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旦複旦兮,重走文學三千載之路

《尚書大傳·虞夏傳》有詩句雲:“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複旦大學之名由此而來。自1905年創辦以來,它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悠長歲月,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是莘莘學子的夢想殿堂。

複旦大學中文系是許多學子的逐夢之地,自1925年建系,悠悠九十,人才輩出,一大批在國內外學術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教書育人,薪火相傳,才華橫溢,詩文並茂。

許多人憧憬過這樣的場景:梧桐落葉的悄悄搖曳,燦爛的暖陽肆意揮灑,在複旦的幽靜校園裡,坐在書桌前,輕輕翻開略帶墨香的書,聽學界泰鬥在三尺講台上侃侃而談,讀三千年前的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電子媒介充斥大眾視野的境況下,人們開始反抗娛樂至死的混亂,不想再被娛樂八卦刷屏,不想被勵志成功學的毒雞湯洗腦,不想被碎片化資訊打擾。文字的魅力被重新發掘,充滿邏輯的嚴肅表意中,是傳統美學的流露。人們開始想從經典著作裡汲取豐富的知識養料,想透過“歷史”這面鏡子展望未來,只是想回歸思考的本原,想起那段曾經伏案讀書的歲月,想起語文課本裡每個人的青春。

從“關關雎鳩,君子好逑”到“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那些小時候被老師要求背下來的古詩,如今常常從腦海中浮現,原來甫一接觸,這些詩歌就深深刻在了我們的記憶裡。是這些文學滋養了我們。在任何時刻都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它,就像空氣,它毫不起眼,我們卻無時不刻不活在這種氛圍中。

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記憶。是老莊裡的思想精華,是娓娓道來的唐詩宋詞,是紅樓夢中的一紙戲詞……是那些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經典,構成了我們身為中國人的文化記憶。這種我們文明的出處,從孩子時候便能背誦下來的詩詞,悄悄滋潤了我們的一生。

無論春華秋實,經典永遠在那裡,等待著每個人去相遇、打開,走上一條向上的路。

今天,我們邀請大家一起聆聽複旦大學文學課。那些最具代表性的人文經典,能全景呈現中國人思想與文明的框架脈絡,讓您即使不在複旦校園,也可以感受百年學識積澱。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來看教授們展開知識的長卷。

1

三千年的《詩經》,永恆的浪漫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第一首《關鳩》的第一章。

不可思議的是,這麽一首現在還能朗朗上口的詩歌,竟然誕生在大約三千年前。那個時候在整個地球上,除了幾大古文明之外,現在大家所知道的絕大數國家和地區,都還處在原始蠻荒狀態,而我們的先祖,就已經在用今天我們也能懂的語言和文字,歌唱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歌唱著人類的普遍情感。

不僅是時間的悠久,還有血脈的相連。《詩經》裡不僅有我的祖先,也有你的他的我們大家的祖先。

在人類文明史上,可以與《詩經》相媲美的,大概也只有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了。可是它們是那麽的不同,顯示了兩大古文明的差異。荷馬史詩是長篇累牘講故事的詩,而《詩經》則大都是短小的抒情詩。中國有“詩的國度”的美譽,唐詩宋詞是皇冠上的明珠,而其源頭就是《詩經》。那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是一種人生的境界,總喜歡追求那不容易得到的,因了努力的無效或無效的努力,最終才知道一切不過是徒勞。

今天我們該怎麽讀《詩經》?最好的讀法,就是像南宋的朱熹說的,把《詩經》當作現在人寫的詩歌來讀。

2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關於《史記》,歷來有亦文亦史之說。也就是說,它既是一部文學名著,也是一部歷史名著。魯迅所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是這個意思。不過從總體上看,《史記》還是一部史書。

那麽我們首先要問的就是,《史記》是一部中國史,還是一部世界史?

大家應該都知道,《史記》全書是由一百三十篇組成的,這一百三十篇,又按照五種標明名稱的體裁,依次分為五大部分。

這五大部分是: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

“本紀”是記錄歷代傳說或者實際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事跡,共有12篇;

“表”就是表格,它按照年月和國別,縱橫譜系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一共有十篇;

“書”是分篇專題介紹各種事象的制度和它的變遷,一共有八篇;

“世家”主要寫各個重要的諸侯大姓的家族史,也寫了個別歷史地位特殊的人物的生平,一共有30篇;

“列傳”就是傳記,寫的都是古今各式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民族的事跡。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史記》的《項羽本紀》裡記錄的一首歌詞。

今天我們重讀《項羽本紀》,會發現那幾乎是中國成語俗語故事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如果要挑選《史記》裡為中國底層民眾熟悉的名言,這句反問,毫無疑問,在必選之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這段話出自《史記》七十列傳的倒數第二篇《貨殖列傳》,那是專門寫做生意的商人的。這名言,跨越了歷史的時空,直到今天,依然逼真地刻畫著芸芸眾生的世相百態:商界、股市、賭場、房產、網絡……一切追逐贏利的地方,跟司馬遷當年所描摹的一樣的場景,都持久地重複著。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史記》各篇書寫的,是昨天的歷史,而整體呈現的,卻是永久的人性。

3

宋詞,酒宴歌席間的流行歌曲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其實唐詩和宋詞很不一樣。詞,就是我們平時講的歌詞。宋詞是宋代酒筵歌席上唱的流行歌曲。那麽宋代的酒筵歌席上都是些什麽人在唱這些詞呢?當然是歌女們,歌女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一般也不會自己填詞,所以,填詞的其實還是讀書人,是士大夫。

所以我們看宋詞,特別是早期的宋詞,它們的題材大多是男女之情,因為這個題材很符合在酒席上來唱。一個歌女,唱得淒楚深婉,才是詞應該有的味道。於是也慢慢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美感與詩不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能言師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意思是說,詞這種文體,可以說詩裡不能說、說不出的東西,但是詩裡能說的東西,詞也不見得都能說。所以,詞的語言與一般的詩是不一樣的語言,它更加細密、婉約和曲折。

宋代誰寫的歌詞最流行呢?從現有材料來看,恐怕非柳永莫屬。他的詞不但在國內很流行,在國外也很流行,算得上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音樂人。柳永寫過一首《望海潮》,這首《望海潮》不是望大海的潮水,而是寫錢塘,也就是現在的杭州,他把杭州這個城市寫得非常美。

這首詞怎麽寫呢?“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開篇就點明了主旨,是要鋪敘錢塘的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西湖邊上畫橋如虹,煙柳如雲,而且城市發展,人口眾多。接著又說:“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把錢塘潮之美寫得很到位,雲樹、怒濤、岸上、湖中,自然風景都是美不勝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不但珠寶滿城都是,而且錦緞家家可見,豪華奢侈之極。這是詞的上片。下片繼續鋪敘杭州的美,“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這首詞簡直就是宋詞中的“清明上河圖”,把宋代杭州的繁華展現得非常具體。

說到蘇東坡的詞,大家肯定都會想到“大江東去”,想到“明月幾時有”,想到“一蓑煙雨任平生”,想到“天涯何處無芳草”等等。蘇軾寫詞,已經把詞變成了一種 “長短不葺”的新體格律詩,已經脫離了酒宴歌席。

如果讓你選一位女作家,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的代表,你會選誰?恐怕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女性文學家的盛名,可以和李清照媲美。讀李清照的詞,會遇到一個問題,她究竟是自己在抒情,在想趙明誠呢,還是模仿一個女子在說話呢?許多時候,我們區分不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開篇連用七個疊詞,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唱!一種無法排遣的難過的情緒,充滿了整個世界。

4

《傳習錄》,“我的良知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傳習錄》的作者是王陽明,王陽明的思想,我們習慣上稱為“陽明學”。用一個人的號來命名思想學說,在中國思想史上並不多見。

文學史上有句老話,“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其實在中國思想史上,王陽明給每個人的感受也是說不盡的。如果要問為什麽學習陽明學,那麽可以用一句話來回答:因為陽明學提出了一些永恆的問題,值得我們今天反覆思考,重新領會。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說起來只有簡單的八個字,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卻不簡單,而且十分重要,是陽明心學的第一哲學命題——“心即理”。它從根本上推翻了朱子學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物物皆有定理”、“在物為理”的觀點。在朱子學看來,理是普遍存在於自然世界的一種客觀存在,不論我們人心存在與否,理是永遠客觀存在的。

陽明學的“心即理”命題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天理良心其實就是一回事,天理就在良心當中,良心就是天理本身。

既然人心就是天理,天理就是良知,那麽每個人心中必然存在同樣的天理和良知,沒有人可以例外。而且,良知不僅僅是今天才有的,而是永恆的。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良知是超越一切的。

王陽明在逝世前一年,給自己做了人生回顧:“吾平生講學,只是 ' 致良知 ' 三字。王明陽繼承了孟子的良知學說,又在理論上進行推演與發揮,建構起了一套良知學理論。在某種意義上,陽明學就是良知學,又稱致良知學。

瑞士哲學家耿寧在《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致良知”》前言中說:

“在今日中國,王明陽及其學派的思想提供了源自其哲學傳統最活躍和最出色的推動裡。如果這個思想在概念上得到澄清,並通過個人經驗和科學經驗而得到深化,它就有可能是最富於未來前景的中國哲學研究。”

5

《紅樓夢》:質本潔來還潔去

我們讀《紅樓夢》,會碰到它在結構上明顯的特點:它是由三組兩兩相對的不同的“世界”構成:大觀園內外兩個世界、賈府內外兩個世界以及神話世界與世俗世界。

這是我們讀《紅樓夢》的又一個關鍵:我們要在這些不同的“世界”之間取得平衡,不能顧此失彼。

先看賈府內外的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本質上沒什麽不同。賈府那些人性和社會現象,外面的世界也有。但是,由於小說寫賈府用的是顯微鏡和放大鏡,寫外面世界用的是望遠鏡,使讀者在觀感上似乎就產生不小的區別。

再看大觀園內外兩個世界,這就顯著不同,但也彼此相關。

曹雪芹在風雨飄搖的“末世”,仍然盡情寫出了青春和美好。不僅寫出青春豔麗熱烈的綻放,也寫出“千紅一窟,萬豔同杯”的結局,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第三要注意《紅樓夢》中神話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並列,也就是頑石幻化入世、寶黛木石前盟、還淚傳奇、以及太虛幻境等神話故事和神秘現象,這個神話世界和榮寧二府及周邊世俗世界,是上下重疊的關係。

上述這三組世界的並列與重疊,使《紅樓夢》成為既高度寫實又充滿理想光環和神秘色彩的一部大書。曹雪芹既寫了那個時代的世俗生活和世俗文化,也寫了那個時代的宗教生活和信仰文化,他因此給中國文學增添了一大群既高度寫實又高度理想化乃至神秘化的人物形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