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電商宣稱“假一罰十”就是耍流氓!

你在淘寶、京東、天貓、網易考拉、拚多多上,買過假貨嗎?假一賠十、假一賠命、假一賠老闆娘那種?

從事情發展規律來看,信誓旦旦的情郎是渣男,滿口仁義道德的是偽君子,保證假一賠十,胸脯拍的啪啪響的多不會賠償。

再過3天就是3·15了,這屆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如何打假?至少在電商平台上,我們有些無助。

因為,電商無假貨。

這怎麽可能!來自意大利的國際大牌老闆第一個就跳出來啪啪啪打臉。

奢侈品牌古馳(Gucci)首席執行官馬可·比扎裡在去年雙十一前最近一次針對假貨表態時說:“坦率地講,多數平台上都存在大量假貨。”由於假貨泛濫,古馳在中國市場不願與中國電商界隻手遮天的阿里巴巴和京東合作。

不止古馳,LV、夏奈爾等品牌的掌門人都做過類似的事情。

可恨的是,他們一口咬定電商平台上有假貨,但真要他們站出來指正的時候,他們卻又組隊做了“縮頭烏龜”,甚至“打死也不乾”。

“不想指正電商假貨”的背後有著品牌方怎樣的玄妙邏輯?假設以Gucci來舉例:

天貓、阿里巴巴上有賣Gucci嗎?古馳官方:有,但都是“非授權的”。

“非授權”的就是假貨嗎?古馳官方:那可不一定哦。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那麽阿里、京東上賣的Gucci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古馳官方,微微一笑,就不告訴你……

如果你想讓古馳官方正品鑒定。“做夢!誰讓你不去官方授權渠道購買。”所以在非授權網站購買品牌商品,就好比沒有得到父母祝福的婚姻,常常沒有好的結果……

2018年京東經歷假茅台風波

仔細品味上面幾段“設計對白”,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雖然電商平台拍胸脯保證100%真品,但你永遠“不知真偽”。

在這樣的邏輯鏈中,電商平台、品牌方都合理規避了自己的責任和風險,讓消費者成為始終蒙在鼓裡的那個人。

所以說嘛,電商無假貨。

我打賭,3天后的3·15晚會上沒有涉及電商假貨的報導,因為誰也不知道“真OR假”……

有些人會問,假設真有正義的品牌方站出來指正電商假貨呢?不不不,千萬不能!如果品牌方為線上購買的商品進行了假貨鑒定,結果一定是一個難堪的“事故現場”。

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的加拿大鵝事件,中國消費者線女士在電商平台網易考拉上購買了一件加拿大鵝,顯然網易考拉並非加拿大鵝的官方授權在線銷售渠道,網易考拉自己為自己正品背書,而其銷售價格也明顯低於中國的線下零售店。

2019年,即使有網易考拉、品牌方、媒體、買家四方參與,網易考拉所售的加拿大鵝真假依然是個謎

線女士從衣服的做工等方面判斷,懷疑自己買到了假貨,於是將自己的服裝照片郵件發給了加拿大鵝官方鑒定郵件,從回復郵件的名字來看,也許是一位好心的印度裔員工給線女士回信了,認定這件衣服為“非授權”,假貨。於是,炸毛的線女士立刻向國內媒體曝光了該事件。

後續該事件幾經演變,又衍生出不少狗血劇情。網易考慮一口咬定,衣服來自加拿大鵝的授權供應商,絕對是正品,而加拿大鵝卻反而陷入了沉默,這件衣服是真是假依然是個謎,而加拿大鵝官方終於拿出了品牌方應該有的“謎之態度”——你問我真假,我微微一笑,不告訴你……

每個人都在長大,今冬火得不行的加拿大鵝官方也在風雨之後“成熟”起來。相信今後,加拿大鵝官方打死也不會再乾這種傻事,為來自網易考拉等電商平台的用戶鑒定真偽了。

對於不少中高端服飾、化妝品品牌,它們常常不在線上銷售或僅在指定電商渠道售賣,例如“天貓品牌官方旗艦店”,除此之外,所有電商平台銷售的該品牌商品均為“非授權”。所以,相較授權渠道,“非授權”電商平台常常數量更多、規模更大。

電商平台銷售商品,特別是非授權商品的真偽,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永遠保持著屬於自己的神秘感。

究其緣由,就得回到品牌渠道管理內部來尋找原因。為什麽品牌方對於電商假貨的態度如此曖昧?

一位在某歐洲服飾品牌資深品牌管理人士透露,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品牌方其實很難管控電商在倉儲、代理商、物流等銷售的環節中不出現售假、掉包等問題,更可怕的是,如果真的出了問題,收到消費者的假貨投訴,管理乏力的品牌方自己也未必能精準地找出問題環節,“弄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供應或銷售鏈管理的漏洞曝光於天下,那就更加虧大了。”

在浙江義烏,一瓶自來水加點香精、酒精和顏料就搖身一變,成了維密香水

對一些中高端品牌來說,做網上的官方旗艦店就已經很冒風險了。例如在快遞商品的時候,一定不能“露財”,品牌Logo不能暴露出來,必須裡三層外三層包裹起來,而且自家公司的名字一定是不能寫的,如果物流包裹署名“Chanel公司”,那麽這件商品在物流渠道中被掉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這是品牌方不可控的風險,只能自求多福。

所以代理商亦敵亦友,物流管理鞭長莫及,最後本著家醜不外揚的原則,還是不要搞事情的好。

咬一咬牙,品牌方對於電商假貨徹底禁聲。

一旦品牌方“慫了”,對於這些浩如煙海的非授權網上商品,消費者目前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即便尋遍監管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都幾乎無法找到一個能有效幫助自己的“機構”。

一位買到疑似假貨的消費者想要獲得維權幫助,他常常碰到的是下面的窘境。

先找品牌方,對不起,只要不是指定官方渠道售賣的商品,通通管不著!

再找國家質檢機構,對不起,單單質檢機構一次服務成本就頗為不菲,就算你願意掏大價錢,質檢部門也無法為個人提供檢驗真偽的服務;

再找消保委,對不起,都不確定有沒有買到假貨,沒法幫你更多了,頂多只能協助你與電商平台溝通,如果電商平台堅持沒有售假,那麽消保委也只能涼涼;

最後找工商部門,對不起,首先這家電商平台未必在屬地管理範圍,其次,你都無法證明商家售假,我如何對商家執法……

兜了一大圈,你發現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原點,什麽都沒有改變。

而且,這是一個藏在電商消費行為中的多年頑疾。

2010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時天貓還不叫天貓,叫做“淘寶商城”,本報就曾刊發一篇名為《淘寶商城的“假貨哲學”》的調查報導,本報記者在持續半年多的時間中,一直對淘寶商城是否能真正做到“正品保障”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電商平台並不對某些品牌商品具有直接控制權,自然也很難保證其中銷售的產品真偽。

九年前的問題,九年後並沒有得到徹底改變。

不可否認,現在電商平台上的假貨比過去少得多,但遺憾的是,依然沒有可靠而堅實的消費者監督機制保障。

不同的是,電商平台喊出了“假一罰十”的口號,至少看上去,很猛!

顯然,這不管用,從哲學角度來說,所有無法被證偽的理論都是耍流氓。

類比可證偽學說中的著名例子,當我們觀察到的所有電商都銷售正品時,可以得出“電商賣的都是正品”的結論,這是個科學論斷。這個論斷的可靠性不取決被再次驗證的次數,而取決於可證偽性,即只要找到一件“假貨”,原論斷就被推翻了。

遺憾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幾年來,伴隨電商的發展,“電商賣的都是正品”漸漸成為一件無法被證偽的事情。

久而久之,電商真的“無假貨”了。

所以,請記住,那些宣稱“假一罰十”的電商網站都是耍流氓。

天天315:你爆料,我曝光

消費被坑,維權無門?

《IT時報》不止315,時時曝光消費陷阱

你可微信後台留言,也可文後評論

不管不良商家是誰,我是人民我怕誰

編輯:挨踢妹

圖片: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