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素書》:迷途之人,何以得返?

文/道誠

《素書》:“迷而不返者惑。”自己迷失了而不知返回的會導致疑惑不清。

“日月雖明,雲霧遮而不見;君子雖賢,物欲迷而所暗。”守得雲開霧散,方見日月之明。除卻物欲障礙,方見自性光明。

打一個比方,一個人本來做著正確的事情,如同走在寬闊平坦的大道上,但是中途可能被外物所迷,抑或被自我的欲望、情緒、感情所迷,走到了由大路分出來的岔路上。

被外物所迷,容易喪失志氣。被自己的欲望、情緒、感情所迷,容易傷害自我。能否察覺到被什麽所迷惑,找回自性,知過必改,是能否重新返回原來大路的關鍵。

《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

孟子說:“從河的上流到河的下流去遊玩,樂而忘歸的叫做‘流’;從河的下流到上遊去遊玩,樂而忘歸的叫做‘連’;沒有厭倦地打獵叫做‘荒’;不知道節製地喝酒叫做‘亡’”;

這就是“流連荒亡”。由此產生了成語“流連忘返”,本義指當權者不能守仁行義,倒行逆施卻不知悔改。現在比喻喜歡、迷醉某種事物而不願或忘記離開。

人之所以會執迷不返,就是對外物,例如名與利、得與失看得太重了。或是對自我,例如眼、耳、鼻、舌、身、意,看得太重了。

“平常心是道。”如果我們能以平常心看待這些,就會活得更加開心、更加輕鬆,能夠重返光明大道。

重耳是春秋時晉國公子。晉國發生驪姬之亂,重耳逃到別的諸侯國去避難。當他逃亡到齊國時,齊王把美女齊薑嫁給他,還給了他八十匹馬。

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一直過了七年安逸的日子,沒有了遠大的志向。他的隨從都著急了,幸虧齊薑賢德,和他們一起想辦法。

於是,齊薑讓重耳喝醉了,隨從們連被子帶席子一起把重耳弄了出來,然後驅車走了一百多裡路,重耳才清醒過來。

後來,重耳經過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終於重返晉國。他振興國家,稱霸諸侯,成為了春秋霸主之一。

重耳之所以能成就自己,在於他有一批忠誠智慧的臣僚和家人,在他患難之時不離不棄,在他迷失之時幫助他重返正途,所以才有了歷史上的晉文公。

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做過州祭酒、鎮軍入伍、建威入伍和彭澤令,但是他本性熱愛自然,一直想辭官歸去。他覺得,出來當官只是為了糊口,雖衣食無憂卻由於所做之事違反了內心本意而非常痛苦。

最終,他毅然選擇隱居田園,寫下了《歸去來兮辭》,是成語“迷途知返”的出處。他總結了自己走過的生活路線,認識到過去雖已無可挽回,但未來的事還來得及彌補。

意思是出來當官已錯,現在歸隱還來得及。自己確實迷失了路線,好在還知道回來。他的許多田園詩正是在此之後創作出來的。

正因為陶淵明從誤入的歧途中找回了剛直、率真的本性,所以重新返回到正確的人生路線上,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幸福,活出了被千古稱頌的田園詩人和隱者形象。

所以迷不一定都是壞事。《周易·坤卦》有言:“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在行事開始時,總是有些迷惘困惑,但由於君子“終日乾乾”,自強不息,故有“後得”之好的結局。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儒學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敬請關注騰訊儒學微信公眾號“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