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舟南的新身份,綠城合夥人

8月2日下午,坐標杭州,綠城舉行了一場媒體溝通會,這家公司過去、現在的幾位關鍵人物均出席,創始人宋衛平,剛辭任行政總裁的曹舟南以及繼任者張亞東。很顯然,這是一場綠城新老掌舵者交替的見面會,也是張亞東首次以行政總裁的身份公開亮相。

過去幾天,曹舟南的辭職傳聞因為太過突然,引發輿論的一波波猜想,為什麽辭職?他的下一站將去哪裡?為數不多的資訊釋放,並沒有多少實質的內容。僅8月2日上午的一紙公告,證實了曹舟南確實離任綠城中國執行董事、行政總裁,接任者是張亞東。

而下午的溝通會,則證實了曹舟南的新身份與新去處,宋衛平說,他會以合作者,以股東的身份與綠城合作,繼續在綠城的旗幟下,做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落地,爭取在中國的鄉村振興裡做一個引領者,做一些成功樣本的創造者。

這與之前媒體透露的“將聚焦做綠城中國美麗鄉村戰略和美好生活落地平台“基本一致。

下一站去哪兒?

1

入股綠城新公司 做增量業務

事實上,過去幾天,曹舟南到底是離職還是離任,各方釋放的資訊並不是很透徹。

曹舟南回應稱,“我並非從綠城辭職,而是轉換崗位。未來將為綠城中國提出增量,提出探索,去承接新的戰略使命和業務模式。“

從職業經理人到以合夥人、股東的身份在綠城新平台任職,這似乎已經不能以單純的崗位轉換來說明了。

對於職務變動的原因,曹舟南解釋,可以用“組織安排、工作需要”概括:一是自己本人在綠城中國的身份比較特殊,出於組織的安排進行職務的調動;二是自己未來將承擔綠城中國未來更新的戰略使命。

更新的戰略使命是什麽?張亞東解釋,未來綠城中國的增量業務將由曹舟南負責,自己將負責綠城中國的存量業務。

據各方資訊顯示,增量的一部分就是小鎮,這是未來曹舟南工作的重點。在過去三年,綠城小鎮業務並不是很成功,這一點也得到了宋衛平的證實,“綠城小鎮這兩年的發展不夠理想,這不怪他,我自己在任的時候,對小鎮的思考也有,但騰不出時間和精力,所以現在換一個身份去做。

對於曹舟南掌舵綠城的三年,有媒體報導宋衛平給其打分85,曹舟南則表示“60分就不錯了”,仍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太空,其中就是小鎮戰略。據他透露,過去三年,中交大董事長專門提到過兩次,要大力推進小鎮建設,也包括日常管控。

為何辭任?

2

中交規模訴求強,曹舟南偏穩健

對於曹舟南的辭任,市場不乏多種聲音,其中一種就是大股東中交在進一步收權和去宋衛平化。

宋衛平否認了這一點,他表示,現在為止,和中交方面還是非常好的存在,不存在去宋衛平化。但歸根到底,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死在沙灘上,這是合理的描述。

從發展的眼光來說,宋衛平化、曹舟南化、張亞東化、中交化,都是是合理現象,宋衛平當然要被歷史所淘汰,不淘汰時代就不會進步,不要人家去宋衛平化,我自己去宋衛平化就好了。

還有一種聲音是,中交需要綠城在規模上有快速的增長,而曹舟南偏穩健。

去年,中交整合旗下中房地產與中交地產,並對規模提出要求,“地產集團作為中交集團之下從事房地產的二級專業子集團,不應該止步於前,需要有更大的目標,與中交集團的地位匹配,做到前三、前兩名。”

現實的情況是,中交地產目前銷售額並不能支撐其跨越式發展。根據公告披露,2017年中交地產全年實現合約簽約金額僅為119.11億元。這距離央企前三,不是一丁點的距離。據數據顯示,2017年的央企前二是保利與中海地產,他們的銷售額分別是3092.27億元和2320.69億港元。

市場認為,綠城或許是中交實現地產板塊快速增長的重要平台。

但是前任掌舵者曹舟南,財務出身,他自己也說,“學財務的人有一個毛病,偏穩健,不喜歡激進。”曾在多個場合,他表示,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對於綠城的銷售額,曹舟南曾表示,要穩定在1200億到1500億之間,在自己團隊手上不要超過2000億,綠城永遠是最穩健的公司,如果有一天向3000億,5000億去衝,也意味著生死存亡。而2015-2017年,綠城的合約銷售額分別為723億元、1139億元、1463億元。雖有大幅增長,但曹舟南感歎,老天爺這三年幫了我們大忙,給了我們非常大的市場。

事實上,來自股東的壓力一直都有,三大股東都有不同的訴求,中交要追求規模,九龍倉追求利潤,宋衛平作為綠城老的傳承人更多注重品質。2017年底,曹舟南曾透露,“股東發聲了,現金這麽高的倉位,土地倉位這麽低,你想幹什麽,你在想什麽,等等,壓力非常大。”

雖然規模是虛的,但曹舟南承認“也開始重視規模了”,所以從去年開始,曹舟南實行了反周期的土地投資戰略。2017年全年,綠城新增項目37個,新增1547億元的貨值,戰略性的進入了多個二線熱點城市,但物是人非,中交已經等不及這些土地變現了。

編輯/ 一個暴躁的小蘿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