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發現了養成中美網紅的“爆品公式”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涵的矽谷成長筆記

最近,李子柒的熱度很高啊!各種登上微博熱搜。

討論她“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熱度高達8億,連人民日報和央視都點評了。

很多人問我:Han,李子柒在YouTube上真的很火麽?

我想說,是的。來,上數據。

根據國際網紅統計平台HypeAuditor的數據,李子柒當前粉絲750萬。增長曲線方面,也是一條線性而接近指數的,典型而且非常健康的形狀。

重點,咱注意下細分排行。

在“How-to & Style (如何做&生活方式)”品類下,綜合粉絲數、好評數、互動等各類數據,李子柒在美國的綜合影響力排行,高居第五。

前四名,有三個女美妝博主,加一個男潮牌博主—— 真資本主義Style。

這麽看,李子柒真是美國人眼裡,生活方式的一股清流了—— 老美版“嚮往的生活”。

看著這列數據,我突然有點感慨,感覺非常神奇。

這要是閃回到5年前,誰能想到,一份美國網紅榜單裡,居然有中國人呢?時代真的在巨變。

其實,已經2019年底了,社交媒體已經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美國YouTube和Facebook都15歲了,而中國的微博也10歲了。

這十幾年間,中美社交平台上,都出現了各種特色紅人,也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網紅養成攻略—— 相互影響且各有特色。

今天,我就帶你看看,中美網紅們的竄紅路的「爆品公式」。

新品類 * 新流量 = 新網紅

這些年,在公司內外的各種會議研討裡,我記住了一種公認的,快速增長公式:

「新品類* 新流量 = 爆品」

這,不僅對口紅、奶茶、甜品等實體產品有效,對虛擬內容產品自然也有效。

“新品類”就是新穎的視頻內容,“新流量”就是爆發性的新平台。

李子柒的內容,就是一個“鄉間美好生活”的新內容品類。發展至今,形成了一種“Vlog + 中國風 +鄉村 + 美食 + 美女 +手工”的獨特新型綜合體。

這份內容新品類,按照行內人的話說,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2016年,李子柒剛剛開始拍短視頻,駐扎“美拍”平台。雖小有名氣,但總感覺差點什麽,她曾提到,幾度堅持不下去。

在她微博只有1萬粉的時候,遇到了貴人L先生的幫助,為她帶去了新流量 ——微博對優質原創內容的扶持和短視頻流量傾斜。

也正是憑著這份新流量,讓李子柒最終得以在大眾中“出圈”,甚至“出海”圈粉。這也不難理解,李子柒受到最大質疑的時候,為什麽會撰寫長文回應,專門感謝微博。

而就在那一年,微博的用戶數也開始超越Twitter,新流量池進一步增大。

如今,李子柒已在微博擁有超過兩千萬粉絲,而微博平台上的頭部作者,也已經超過78萬。

看向美國,「新品類 * 新流量= 新網紅」這一公式同樣成立。

2015年初,美國一對年輕亞裔父母,把自己4歲兒子試玩新玩具的視頻傳到YouTube。他們沒想到,一個新品類,就這樣,正在被孕育。

幾個月後,一款視頻終於爆了—— 超大玩具扭蛋開箱,播放量超10億。

打開一個比自己還高的扭蛋,拿出100多件迪士尼玩具車。這給小孩子們的視覺衝擊和興奮,堪比女朋友看到100支口紅開箱。

此後,這對兒父母發現了爆品公式,最終形成了獨特的兒童新品類:「Vlog + 兒童 +玩具試玩 + 視覺衝擊」。

在以後,隨著新品類內容逐漸穩定,加之YouTube自身的快速發展,這個男孩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新流量。

這男孩,就是Ryan,如今YouTube上擁有超2290萬粉的頂級網紅。而共同成長下,YouTube的總體月活用戶總數也已經突破20億,每小時有近600小時的新內容被創作出來。

而Ryan,也成為了2018年,富比士雜誌發布的YouTube最賺錢博主第一名 —— 年入2200萬美金。

仔細想想,中美紅起來的各類博主,都抓住了這樣的創新品類+ 新流量的公式,說白了就是:你得有特點,還要積極漲粉。

YouTube多年全網第一的PewDiePie,擁有超1億粉絲。雖主業是遊戲主播,但真正出圈的,還是靠新品類 —— 自然而搞笑的人設,跳脫活潑的剪輯風格。作為“古早”期網紅,新流量自然靠YouTube起飛。

中國方面遊戲類主播,套用這一公式的也很多,比如站穩「美女遊戲」品類的Miss,掀起「狼人殺」熱潮新品類的JY等等。而他們也在積極跨各大平台,爭取新流量:虎牙,YY,B站,微博等等。

時尚美妝方面,新品類更是層出不窮。美國的dope 2111靠著化各種電影遊戲角色的妝開創品類,而國內這,大家都知道的李佳綺就是靠試口紅開創品類了。

美妝類競爭尤其激烈,新流量的爭取自然白熱化。

在美國,YouTube大本營之外,借助Instagram的指數級用戶增長速度,有更多美妝博主起飛,時常出現幾千萬粉絲的超級大號。

而李佳綺,則是抓住了短視頻和帶貨直播平台快速增長的機遇,順勢起飛的代表,如今他也全網鋪開,上熱搜更成為日常

新流量 * 新模式 = 新盈利

借助YouTube、微博等各大平台的新流量,無數草根創作者積累了粉絲,收獲了公眾的注意力。然後呢?

商業化。

如何幫助網紅們變現賺錢,是中美平台們和整個業界不斷努力的點。只有在能健康可持續地變現之後,網紅們的價值才能真正被資本所認可,而那些收獲的公眾注意力,才能變成資產,平台和網紅的共同繁榮,才能維系。

這就需要平台不斷的創新和對創作者、MCN機構、商家的開放包容。

縱觀社交平台,廣告模式依然是變現核心。

這裡可能中外略有不同,國外強調的是廣告分成,而國內則更多的是廣告主直接和網紅合作。

被谷歌收購後的YouTube,依托AdSense悠久的幫助網站主變現的歷史和經驗,自然而然地,就把這一套搬到了對內容創作者的扶持上。這也開創了一種新模式,Facebook等業內其他平台也隨之跟進。

簡單來講,只要你粉絲過一千,累計觀看時間超過4000小時,那YouTube在你視頻裡插入的廣告,你就可以獲得55%的提成。

這部分收益其實非常可觀,因為發達國家的廣告價格高—— 這和國家的經濟形勢和物價等強烈相關。

咱們來看看李子柒,根據Noxinfluencer工具推測,她的單隻視頻盈利能力高達16萬美金。

也因為這樣簡單粗暴的模式和很高的收入,很多創作者完全不用單獨考慮變現的事兒,專心做內容就好。所以,YouTube上才有很多,很佛系的純公益和教育內容。

國內的模式則更多的是直接“恰飯”——網紅們直接對接商業推廣機會,並且在視頻裡花式推廣。

最常見的來源就是站內私信對接。比如,Vlog博主“大概是井越”在接受採訪時就說,廣告的機會100%都從微博上找過來的。

當然,不同平台的粉絲對廣告的接納程度還是不同。比如,標榜專業的知乎社區,如果是拿錢回答被發現,很多時候讀者並不買账。

不過,在平台眼裡,網紅和商家總這麽私下就把事兒辦了,總有點問題,一來是監管壓力,二來是,平台也想“恰一口飯”。

2016年,美國FTC,英國CAP,法國DGCCRF等商業監管機構紛紛頒布新規,要求如果視頻內容並不是原生內容,而是接到了任何形式的讚助,那就必須要讓觀眾明確知道。否則,創作者和平台都可能承擔責任。

於是,Branded Content(品牌合作內容)工具對廣告主和網紅同時上線,廣告主可以找網紅,看到網紅的歷史合作,網紅也可以接廣告。合作以後,廣告上就會顯示相關標示。如今,國內社交平台,也搭建起了類似工具。

為了促進網紅帶貨,各大平台都在探索全新的用戶體驗模式,比如,各類短視頻App的貼片商品櫥窗,還有微博淘寶打通的電商直播等等。

當然,YouTube的網紅也會賣貨變現。上文提到的Ryan已經推出同名玩具,甚至入駐沃爾瑪實體超市。當然,平台也提供了類似的櫥窗帶貨功能。

除了讓粉絲看廣告、買東西,還能怎麽賺錢呢?最直接的,就是讓你直接掏錢。比如B站上明晃晃的“充電”按鈕,就可以讓粉絲直接打錢。

還有一種更舒服的方式,那就是充錢成為“鐵粉”,同時可以獲得一定的虛擬服務,比如知識付費,看獨家視頻,看高清大圖,參與獨家直播等等。比如知乎的“鹽選會員”,微博的“V+會員”。

這一模式,美國的平台也在跟進,比如YouTube的“頻道會員”,每個月4.99美金。能獲得啥,完全由博主自己制定。

中美社交平台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各具特色。

YouTube從視頻發家,如今已經成為最包羅萬象的視頻內容平台。Facebook從私人關係出發,向外延伸,已經成為了新聞娛樂資訊的分享分發平台。Instagram從美圖切入,如今已經匯聚各類潮流時尚紅人,代表新一代生活方式。各美國平台多處開花,都有堅守陣地的網紅陣營。

微信從熟人關係出發,配合公眾號和朋友圈把持私域流量和圖文類網紅。B站從二次元出發,包容的文化已成為年輕人觀點表達聚集地。快手抖音從短視頻入場,記錄著中國真實和美好的樣子。

還有各類鬥魚、小紅書、知乎等垂直領域平台,遍地開花。而微博則是中國最包容的社交平台,從鄉鎮到一線,各處的網紅,都會在微博落位再升咖位。

就像《全棧市場人》作者李嗲Lydia所說:“李子柒是美拍走出來的,李佳琦是抖音走出來的,河森堡是知乎走出來的,晚晚是豆瓣走出來的,無論是多麽小眾的平台的頭部,最後的出圈都是在微博實現的。”

中美平台,又在內核上相似。比如,「新品類 + 新流量 =新網紅」這一公式,還有平台商業化的道路探索。

最讓我開心的是,中美之間網紅的跨平台躥紅。

你還要問我,這是不是文化輸出?我覺得不是。畢竟,都是人類,我們要的不是誰向誰輸出什麽,而是一個相互欣賞的機會和交流的平台。

也許,在線社交平台,就是《聖經》裡的出現過的巴別塔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