佔比約為17.5%左右。

貿易端:2018年全球豬肉貿易量約為854萬噸,同比增速3%。近幾年國際貿易量維持在800-850萬噸。世界豬肉貿易流主要是由歐盟、美國、巴西、加拿大等國家流向中國、日本、墨西哥、韓國等國家。主要出口國包括歐盟、美國、加拿大和巴西,佔比分別約為35.7%、31.8%、15.8%、8%,剩餘其他國家佔比僅為8.6%。主要進口國包括中國、日本、墨西哥、韓國,佔比分別為21.6%、18.6%、14.5%、9.1%。

出口國分析:主要豬肉出口國基本是主產國,歐盟、美國、巴西的出口佔產量的比例13%-23%之間,加拿大出口比例較大(70%的豬肉用於出口,自用比例較低)。

進口國分析:中國是最大的豬肉進口國,但是進口量佔消費量的比例僅為3%左右。其他主要豬肉進口國為日本、墨西哥、韓國等,且這些國家對進口的依存度較高(35%-55%)。

2.2.2 中國豬肉供需格局

中國是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2017年中國生豬出欄頭數約為7億頭(該數字與USDA的統計數據差異不大),國內豬肉消費量約為5400萬噸,生豬及豬肉產銷量約佔全球的一半,居世界首位。

中國是最大的豬肉進口國,但相對國內消費量,進口量佔比不足3%。2018年豬肉進口量約為119萬噸(2017年121萬噸,2016年豬價高峰時進口量為162萬噸),豬肉進口量約佔中國豬肉消費量的2.2%;生豬進口量僅為0.8萬頭。

中國進口豬肉主要來自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2018年德國、西班牙、加拿大、美國、丹麥的進口佔比分別約為19%、18%、13%、7%、6%,其他國家進口佔比約為36%。中國豬肉出口量僅為4萬噸,活豬出口量約為158萬頭,出口的豬肉和活豬均主要供港澳。

除豬肉外,中國也會進口大量的副產品。副產品進口量與豬肉進口量相當。

正常情況下,進口豬肉的驅動因素是國內外價差。2019年1月中國進口豬肉單價約為1.77美元/公斤,其中自美國進口豬肉價格約為1.13美元/公斤,折算成人民幣含稅價是14.79元/公斤、13.70元/公斤(美國進口豬肉自2018年4月、7月兩次加征25%關稅),國內22個省市豬肉價格19.92元/公斤,價差約為5.13元/公斤,而2013年至今價差的均值約為8元/公斤(以美國豬肉為代表的國際價格最近已經開始上漲,如果按照最新價格測算,幾乎不存在價差,但由於預期國內價格將創歷史新高,進口有利可圖)。

除正常進口渠道外,由於國內外價差,豬肉(包括雜碎)走私也是影響國內供需格局的因素之一。我們估計走私豬肉體量與進口體量相當。由於存在價差,進口或者走私豬肉有豐厚的利潤,所以在國內供給充足的情況下,仍然有部分進口、走私量。

進口豬肉存價差主要原因是中國養殖成本較高,且主要差異來自飼料。以中美為例,2017年中國外購仔豬的養殖成本約為16.16元/公斤,而美國的養殖成本(合約戶)僅為10.49元/公斤,其中差異較大的主要是仔豬成本(差異1.20元/公斤)、飼料成本(差異2.91元/公斤)和人工成本(差異2.45元/公斤),中國防疫成本也高於美國。其中仔豬成本與養殖效率有關(如PSY等指標),人工成本與規模化程度有關,飼料成本差異除與料肉比等養殖效率有關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美大宗農產品的價格差異較大。

中美大宗農產品種植成本差異較大。2017年中國玉米種植成本約為2047元/噸,而美國種植成本僅為954元/噸,主要差異來自人工成本(差異843元/噸)與土地成本(差異182元/噸),中國肥料、農藥等成本高於美國,但種子成本低於美國。

2.2.3 增加進口可彌補多少產能缺口?

經過前文分析,日本、韓國、墨西哥等國家豬肉消費得到35%-55%依賴進口,且不受國際豬肉價格的影響,是穩定的進口國家,根據USDA預測,2019年這三個國家的進口量約為345萬噸(基本與2018年持平),此外還有部分國家有一定量的進口需求,則全球約850萬噸的貿易量中可供中國調動的不足400萬噸。考慮到2016年中國豬價高峰時進口量為162萬噸,增加84萬噸(USDA數據,2016年進口量218萬噸,增加105萬噸),2016年全球豬肉貿易量增加112萬噸,增量基本全部由中國貢獻。我們認為2019-2020年進口量的高峰最高可能達到300萬噸左右,相比2018年增加180萬噸。考慮到進口量的增加,國內供需缺口約為630萬噸。

目前越南也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嚴打也會減少部分走私。根據行業估計,走私量與正規渠道的進口量體量相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其中,兩廣地區的走私量大,此外廣西及雲南陸路邊境,也有一定數量。2019年2月以來,越南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對走私的打擊力度繼續加強,我們認為走私量較正常年份減少50萬噸是有可能的,則供需缺口約為680萬噸,缺口比例約為13%。

此外,我們針對不同的去產能幅度做了供需缺口測算,結論:2019-2020年增加進口幾成定局(最多增加180萬噸);但由於越南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嚴打走私可能減少部分走私量(預計減少50萬噸);供港澳的活豬及豬肉保持穩定。因此我們預計淨進口(包括走私)增加約130萬噸。假如國內豬肉產量下降15%、20%、25%、30%,消費下降5%,增加的淨進口(包括走私)可以補充2%的缺口,則供需缺口分別為8%、13%、18%、23%。在中性假設下,20%左右的供需缺口將使豬價創歷史新高。

2.3 中國增加進口對國際豬價的影響幾何?

中國增加進口,雖然不會扭轉本國供需格局,但大國效應將會擾動國際豬價,促使國際豬價上漲。根據上文論述,如果中國可能增加淨進口130萬噸左右(增加進口180萬噸,減少走私50萬噸),則佔國際貿易量的15%左右(由於缺乏國際走私量,無法準確計算佔比),大國效應將會推升國際豬價。

複盤2016年,美國出口量增加11萬噸,增量基本都是對中國出口,2016年上半年美國瘦豬肉現貨價由55.36美分/磅上漲至77.99美分/磅,漲幅約為40%。由上文論述,中國豬肉進口量可能增加180萬噸,根據USDA預測,2019年歐盟、巴西、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國豬肉產量均維持穩定,美國豬肉產量有望增加63萬噸。假設進口增量的1/3(約60萬噸)來自美國,則美國豬價漲幅將不容小覷。目前,美國瘦肉豬期貨1906合約價格已經超過95美分/磅,較近期低點漲幅超過30%。

除主要出口國的豬價將被拉動外,豬肉國際貿易價格將傳導至主要進口國(日本、墨西哥、韓國等),推升該國豬肉價格。

3.關鍵結論

核心結論:

2019-2020年增加進口或成定局(最多增加180萬噸);但由於越南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嚴打走私可能減少部分走私量(預計減少50萬噸);供港澳的活豬及豬肉保持穩定。因此我們預計淨進口(包括走私)增加約130萬噸。

假如國內豬肉產量下降15%、20%、25%、30%,消費下降5%,增加的淨進口(包括走私)可以補充2%的缺口,則供需缺口分別為8%、13%、18%、23%。在中性假設下,20%左右的供需缺口將使豬價創歷史新高。

4.風險提示

豬價上漲不達預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