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要讓中國最牛的價值股變成“白酒車間”

風險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連茅台也不例外。

買過茅台的都知道,1499的零售價根本買不到,一些地方已經要2000+才能買到真品。一酒難求。

茅台酒的批零差價是塊肥肉,它既是茅台潛在的利潤,也是渠道的動力,“拿與不拿”是個問題,“由誰來拿”更是個問題。

茅台集團充分聽取了消費者的呼聲並決定,成立集團全資控股的行銷公司,省去中間環節,以便管控價格。

然而,市場擔心結構調整後,相關利益將脫離上市公司並轉向母公司,甚至擔心極端情況下,茅台可能淪為集團的“白酒車間”,隻負責產酒,銷售環節全都在集團層面。

因此,不少中小股東用腳投票,貴州茅台(600519)近3個交易日接連下跌,市值蒸發千億。

不過,中金今日發布研報,稱看好茅台結構升級,上調目標價26.3%至1250元。按此計算茅台市值將達1.57兆,超過中國石油、中國平安當前的總市值。

這件事情究竟會對茅台產生多大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明確。無論如何,請不要讓中國最牛的價值股變成“白酒車間”。

/01/

肥肉由誰來拿?

關心茅台的投資者很清楚,茅台酒的出廠價和銷售價之間的差額是茅台厚厚的雪坡,也是未來利潤最重要的增長點之一。

因為經銷商可以扮演利潤蓄水池的角色,即便酒的產量、出廠價不變,茅台通過壓縮經銷商的利潤,未來幾年也能保持20%甚至30%的增長。

2018年,貴州茅台經銷商減少437家。今年第一季度,貴州茅台的經銷商減少533家,其中茅台酒經銷商減少39家,國內經銷商余2454家。

經銷商縮減的情況下,4月25日茅台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16.44億,同比增長23.92%;淨利潤112.21億,同比增長31.91%。完全符合市場預期。

不過,這一預期正隨著貴州茅台“兄弟”公司的成立,備受投資者質疑。

5月5日,貴州茅台集團行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揭牌,它是茅台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這個行銷公司的成立,是為了與茅台的社會渠道優勢互補,推進行銷體制轉型,重點針對團購、商超等終端客戶開展工作。出於長遠考慮,讓終端客戶直接對接公司,省去中間環節,以便管控價格。

中小股民不認可這一官方說辭。茅台去年就開始進行渠道改革,大家擔心若集團的行銷公司拿走茅台削減經銷商帶來的直銷配額,相應利潤將轉移至茅台集團囊中,與上市公司無關,預期中的持續增長將落空。

即肥肉“由誰來拿”的問題。不少中小股東開始用腳投票。正趕上全球拋盤潮,A股大幅回調,貴州茅台近3個交易日的跌幅達9.2%,今日收盤價為884.4元/股,市值蒸發千億。

國際投行博恩斯坦(Bernstein)也認為母集團的行銷公司可能損害貴州茅台的收入和公司治理,將其目標價從1089元降至916元,相當於打了85折。

不過,中金今日發布研報,稱看好茅台結構升級,上調目標價26.3%至1250元;華創證券的研報稱,維持茅台目標價1000元,“強推”評級。

關於集團成立行銷公司,貴州茅台證券事務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對外回應稱,此次是集團層面成立的行銷公司,下一步要怎麽走,還未有最終決策。

“如果涉及到關聯交易,會及時披露和履行相應的披露程序。”

上交所也於5月7日下發監管函,要求茅台說明,控股股東成立行銷公司並全資控股情況下,是否擬全盤直銷經營上市公司的茅台酒配額,是否可能形成金額較大的關聯交易,以及控股股東成立行銷公司與公司“行銷體制調整”之間的關係、未來年度內公司對茅台酒各類銷售渠道投放的計劃等。

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交易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且佔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絕對值5%以上的關聯交易,除應當及時披露外,還應提供具有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證券服務機構,對交易標的出具的審計或者評估報告,並將該交易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關聯交易事項時,關聯股東應回避表決。

就目前中小股民的反對之勢,茅台與集團行銷公司間淨資產5%以上的關聯交易,要順利通過股東大會有一定難度。

假設今年茅台與行銷公司的關聯交易達5%,並順利通過股東大會,我們來推算一下它對茅台的業績影響。

茅台目前淨資產為1128億,5%就是56.4億,折合2800噸茅台酒。

按照目前茅台酒出廠價969元,指導零售價1499元計算,批零差價為530元,這2800噸茅台酒的批零差價間的利潤在30億左右,佔茅台2018年淨利潤1/10不到。

短期來看,集團行銷公司對貴州茅台的利潤截胡大概率是在30億左右,這並不會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太大影響。

/02/

集團成立行銷公司,

對茅台到底意味著什麽?

2019年度茅台酒的銷售計劃為3.1萬噸左右,而茅台與經銷商簽訂的合約總量為1.7萬噸,與2018年度持平。

算下來,還有1.4萬噸茅台去向待定。根據茅台董事長李保芳此前對茅台2019年行銷工作的介紹,廠家直營直銷和大型商超,應該是兩個重要方向。

無論哪個方向,在茅台集團成立行銷公司之前,市場預期都將由上市公司自主安排。這樣一來,會提高茅台的直營比例,即使不提價,茅台酒的整體噸價也能獲得提升,增厚茅台利潤。

有了集團行銷公司之後就不一樣了,注冊資本10億,重點針對團購、商超等終端客戶,這意味著它勢必會拿走上市公司未來的一部分利潤。

東方港灣投資董事長、“茅台鐵粉”但斌認為,未來幾年近2萬噸增量中渠道差價利潤或將消失。

“受影響的是收回的酒(讀懂君注:從經銷商處收回變為直銷)本屬於股份公司的利益,由於由新成立的公司(讀懂君注:集團行銷公司)負責銷售,這部分的利益會受影響”,但斌說。

我們來算下上述2萬噸的差價利潤有多少。

即使未來茅台酒不漲價,以530元的批零差價計算,每噸計2000瓶,則2萬噸的渠道差價利潤高達212億!

212億,原本是可以支撐茅台未來幾年業績的增長,但現在這212億的歸屬變得不明確。

不僅如此,某種程度上,集團與上市公司的利益將變為對立關係。如果未來由茅台集團主控直營體系,那麽提高出廠價就是減少集團利益,但是不提或少提出廠價,貴州茅台就無法獲得超額收益。

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都是歷史漲幅超過百倍的的大牛股。這很大程度要得益於國內高端白酒市場巨大,受產能限制,高端白酒每年都供不應求。

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的高端白酒新增產量相加,可能都無法滿足新增需求。這使得高端白酒企業有足夠提價空間,並且不會影響銷量,收入利潤連年增長。

過去10年,茅台的營收從96.7億增至736.89億,年複合增長率為25.3%;淨利潤從43.1億增至352億,年複合增長率為26.28%。這期間,茅台基酒產量的增速在年化14%左右,出廠價的提價增速則在年化7%左右。

也就是說,量+價共同創造了如今的茅台。立足長期,失去“價”對於茅台的打擊可想而知。

所以,儘管短期來看,茅台集團行銷公司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截胡不高,並不會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太大影響。但這件事情對於貴州茅台的影響是中長期的。

根據彭博報導,貴州茅台集團成立行銷公司,希望直接面向客戶銷售,同時削減經銷商網絡,部分原因是由於經銷商和一些分公司之間疑似存在的回扣機制。

就此來看,一番變革之後,茅台酒的渠道結構能否更健康、市場化,這一點也有待觀察。

告別袁仁國,迎來李保芳的茅台集團或許正醞釀著大刀闊斧的改革。

除渠道變革外,李保芳還希望將重心重新轉向貴州茅台這家現金牛上市公司上。彭博報導稱,茅台集團正在叫停定製化業務,生產非高端品牌的分公司也在關停,生產資源正歸向上市公司。

有市場人士認為,長期看茅台真正值得擔心的不是經銷問題,而是它的經營戰略問題。因為高端烈酒本質上與其它奢侈品一樣,不能靠規模取勝,而要保持稀缺性。

世界上成功的烈酒集團沒有哪一個是靠不斷做大單一品牌來發展的。不管是帝亞吉歐,還是保羅力加,百富門,發展規模只能靠收購,逐步累積成一個龐大的品牌矩陣。這是高端烈酒行業的獨有特點。

不過,中小股東現在更關心的是,既然茅台不愁賣,為何錢不能讓貴州茅台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